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汉砖文字密码

陪你到最后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今年春夏之交,在一个博物馆里偶遇了一块青砖。</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该砖长43.5厘米,宽22厘米,高13厘米,质地坚硬,其声如磬。一面有花纹,以菱形图案为主,图案中有 “工、土、大、利” 四个字。以下简称:"工"字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以前总是听专家讲,有铭文的文物最为珍贵。因为文字总会记录一些人、一些事,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一段历史,让我们能够了解古代的人们在想什么,又做了些什么。今天机缘巧合,我也来试试解读一下这块砖头上的“密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一、对“工”字砖书法的研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利”字,呈现典型的隶书风格,与东汉乙瑛碑(桓帝中期,公元153年)史晨碑(灵帝早期,公元169年)中“利”字如出一辙,具有鲜明的东汉特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大”字,用笔四划写成,不同于横、撇、捺三划构成。对照《中国砖铭》(殷荪著)该“大”字与东汉灵帝建宁年间(公元168年-171年)的书写方式一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大”字的写法在灵帝建宁之前可考据的只有顺帝的永和年间(公元136年-141年)的“大”字,与建宁年相差了三十多年。之后经历了顺帝的汉安年(公元142年-144年),冲帝(公元145年,在位半年死,时年3岁),质帝(公元146年,在位1年,被毒死,时年9岁),桓帝(公元147年-167年)。由于冲帝与质帝时间较短,而且政局不稳定,社会及文化的发展应该处于停滞状态。到了桓帝时代(公元147年-167年),这20年的时间里可以推测为“大“字的主要演变时期,在桓帝的中后期“大”字逐渐演变成为了建宁“大”的模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工”、“土”二字,“工”字形扁平,上下一横长度一致,仍然具备隶书的特征;而“土”字形体纤细,已经脱离隶书而与楷书没有了差别。在相关研究文献中对汉字的演变有如下描述:“文字现象的形体的结构特征的演变只能是渐进的。但也应看到,在东汉中期砖铭其上的隶书,已能见到虽犹有较多隶意成份,但已有楷书之萌生笔意,到了东汉晚期楷意成份则愈形增多,这也是东汉砖铭之文字现象不可忽视的重要一面。《中国砖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东汉(公元25年-220年)近二百年历史,桓帝时代正是东汉王朝的中晚期,也正是汉字隶书向楷书演变的时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殷荪在《中国砖铭》中评价:“东汉砖铭布局之清新、洗练、简洁,为历代砖铭所难以企及。”,而该砖上的“工土大利“四个字的风格与笔法恰恰与这一描述十分吻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通过对“工”字砖上述的分析,依据汉灵帝建宁"大”字的研究成果,参考文字的演变需要时间过程,可以初步推断该砖被生产出来应该是在东汉灵帝之前的桓帝时期或灵帝及以后的一段时间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二、对出处的了解</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进一步与博物馆交流,了解到该砖发现于四川渠县土溪镇城坝村车骑城遗址,车骑城是东汉名将车骑将军冯绲所建。渠县土溪镇汉阙社区的国家一级文物冯焕阙即是冯绲父亲墓前的神道碑。冯绲(公元101年-167年)在汉桓帝延熹年间主持增筑车骑城以回馈家乡父老,这时距离汉灵帝建宁年不到十年时间,那么,“工”字砖上的“大”字的年代得到再一次印证,该砖就是桓帝晚期时的东西。也许那时的“大”字就已经演变成为了建宁时期的模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三、判断与结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综上所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其一,通过对该“工”字砖上文字的研究和考证,进一步断定是东汉桓帝时期冯绲主持建造车骑城时烧制的众多城砖中的一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其二, 对“工土大利”四个字含义的解读,“利”字原意是锋利,体现的是砍瓜切菜干净利落,其他汉砖上较多出现的“吉”字与“利”不同,表达的是吉祥平安,更多的是一种祝福。那么,“工土大利”中的“利”字希望的应该是施工顺利,保障工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其三,从目前的发现,了解到平坝遗址中有文字的砖极少,我们可以认为镌刻有“工土大利”四字的城砖极有可能是车骑城开工建设时的奠基砖(石)。是全体参建人员工作的期望和目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其四,该砖具备有东汉后期典型的风格,清晰地反映出汉字书法从隶书演变到楷书的过程,同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相辅相成,是对前辈研究成果的进一步佐证,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砖体保存良好,图案完整,字体清新、简洁。且该地区文字砖发现极少,残缺不全,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小结:通过对砖铭的研究,我们发现不同时期砖上的图案和文字都有其自身特色,如果再对文字作一些深入的研究,可以较为准确地知道具体的年代。结合出现的地点,你会发现有很多历史信息呈现出来。非常的生动有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对该“工”字砖的解读,我们清楚地知道了该砖是东汉桓帝延熹年间,车骑将军冯绲修建车骑城的建筑材料,而且真材实料,质量优良,得以保存至今。其上文字反映出来的信息更是丰富多彩,一是对工程建设的要求,建设方以及项目经理和参建人员对工程顺利按期完成的期望,也许就是在工程开工大会上冯绲作了动员讲话后,奠基仪式砌筑的第一块砖;二是文字的书法,让我们清楚看到了东汉时期隶书逐渐演变到楷书的实物记录,将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历史一下拉近到眼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四、渠县汉砖的现状</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渠县汉砖的结构主要有方形砖、榫卯砖、弧形井壁砖;纹饰常见的有菱形纹、乳钉纹、卷云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制作工艺精湛,砖面平整光滑,线条清晰;最为尊贵的是彩色釉面砖,有文字的砖较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现存汉砖数量大,被村民大量用于建造房屋、猪圈、厕所。城坝村现有1600余户,其中有500余户发现有汉砖的二次利用情况,将来对汉砖的研究还有待深入。</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刚刚接触考古领域,虽然兴趣盎然,然而缺乏基础常识和专业训练,错误之处恳请专家读者批评指正,本人将不胜感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参考文献:《中国砖铭》殷荪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后汉书》卷三十八·张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滕冯度杨列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车骑将军冯绲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华阳县志》民国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渠县志》民国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宕渠密码》戴连渠 戴馥霜著</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