睹物思情,追忆往昔。

涛声依旧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时值中元节日回家之际,旧居清理翻出了还留存于老家的十多件物品。“睹物思人,睹物思亲”。让我想起了以故的父母,想起了我的往昔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年年芳草绿,几度霜叶红。如今我已是一个髦耋老人,看着这些即将遗失、送人、扔掉的旧物,较几十年的生活变迁不由得发自内心的感叹!虽然那个年代的生活是艰难清苦的,但对这些旧物的感觉却是无比的温馨与甜蜜。正因为如此,几十年来一直舍不得丢弃,完好的保留至今。因为这些物件的历史每一页都有着一段美好的回忆,记载着过去年代的时光岁月。也是过去岁月沧桑的见证。触景生情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一套竖版繁体1—4卷的《毛泽东选集》,原来在母亲家里用红布包裹存放在柜子里面,2019年母亲去世后我当做父亲的遗物,存放到了我家的书柜之上。虽然父亲是扫盲文凭,大字不识几个,但每本首页都有父亲签名,随手翻开几页有着父亲标注的竖线圆圈,大概是父亲阅读后认为重点的标注,说明父亲还是认真的看过。这套红宝书从六十年代初始就伴随着父亲,走过了他廉洁奉公的人生工作历程。睹物思亲,看见这套珍贵的《毛选》让我想起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父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一块旧棉毯连同一床棉被是父亲遗物,母亲去世安葬那天,她生前衣服、被褥全部化为灰烬,唯独我让留下了这两件遗物。因为它记载着父亲于46年9月在集宁战役中,冒着枪林弹雨救战友牛丑儿之妻的一场生死感人故事,也是这个故事的见证物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家里有这样的大瓮有两个,是储存粮食的最好工具之一。每年春季我家都要磨四百斤左右的炒面,母亲用杆杖使劲夯实两瓮,然后在上面铺一张报纸,再洒点干石灰面,说是为了防止起虫子用的,其实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几个月后吃的就是带虫丝的炒面,现在想起来还有点恶心了。放到秋后就有哈喇味了,为了可口好吃,买点糖精化成水水拌着吃,直到我结婚分家后才结束了吃炒面的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一大一小的两个坛子是过去母亲存醋用的。母亲很勤劳打我记事起就有做醋的习惯,每年冬季都要做下满满的两坛醋以供一年食用,我结婚后的次年74年春天,二弟也相应成家,全家大家变小家一分为三。母亲给了我一小坛醋,大约五十斤左右,舍不得吃一直延续存放至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一件五十年代的办公用的大方桌,包括以上几件物品均是父母亲留给我们的暂用品:四方桌一件、大瓮二个,坛子一大一小二个。因为它是我们家搬到枣沟粮站家属院时窑洞旧物,父母75年离开后,我们搬到了窑洞,同时把窑洞旧物留给我们,并千叮咛万嘱咐要我一定还给粮食局,并说他有借据为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七三年我们结婚时父亲给做的唯一柜子,那个年代还是挺时兴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锅套小锅四个锅,见证了我家人口的变化与时代的变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生豆芽用的小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过去请客用的炕桌,也是居家必备之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我家家务劳动奉献了近五十年的海棠牌洗衣机现在仍然可用。足以说明海棠牌洗衣机的质量如此之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时最为时兴,农村结婚必备之物,四屉二门柜子,扣箱两亇图。制于八十年代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购置于八十年代的收录两用机在那个年代算是奢侈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一生最心爱的缝衣服工具—上海牌缝纫机。母亲去世后弟妹们都不要,我存放家里保留至今。睹物思亲,看见了它想起了母亲夜以继日含辛茹苦的给我们兄妹缝补衣服的情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淘汰的20吋电视机与录放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存放书籍的书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加工厂上班时用以送饭的小罐,当时倒三班,没有工作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闹钟是六十年代母亲跑工用以提醒时间的工具,后来老伴要了过来,为此婆媳还有一次口舌之争,因为都需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