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延安精神研究会赴黔培训学习

李成宝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领悟遵义会议精神的内涵精髓,重温党的光辉历史,传承红色血脉,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7月29日,汉滨区延安精神研究会部分会员赴贵州遵义等地开展培训、学习、考察活动。</p><p class="ql-block"> 培训班先后瞻仰了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四渡赤水茅台渡口、息烽集中营、苟坝会议会址、黎平会议会址,聆听《无名英雄》《红军菩萨故事》《独腿将军钟赤兵》《无悔的守陵人》《熄火不灭,信仰不息》《竺可桢的求实精神》《毛主席用马灯点亮的地方》等微党课,增强党史教育,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通过专题教学、现场教学、微党课、座谈会等形式,给会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党性教育课。</p> <p class="ql-block">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1935年1月初,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司部与一局即驻在这幢楼房里。1月15日至17日,遵义会议(即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就在主楼楼上原房主的小客厅举行。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 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p><p class="ql-block"> 遵义会议会址内的陈列馆、会议室、革命文物、历史资料、历史照片,让后人对革命先烈勇于斗争、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所敬仰,了解这段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出奇兵等红色历史来继承和发扬遵义会议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用革命文化传播和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p> <p class="ql-block"> 遵义红军烈士陵园范围为103亩。陵园正中,用遵义的红砂石为邓萍建造一座墓室。同时亦将找到的其他红军烈士遗骨迁葬此地,群众见此景,自发地称之为“红军山”,实为“红军烈士陵园”。经过多年的改扩建,现有红军烈士纪念碑、邓萍烈士牺牲纪念雕塑、钟伟剑烈士雕塑、红军坟、红军卫生员铜像、在黔牺牲烈士英烈墙、青松堂(骨灰堂)、翠柏园(陈列室)等纪念建筑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的墓地,以及红军坟。陵园内还矗立着钟伟剑烈士的雕像,向人们讲述着他的英勇事迹。另外,红军女卫生员的铜像以其生动的形象,展现了红军战士的坚韧与无私。最触动人心的或许是那座纪念红军长征在遵义牺牲烈士的纪念碑,它静静矗立,缅怀那些为了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们。红军烈士陵园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对革命先烈们永恒的敬仰和纪念之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新时代,大家都有责任将红军精神传承下去。让它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成为大家前进的动力。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采用声东击西战术,诱使蒋介石把兵力调集到黔西北地区。中革军委作出三渡赤水河决定后,16日凌晨,红军兵分三路向茅台疾进,以红三军团十三团侦察连为先头部队向茅台方向侦察前进,趁机占领茅台渡口,并掩护工兵架设浮桥,以备红军从茅台渡口过赤水河。先后架好了中渡浮桥、上渡浮桥和下渡浮桥后,从3月16日下午至17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带领中央红军从茅台渡口西渡赤水河,佯作北渡长江姿态。蒋介石急调重兵围堵,欲将红军消灭在川南地区。期间,国民党飞机不断轰炸,茅台街上被炸毁房屋数十间。18日晨,红军全部渡过赤水河,抵达指定地域。站在赤水河边,毛泽东对刘伯承说:“我们三渡赤水,把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三渡赤水,是中央红军实施战略转移过程中,彻底摆脱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中的重要一环。</p><p class="ql-block"> 红军长征经过茅台镇时,受到当地群众热烈欢迎,他们举着红旗、放着鞭炮欢迎。不一会儿,临街墙上贴满了“欢迎红军来茅台”“气死滇军,吓死黔军,拖死中央军”的标语。</p><p class="ql-block"> 由于当时赤水河河宽水急,不少当地老百姓纷纷把自家门板拆掉、把自家盐船主动送给红军,工兵连的战士对征集的每只盐船预付赔偿款30块大洋。由于材料征集快,很快便架好了浮桥。红军在茅台邮电局拿来铁丝,扭成铁索,又找来一些拉船的竹纤绳,把铁索和竹纤绳拴在两岸大树和木桩上,盐船固定在深水处作桥墩,浅水处再用装盐的竹篓装上石头作桥墩,上面搭圆木、铺板,在下渡口及银滩搭好两座浮桥。</p><p class="ql-block"> 历经长途跋涉、从艰难困苦中走过来的红军战士,还在茅台镇品尝到了茅台美酒,并用茅台酒擦脚疗伤。邓颖超后来回忆:“路经茅台,周总理告诉大家,我们不是来喝茅台酒,而是用茅台酒疗伤。于是所有茅台酒都用来代替红药水、紫药水给士兵擦伤口……红军能顺利到达延安,茅台酒立了很大功劳。</p><p class="ql-block">1979年7月,仁怀县人民政府在原红军搭建浮桥的渡口建设“茅台渡口纪念碑”;1995年5月,仁怀县人民政府在茅台渡口上方的朱砂堡上修建了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塔总体高25米,寓意着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塔身由四根巨大的浪形柱依次错位重叠构成。浪形柱上部悬嵌着不锈钢球,恰似腾空的浪花。塔座为木船造型,寓意着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乘风破浪前进。</p> <p class="ql-block"> 距离贵阳60公里的息烽集中营旧址,有山有水,古树参天,根本看不出曾是一座秘密监狱。这里曾关押了罗世文、杨虎城、黄显声、许晓轩、马寅初、张露萍、“小萝卜头”等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他们在“魔窟”中悄悄展开战斗,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不朽篇章。</p><p class="ql-block">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由南京迁都重庆。1938年11月,军统在距息烽县城6公里的阳朗坝圈地80多亩建成息烽集中营,对外挂牌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息烽行辕”。当时,军统在西南地区设立了三个秘密监狱,其中息烽集中营的规模最大、管理最严、级别最高。常年关押400至500人,最多时达600多人,成为名副其实的军统第二大本营。据统计,从1938年11月设立到1946年7月撤销,息烽集中营先后关押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1200余人。其中,被秘密杀害和折磨致死的有600余人,最后转押重庆者仅72人,且大部分被杀害于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的国民党大屠杀中。</p><p class="ql-block"> 1940年底,在成都被捕的中共高级干部罗世文、车耀先被送到息烽集中营关押。同一间囚室中,还有原重庆新市区区委书记许晓轩、中共地下党员韩子栋,有丰富地下斗争经验的罗世文看准时机,四处联络难友。年底,以罗世文为支部书记,车耀先、许晓轩、韩子栋为核心成员的“中共狱中秘密支部”在这个特殊的战斗环境里诞生了,党员遍布各字号“斋房”。 “中共狱中秘密支部”巧妙地把图书室建成了支部的秘密联络点和外界消息来源处,开展对敌斗争。在息烽集中营先后关押的1200多人中,没有出现一个如‘甫志高’般的叛徒。</p><p class="ql-block"> 息烽集中营见证了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历史,是共产党人、爱国将领、进步人士与军统特务进行意志、信念、人格较量的特殊战场。在这座“魔窟”中,无数革命先烈体现出坚定信仰、宁死不屈的红岩精神。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染红了共和国旗帜,铸就了共和国巨大的红色基石,必将在烈火中永生。</p> <p class="ql-block"> 苟坝会议旧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县枫香镇苟坝村马鬃岭山脚。1935年3月10日—3月12日,中央红军在此召开会议。苟坝会议旧址见证了改写中国命运的历史瞬间,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课堂。</p><p class="ql-block"> 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三、第五、第九军团和中央(军委)纵队突围转移到遵义创建川黔边新苏维埃区域根据地。在遵义地区活动长达三个月,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遵义县委员会、遵义县革命委员会(苏维埃政权)、赤色工会、农会和工农武装游击队。中共中央在遵义县境内召开会议,决定中央红军行动方针。苟坝会议等系列会议确立、巩固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使中国革命实现生死攸关的转折。</p><p class="ql-block"> 1935年3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在遵义县苟坝召集驻苟坝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和部分中革军委局以上首长开会,专题讨论进不进攻打鼓新场问题。苟坝会议是继遵义会议之后举行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是遵义会议的延续。会议主要议题是要不要按照红一军团建议,放弃追剿驻扎在仁怀坛厂的国民党周浑元纵队,攻打打鼓新场,以拓展川滇黔边根据地基础,对中央红军进行物资补给。</p><p class="ql-block"> 苟坝会议从1935年的3月10日早晨一直开到深夜,争论相当激烈,会上除毛泽东以外,与会领导一致赞同进攻打鼓新场。当时毛泽东坚决反对进攻打鼓新场,毛泽东的分析虽然透彻,但并未得到与会人员的认同,最后,会议用举手表决方式,通过了进攻打鼓新场的军事决议,并明确由周恩来负责起草作战命令,于第二天清晨下发到各军团部,中午之前展开对打鼓新场的攻击。会后,毛泽东回到自己住所,在深夜,手提马灯,走了近两公里山路,冒着严寒去长五间找周恩来,希望周恩来暂缓下发作战命令,通过再一次详尽分析,说服了周恩来,朱德也表示赞同。同时,红军截获的敌方密报,也确认国民党中央军、川军、滇军、黔军、湘军正从四面八方向打鼓新场集结。在形成了一致意见后,3月11日,张闻天召开会议,紧急撤销了攻打打鼓新场的作战计划。同时为建立一个高效、精干的军事指挥机构,3月12日中央政治局再次召开会议,决定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中央新“三人团”(亦称“三人军事小组”),代表中央政治局全权指挥军事,为三渡、四渡赤水的顺利实施和长征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毛泽东坚决反对进攻打鼓新场,使中共中央、中央红军再一次避免全军覆没的危险。</p><p class="ql-block">1935年3月12日,张闻天召集政治局扩大会议,提议成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最高军事指挥机构三人团。会议成立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三人团,完成了遵义会议改变党中央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的任务,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p> <p class="ql-block">  黎平会议会址,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德凤镇二郎坡52号,是一座清代的古代建筑物。黎平会议会址建于清嘉庆年间。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黎平城召开了长征以来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黎平会议。经过激烈争论,根据毛泽东的建议,通过了《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放弃到湘西北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贵州北部进军。 </p><p class="ql-block"> 黎平会议是长征以来具有决定意义战略转变的关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开启了红军长征走向胜利的序幕,孕育了“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的新时代黔东南精神。黎平会议会址见证了这一历史事件。黎平会议会址已成为人们缅怀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纪念黎平会议功绩,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 跨越时空,传承红色基因;学习党史,开创美好未来。我们要自觉对照先辈先烈的崇高理想、境界追求、顽强意志、优良作风、奉献精神,凝心聚力,担当作为,在服务地方党委政府重点工作的努力奋斗中,吹响自己的“遵义”号角。</p> <p class="ql-block">  从遵义会议会址、息烽集中营、红军烈士陵园等一路走来,党的革命先辈们为了解放全中国前赴后继,英勇战斗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大家,也对“是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这句话有了更深的共鸣。红军强渡乌江天险、四渡赤水的场景似历历在目,娄山关的炮声,赤水河底浪涛,雪山草地中红军战士艰难地跋涉……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国革命斗争的艰苦,中国革命政权来之不易;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巨,更体会到无数革命先驱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和伟大。</p><p class="ql-block"> 回顾党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在红色教育中振奋精神,以党的优良传统为旗帜,以党的宗旨为使命。通过重温党的革命斗争史和党的峥嵘岁月,追寻初心使命。学员们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强化了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信心和决心。培训学习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要立足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努力为党委、政府工作大局贡献研究会力量。</p> <p class="ql-block">文/张海聪 图/李成宝</p>

红军

会议

遵义会议

息烽

毛泽东

黎平

会址

茅台

打鼓

集中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