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再走甘南。</p><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21日到8月3日,受摄影家耿亚伟主席邀请,跟随禹州市摄影家协会采风团,在甘肃、青海、四川交界处的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行走游荡,先后走到了夏河县、同仁县、泽库县、河南县、碌曲县、玛曲县、若尔盖县、红原县、阿坝县、班玛县、色达县、马尔康市、汶川县。在行程中路过了天水市、阆中市、华阴县、灵宝市。历时十四天,行程约五千公里。既达到了避暑的效果,又欣赏了沿途的风景,收获颇丰。</p><p class="ql-block">甘南之行,先后走到了夏河拉卜楞寺、桑科草原、甘加草原、甘加八角城、碌曲尕海、郎木寺、若尔盖草原、红原草原、瓦切塔林、红原月亮湾、阿坝莲宝叶则、色达五名佛学院、汶川映秀漩口中学地震遗址等地。在长途行进的路上,顺便走到了天水伏羲庙、阆中古城、华山玉泉院、灵宝函谷关等地。</p><p class="ql-block">鉴于2013年暑期几个朋友曾行走甘南,路线和此次有部分重叠,所以,遂称再走甘南。</p><p class="ql-block">甘南是个俗称,原本是指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但现在在游人的心中、广义上是指从甘南进入青藏高原东部,在甘青川交界地区的藏区行走,包含了甘南、川西、青南等广袤的地方。本文记述的甘南是指广义的甘南。</p><p class="ql-block">甘南属于青藏高原东部,面积有几十万平方公里,海拔在三千五百米左右,是典型的高原气候,温度大约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二十度,夏天适合避暑。我们此行的第一目的就是感受清凉,一路走来,高温在二十度上下,低温普遍低于十度,曾遇到最低温度二度。同行的朋友都穿上了外罩和秋裤,个别人甚至穿上了保暖裤。在甘南住宿没见到空调,饭店蒸米煮饭都用上了高压锅,面条也是在高压锅里煮熟的,高原生活很有特点。</p><p class="ql-block">甘南海拔较高,其中色达是3900米,莲宝叶则达到了4520米,空气中含氧量稍低,多人出现了程度不同的高原反应,晚上睡眠不好,白天嗜睡,头疼、胸闷,呼吸有点困难,大脑有点缺氧。高原反应的感觉不好。</p><p class="ql-block">甘南是高海拔地区,是真正的高原,无论是丘陵,或是湿地,草地是主色调,很少有树林。多数地方是禁止农业的,只允许放牧。牧场实行轮牧,隔年休牧养草。牧区不种粮食,不种蔬菜,只养牦牛和羊群,随处可见的是大群大群的牛羊,因为牧场很大,牛羊成群,牧民应该比较富裕。</p><p class="ql-block">甘南的草原不同于内蒙古草原,由于山地和丘陵较多,草原有一定的起伏,视觉观感很好,满眼都是绿色,风景都在路上,开阔的视野和绵延的绿草,配上高原蓝色的天空,低矮的白云,风景特美,让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甘南藏民居多,藏传佛教很有特色,藏式寺庙随处可见,藏式白塔到处都有,转经筒各式各样。最好的建筑一定是寺庙,每天转经的信众非常之多,伏地磕长头的虔诚藏民让人敬重。高原缺氧、不缺信仰;藏民单纯、思想更纯。</p><p class="ql-block">甘南地广人稀,藏族牧民草场很大,每家都是在自家草场单独居住放牧,居住点非常分散,结果是交通、通信、生活、医疗、教育、人际交往都不方便。虽然政府在努力建设集中居住点,但鉴于分散牧场的特点,单独居住放牧不好彻底改变。</p><p class="ql-block">甘南的城镇发展不错,和十年前相比有很大进步,现代化气息在增加,大量的游客给当地带来了经济的活跃,也自然带来了观念思想的变化,生活方式也在慢慢改变。城镇厕所的大量建设,说明集中居住的藏民,已经改变了过去随地便溺的生活习惯,这就是发展进步的缩影。</p><p class="ql-block">再走甘南,跟随的是摄影队伍,摄影大咖众多,携带的器材齐全,摄影作品超棒。本人也学习了许多摄影技术,感觉有点进步,只是基础较差,生来愚笨,单反相机使用很少,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实在是拿不出手,只能自娱自乐,大师们多指教,多拍砖啊!</p><p class="ql-block">甘南的夏天很凉快,风景很美,感觉超棒,适合漫游。以后一定还会再次行走甘南。</p><p class="ql-block">感谢耿亚伟主席!感谢同行的朋友们!</p> <p class="ql-block">色达五明佛学院。</p> <p class="ql-block">色达路上。</p> <p class="ql-block">汶川映秀漩口中学地震遗址。</p> <p class="ql-block">阆中古城。</p> <p class="ql-block">华山玉泉院。</p> <p class="ql-block">函谷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