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古时候,学宫肩负着儒学教育、培育科举人才的重任,是读书人心中的神圣之地。</p><p class="ql-block">“学宫”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是周天子设立的专门教授贵族子弟的场所。自孔庙制度建立后,“学宫”开始泛指官学,即历代王朝的地方官办学校。</p> <p class="ql-block">吴川学宫位于吴阳中学内。据《吴川县志》记载,学宫始建于元朝至正九年(公元1348年),由主簿唐必达、教谕吴仲元修建,以后进行过多次重修。</p><p class="ql-block">原来的学宫,是一座前后进深稍长,左右宽度较短,正向矩形的宫殿式建筑。学宫建筑组群充分体现了方正、对称、闭合、等级等中国传统建筑布局特点,反映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哲学中的中庸之道。其所承载的儒家文化内涵,不仅是历代统治者治县安民的政治主张,也是古老璀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极具活力与价值。</p><p class="ql-block">宫内包含大成殿、崇圣词、明伦堂、尊经阁、训道署、名宦祠、乡贤祠和棂星门等建筑。 原有建筑五座,沿中轴线,依次为戟门、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尊经阁,总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学宫建筑颇具特色,红墙绿瓦,重檐歇山顶,飞檐翘角,其内无墙,靠8条圆石柱支撑整个屋顶,画栋雕甍。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p><p class="ql-block">学宫未完整保存至今,仅存大成殿。殿面宽20.3米,进深12米,前檐深1.5米。大成殿俗称“孔庙”,是奉祀孔子的主殿,大殿东西两侧一般配有廊庑,用于祭奠孔子的弟子和历代名儒。在浓厚的儒家思想氛围中办学,使学宫成了特殊的建筑群类型,即庙学建筑,从而赋予了它独特的历史价值。并且官学与地方孔庙合二为一,学校成为孔庙的存在依据,孔庙成为学校的信仰中心,因此学宫也叫孔庙和文庙。而学宫内的每一处建筑都有其意义。据《礼记》记载,西周天子将学宫称为“辟雍”,诸侯建的学宫则称为“泮宫”,“泮”即“半”,意为半于天子之宫。后人仿此制,建学校就设一个泮池,生员(即秀才)入学时都要绕泮池走一圈,因此也叫“入泮”。</p><p class="ql-block">明伦堂则是当时生员们上课的场所,“明伦”就是教人明白伦理道德。</p><p class="ql-block">吴川学宫在历史上享有盛誉,培育了很多著名人物。清代状元林召棠、我国首任驻美大使陈兰彬等,均曾在此就学。</p> <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19日,吴川学宫(大成殿)全面修复正式开工,项目预计投入450万元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吴川学宫大成殿进行修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