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是周庄”,到了苏州,怎能不去周庄?周庄古镇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位于苏州市昆山西南角五个较大水面的中心地带,素有“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到达周庄时,华灯初上,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古镇在灯光的映衬下更显神秘。客栈老板早已在路口等候,热情地带领我们去他家,并告诉一个省门票的方法。安顿好住宿,我们在河边的饭馆吃晚餐,点了特色菜“万三蹄”、“阿婆菜”等。传说沈万三用猪蹄膀招待皇上,朱元璋想故意为难,皇帝名需避讳,于是灵机一动,“万三蹄”由此得名。</p><p class="ql-block"> 饭毕,已是九点多,景区工作人员下班了,我们去码头买船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习习晚风中,乘一艘摇橹船,穿梭于各个水巷之中,江南水乡的灯火阑珊与水面倒影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划船的是个成年妇人,穿着蓝布白花的服饰,颇有江南风味。划船用的,是一支用很粗的绳索吊着一个类似浆的橹。船娘主动要给我们唱首小曲,因收费不高,所以就兴致勃勃地听曲观景。声音一亮,吴侬软语飘荡空中,我们好像在江南旧时光里畅游了一番。</p> <p class="ql-block"> 吴冠中说,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三毛说,周庄是她魂牵梦绕的地方;陈逸飞说,周庄就是故乡的回忆。9号清晨,我来到因油画《故乡的回忆》而誉满全球的“双桥”。</p><p class="ql-block"> 它建于明万历年间,由世德桥和永安桥组成,两桥相连,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桥头连桥头,故称“双桥”。</p> <p class="ql-block"> 横卧在小巷之上的各具风格的石拱桥或拱或搭,或短或长,或堆或砌,形态各异。踏着铺满青苔的台阶临水,想到了徐志摩笔下那条柔柔的青荇在水中摇曳生姿。</p> <p class="ql-block"> 走在周庄的石板巷陌,仿佛穿越千年,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回响。古老沧桑的白墙蠡窗的房屋依水而筑,整齐狭窄的石板街道深邃幽静,多姿多彩的小桥留影水面,江南古镇特有的古朴风情映入眼帘。</p><p class="ql-block"> 望着青瓦飞檐,摸着厚重的门板,眼前仿佛出现了有着“丁香一样的忧愁,撑着油纸伞的姑娘”缓缓朝我走来,心底不禁泛起阵阵涟漪。</p> <p class="ql-block"> 最妙的是那一汪静默的碧水,有点浑浊,但掩饰不了岁月留下的沧桑,此刻它纹丝不动,映照着两岸的房屋、草木、小桥,犹如一位智者,悄无声息、大智若愚。</p> <p class="ql-block"> 见一匾额“南湖秋月”,独自闯了进去。南湖,又名张矢渔湖,因西晋文学家张翰辞官返乡游钓于此而得名。每当金风送爽,明月高悬时,湖面上一片碧绿,一带金黄,真有“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意境,古称“南湖秋月”,是“周庄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p> <p class="ql-block"> 河边树影婆娑,光影斑驳,凌霄花在屋顶、在墙角、在河边、在巷子……异常耀眼,水波纹在墙面留下灵动的影子,很有意境。</p> <p class="ql-block"> 穿梭在古镇的街巷,宛如置身于迷宫之中,曲曲折折的小巷旁是古老的石桥和河道,我们仿佛在时光的隧道里穿越回古代的江南。这里有九百多年的历史,那些斑驳的墙面上,每一道裂痕都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累了,坐在桥上欣赏波光粼粼的水面和古色古香的建筑,看桥下摇橹船慢慢划过,风中飘来船娘的苏州小调。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我找到了那份久违的宁静和美好,也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返回时,沈厅开门了。沈厅是周庄最大的一个古建筑群,沈万三是明代的富商,富可敌国而招来明太祖的嫉妒寻疵,被流放致家道衰落。清朝由后裔建造,奢华气息浓厚,展示了古代富商的家庭生活。</p> <p class="ql-block"> 路过张厅,当然不可错过。张厅是明代官宅,人文气息浓,明朝中山王徐达弟弟后裔所建,清初衰落张家接手。“玉燕堂”宽敞明亮,布置一式仿明红木家具,古朴典雅。</p> <p class="ql-block"> 后院这条小河穿宅而过,应了“轿从前门进,船自家中过”的水乡景致,令人大开眼界。</p> <p class="ql-block"> 最后去了古戏台,因天气炎热买了一把纸扇。从景区出来,听到后面有人喊,原来是我多付了十元,不得不说工作人员的心灵和古镇的景色一样美,必须点赞👍🏻!</p> <p class="ql-block"> 在江南的温婉画卷中,有一处仙境,她以千年的姿态静静地诉说着过往与今朝的故事——西湖,自古便是诗与远方的代名词。</p><p class="ql-block"> 离开周庄,我们驱车🚗到达位于杭州虎跑路的怡莱酒店。午饭后小睡一会儿,先去雷峰塔。</p> <p class="ql-block"> 雷峰塔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是吴越忠懿王钱弘俶因黄妃得子建,初名皇妃塔,因地建于雷峰,后人改称“雷峰塔”。南宋庆元年间重修,黄昏时金碧辉煌的塔与落日相映生辉的景致被命名为“雷峰夕照”。</p><p class="ql-block"> 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民间盛传雷峰塔砖具有“辟邪”、“宜男”、“利蚕”的特异功能 ,因而屡屡遭到盗挖。1924年9月25日,年久失修的雷峰塔砖塔身终于轰然倒塌。2002年10月25日,雷峰塔重建竣工落成。</p> <p class="ql-block"> 站在雷峰塔之巅,我仿佛听到了许仙和白娘子的低语,那是一个关于爱情与牺牲的古老传说。放眼望去,西湖的美景尽收眼底,远处山峦连绵起伏,近处湖上游船点点,如诗如画。</p> <p class="ql-block"> 绕到“雷峰塔”的另一边,遥望南屏山上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净慈寺,也就是西湖十景之一的“南屏晚钟”。“南屏晚钟”和“雷峰夕照”早已成为我们不可磨灭的记忆,它印刻在无数诗文案宗中,如同那首著名的诗一样,渐渐成为西子湖血肉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到达净慈寺前,寺门紧闭,乾隆皇帝南巡时亲书的“敕建净慈禅寺”的寺额高悬,想像当年杨万里清晨送林子方的场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脱口而出。</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西湖畔,岸边垂柳依依,如古诗里的“拂堤杨柳醉春烟”,每一步都踏着文人墨客留下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 由苏堤到“花港观鱼”,从杨公堤西门出来,去了704工程和龙井茶山,因天色已晚,均只拍照打卡就匆匆离开。</p> <p class="ql-block"> 704工程为当年林彪在杭州修建的一处秘密别墅,从建造开始就笼罩层层神秘色彩。因该工程始建于1970年4月,故以工程的建造年月命名为“七0四”工程。它位于西湖之西,坐落在南、北高峰之间,地形极其隐蔽,实际上,它也是一个在当时比较先进的秘密军事指挥中心。</p><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没能进里面去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 苏堤是北宋元祐四年(1089),诗人苏轼(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浚挖的淤泥构筑并历经后世演变而形成的,杭州人民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把它命名为“苏堤”。</p><p class="ql-block"> 苏堤横卧于西湖之上,如一条绿色的丝带将湖水分成两部分,又巧妙地将其连接在一起。堤上绿树成荫,花草繁茂,行走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天然的氧吧。</p> <p class="ql-block"> 忽然,一艘皮划艇在湖面上穿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打破了湖面的宁静,却又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 漫步苏堤,晨光微露,柳丝轻拂水面,仿佛是大自然最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动人心魄的水墨画。春风十里,不如西湖岸畔的一抹绿意,让人心旷神怡,忘却尘嚣。</p> <p class="ql-block"> 晨光洒在湖面上,犹如打碎了的金子落入玉盘,此情此景,终于明白苏轼笔下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远处的雷峰塔在薄雾中若隐若现,似一位默默守望的老人,见证着杭州城历史岁月的无声变迁。</p> <p class="ql-block"> 矗立湖边,微风拂面,带来阵阵淡雅的荷香。“菱叶莹波荷飐风 ,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古人诚不欺我,他们也见过眼前一幕。</p> <p class="ql-block"> 西泠桥畔的苏小小墓,墓小而精致,上覆六角攒尖顶亭,叫作“慕才亭”。</p> <p class="ql-block"> 乘船游湖是最能体会西湖之美的方式。轻舟荡漾,碧波万顷,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美得不似人间。闭上眼,让心灵随着波光粼粼的湖面轻轻摇曳,真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个小时的游船不觉已结束,转身步入断桥。虽非冬日,但那份跨越千年的等待与守候,依旧让人动容。白娘子与许仙的传说在这里轻轻回想,每一块斑驳的石板都镌刻着不朽的情缘,让人不禁沉醉于那份超越时空的浪漫之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西湖,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向往,一种永恒不变的美丽传说。</p><p class="ql-block">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何日更重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