<p class="ql-block"> 中元节,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农历七月十五。道教,把每年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分别称作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正月十五自不必说,就是元宵节,放烟花,贴花纸,猜灯迷,好不热闹。下元节,随着历史长河的沉淀,本来用作大型祭祀活动的时节,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记忆,湮没在众多的古老传说之中。而中元节,却当作“鬼节”,流传于世。在广袤的神州大地,远远流芳,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中元节,恰逢是个周日,在早上散步的人群中,大都议论着回老家上坟烧纸一事。每每有人问起,“回家上坟不?”,我就老老实实地回答,“我们那地方,七月十五是不上坟的”,熟人却是象怪物一样地看着我,惊诧莫名。我所在的村庄,离县城五十华里,“十里乡俗不一般”,的确是不上坟的。和同事们谈论起来,我当然不愿,也不能让他们认为我是借习俗为名,行懒惰不孝之实。于是引经据典,大放厥词。其实也实在不能算是厥词。佛教中的七月十五,叫盂兰盆节,盂兰盆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佛教经典《佛说盂兰盆经》中的故事。故事中,目犍连看到自己的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无法解脱,于是向佛陀求助。佛陀告诉他,在每年的七月十五日,通过准备百味饮食并供养十方僧众,可以帮助他的母亲脱离苦海。这个做法不仅解救了目犍连的母亲,也成为了后世佛教徒纪念和传承的方式。由此看来,七月十五,实在是纪念母亲的节日。是所有佛教徒,甚而至于,受佛教影响所有汉文化圈子里的儿女们,怀念父母养育之恩的节日。</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的我,自然是不懂这些的。只记得,每逢七月十五来临,母亲便和奶奶们,左右邻居的巧妇一道,开始忙乎起来。按照我们那里的乡俗,七月十五,是要蒸面羊的。把面粉兑水,自然发酵后,上碱,反复搓揉,直至完全融合,捏成羊头、羊尾、羊身状。快火开水,慢火蒸熟。火大了,蒸出的羊不成形,火小了,蒸出的羊呈呆板状,没有生机。当时的小麦面粉好珍贵,不是一般家庭能拿得出来,于是,白玉米面和小麦粉的混合物变成了首选。家庭经济状况好一点的,还用小麦,小米,白玉米按比例,用石碾碾成粉沫状,粗箩筛去皮壳,细箩筛出细粉,然后才能叫面。没有经过蒸笼蒸的玉米,很难和小麦面粉融合,而且熟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于是,又加了一道工序,叫料玉茭面。通过这一系列系统工程,才能碾出蒸面羊的面粉。随后,就是亲友邻居家庭妇女才艺表演的时候了。捏出各种各样的羊,卧着的,站着的,蹲着的,点上红色,绿色的颜料。火炉一蒸,栩栩如生,大小不一,生灵活现的羊就出笼了。各家挑选好上等的全羊,邻里亲友互相赠送,小巧玲玲的羊,凉干后用红绳子系起来,挂在孩童的脖子上,当作装饰,取个吉利。大一点的,则供奉在桌子上,悬挂在墙壁上的是列祖列宗的名讳。供桌上陈列着不仅是面羊,还有黄米面和红枣蒸的枣糕,枣糕上插着的是带着谷穗的谷秸。谷穗是上年百般挑选后饱满的谷穗。谷秸的叶子也有说法,当时知道,现在早已经忘却了。</p><p class="ql-block"> 懵懵懂懂的童年童心,对什么事也很好奇。一大早,在供桌上焚香烧纸后,年长的大奶,在一旁面容庄重,神情肃然,念念有词。禁不住问,“大奶,大奶,您念叨着什么?”,一旁的叔叔,瞪了我一眼。急忙闭上眼睛,默默的听。“在上的天地诸神,列祖列宗,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隐隐约约听到,于是才知道,原来是祁求农家有个好收成。没有上供桌的,还有蒸出来的各种动物,蛇,兔,牛等,最不可思议的居然还有四害之一的老鼠。百思不得其解,实在忍不住了,就问最为年长的大奶,大奶笑呵呵地说,“老鼠人家也是仙,赤足大仙”,一旁的父亲说,“不管它是几害,吃了它就没害”。</p><p class="ql-block"> 偶然的机会,看了一些书,才知道,七月十五,原来又叫小秋,八月十五叫中秋,十月十五下元节才是秋。怪不得,七月十五,祁求上苍保佑五谷丰登,八月十五,瓜果成熟,十月十五祭祀天地祖宗,感恩保佑子孙永昌。我们那个地方,虽然离县城五十华里,但,乡俗的确有差异。七月十五为什么非要用羊祭祀呢?史籍记载,中华民族先后有四次民族大融合,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宋辽金元,清代。正是这四次民族大融合,才奠定了现代汉族的基础。春秋战国时,我们那一代有个肥子国,是古鲜虞,白狄人圭王建立的国家。王族姓眭,“眭为天下之著姓也,世居大卤乐平东山静阳”,出土的石碑上这样记载,元大德四年(1300年)。宋金时期,无论北汉与宋周,还是金和北宋,在静阳村,多次发生战争。史料称,在民族融合过程中,游牧民族为了和当地的汉民族和平共处,牛是生产工具,万万不可相送的,于是好生养的羊,便成了相互赠送,以示友好的自然选择。久而久之,用面做成的各种羊,就成了必然。</p><p class="ql-block"> 仔细想来,零零总总,七月十五一个面羊,居然有这么多历史源渊,处处彰显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处处映射出邻里乡亲,乃至于中华儿女各民族的友好团结,和睦共处的良好风尚。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夏虫不可语冰,古人诚不我欺。信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