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早在距今3000年一10000年以前,我们的先民在这里依山而居、执石劳作、繁衍生息,同时祈愿探索、追寻福祉,留下了盛大的文化艺术瑰宝—贺兰山岩画。这些岩画以粗犷、简练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远古先民对美好愿景的企盼,谱写了贺兰山地区最早的历史篇章,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p> <p class="ql-block">96年国保碑</p> <p class="ql-block">景区简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贺兰山岩画景区位于宁夏银川市贺兰山东麓,景区距离银川市区约45公里,1996年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立,2006年入选首批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景区内现存古岩画近6000幅,涉及人体、动物、植物、天体、水纹、工具、符号等百种人文自然物象图案(其中人面像岩画多达712幅,是全世界人面像岩画所占比列最大的岩画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生动记录了远古先民放牧、狩猎、祭祀、征战、娱舞、交媾等生活场景,数量庞天、内容羊富、颚材广泛、布局集中,世所芊见,闻名海内外,是珍稀的世界级人突史前文化遗产“中华文化溯源地”内外文化艺术界享有崇高的地位。经专家考证,这些岩画刻制于3000-10000年前人类文字出现前的史前石器时代,见证了远古先民从狩猎游牧到农耕圈养的发展历程,有着苣大的文更艺术价值,是研究人类艺术史、社会发展史的资源宝库,被誉为~“石头上的史书”、“史前人类艺术长廊”。最具代表性的“太阳神”岩画,被国内外岩画专家学者一致推崇为国际岩画峰会会标。</span></p> <p class="ql-block">太阳神广场</p><p class="ql-block">太阳神的立体雕按比例放大制作的。原始先民认为人的生老病死、朱荣枯、四季更替等都与大阳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丈阳的距离,得到太阳的底佑,古人就将太阳人格化祀时,更能心中美好的愿望。如果您感兴趣,人奈祀的方法,为自己及家人祈福。</p> <p class="ql-block">银川世界岩画馆</p> <p class="ql-block">世界岩画概况</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岩画是远古人类遗留下来的,凿刻和彩绘在岩石上的图画。它以其大体类似的题材内容和不同的艺术风格分布在世界各大洲70个国家150多个地区,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岩画最早产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在新石器时代达到繁荣期,铜铁时代逐渐衰落。岩画作为字产生之前人类早期活动的遗迹,揭示了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经济生活、精神追求和美学倾向,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史前人类试图反映世界、解释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手段,是人类为生存而斗争的最早的图画记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初步统计,目前贺兰山岩画的数量约在3万幅以上。贺兰山岩画所表现的内容,有动物岩画、植物岩画、人面像岩画、人体岩画、符号与图案岩画、狩猎岩画、放牧岩画、生活场景岩画等种类。贺兰山岩画遗产,生动地再现了远古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真实的情感世界,是研究人类文化史、原始艺术史、宗教史的百科全书,有着深厚的历史文物价值、艺术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中国岩画概况</p><p class="ql-block">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并最早记录岩画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岩画分布较为丰富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28个省区(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拥有超过15万幅的岩画艺术资源。中国岩画反映了早期人类的生产样式、经济活动、社会实践、宗教信仰、美学追求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世界岩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贺兰口岩画遗址区</p><p class="ql-block">贺兰口岩画遗址区是贺兰山岩画景区四大功能区也是岩画保护核心区。遗址区内沟谷两侧及山前洪积扇山分布了2319组,5685幅岩画。岩画题材涉及动物、植物、人体、人面像、天体、符号、工具等记录了3000至10000年前远百先民放牧、狩猎、征战、祭祀、娱舞、交婧等生活场景,是研究人类艺术史、宗教史、社会发展史的重要宝库。</p> <p class="ql-block">人面像群</p><p class="ql-block">在这块高2.76米,宽4.08米的斜向石面上,层叠交错地凿刻着20多幅人面像,造型不同.神态各异。从刻痕新旧程度来分析,当为不同民族在不同时段制作而成。下面有出自同一时期的交媾图,暗示远古人类生殖力的交合与传递,是生殖崇拜在漫长历史时期传承发展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鸡鸡洞</p><p class="ql-block">洞内沙中小泥棍,形似男童性器。人称“泥鸡鸡”,此洞故名“鸡鸡洞”,又称“观音洞”,贺兰口山民有“摸鸡鸡”的旧俗,每年逢阴历2月19日观音诞辰日、6月19日观音成道日、9月19日观音出家日,到观音洞前求子求福的山民纷至沓来,求子妇女往往手伸洞中“摸鸡鸡”,以求观音送子。这种风俗全国各地均有流传,是生殖崇拜的文化遗迹。</p> <p class="ql-block">双羊出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此处石壁上刻有一方形建筑物和两只山羊,被形象地称为“双羊出圈”。两只山羌正从羊圈缓缓走出,步履从容,形象生动,是贺兰口岩画中发现唯一—幅带有人工建筑物的岩画。</span></p> <p class="ql-block">单体岩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路边这些单体岩画石是从山前洪积扇和当地原住居民家里收集而来。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可帮助后人了解当年古人类生活信息,为岩画的解读提供一定的参考。</span></p> <p class="ql-block">女人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此处石壁上刻有上下错落的两幅人面像,上面一幅人面像由十三个花瓣围成,面部轮廓由“四片瓦状”构成,象征女性。下面一幅人面像头顶羽毛状头饰,嘴角两侧横线似为胡须.象征男性。从这一块石面上的两幅人面像位置分析,女性高高在上,显示出了地位的尊贵,似为母系社会的文化遗存。</span></p> <p class="ql-block">太阳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这幅神面岩画位于距地面20米高的垂直岩壁上,是贺兰口目前所发现的地理位置最高的一幅奢画。其遣型严谨,形象威严,重环双眼、炯炯有神,光兰四射、俯视山谷:犹如本阳普照万物,又如神护佑众生,故被尊称为“太阳神”,是集自然崇拜、神灵崇拜于一体的典型代表。太阳神”头部放射性光芒的数学排列分别为24、12、6,有学者认为,很可能与中国的24节气或太阳历有关。</span></p> <p class="ql-block">岩画群</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此石坡之上分布着上百幅岩画,有人面像、人体、动物、符号等。大部分岩画清晰可辨,少量岩画因洪水等侵蚀出现剥落、模糊现象。此处岩画个别动物身上出现点状纹饰,这种表现形式在贺兰山岩画中发现较少;也有一幅形似汉字“豆”字的符号岩画,被认为是祭祀文化的产物。</span></p> <p class="ql-block">手印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距离地面七八米处崖壁上,分布有两个手印以及动物、人面像和符号。最上方的“桃形”人面像另童环双眼,代表神员;两只手印天小不一,代表了两个强弱不同的部落。小手印左方有一向左箭头,表明小手的部落即将离开此地而迁往它处,且小手下方有一头牛,向着大手印的方向前膝跪倒,象征臣服,小手部落的“财产”全部归天手部落所有,有神、人作证,并“盖手印”以达成契约,永远有效,不得更改。</span></p> <p class="ql-block">睁一只眼闭一只眼</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此幅岩画是贺兰山中面部表情最为丰富的一幅人面像考画。一眼圆睁,一眼微闭,额头有“士”字符号。看贝说这是孩子淘气的“鬼脸”也有人说是猎手拉与射箭晒准的状态。但根据图案组成的得写,有专家饮为圆睁的眼象征大阳”代表“阳”微闭的眼象征“具亮”,代表“明”再结各额买上象征阴阳交合的“十”字符号,以及象征阴性的“四片瓦”状的外轮廓,该幅岩画反映的是生殖崇拜的文化内涵。</span></p> <p class="ql-block">父子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画面刻有一头雄鹿和三只形态可掬的小鹿。以精美的螺旋纹图案表现纹饰,极是装饰性。制作技法纯熟、精细,当为金属器所刻。类似风格的动物图案,在中亚地区古匈奴铜饰上也有发现,有学者称为“匈奴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远观登石阶、爬上木栈道楼梯,去看距地面20米的太阳神岩画。</p> <p class="ql-block">猴子观天(象形石)</p> <p class="ql-block">动物与人面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此处岩画由人体、动物、人面及符号等组成,由于风化而漫滤不清,但主要部分尚可辨清。其中有一幅人面像和动物尾部紧紧相连,有人认为这是“动物生人”的场面,反映的是早期先民动物崇拜观念。</span></p> <p class="ql-block">圣像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这块直立的石面上分布有60余幅人面像岩画,形态不一,无有雷同,是贺兰山岩画中最具规模的人面群像之一,有人认为是祖先或神灵汇集的庄严“圣壁”,故被誉为“圣像壁”。西方学者普遍把出现大量人面像岩画且周围有水源的石壁称为“圣像壁”,认为先民把心目中敬仰各种神灵刻制在出现水源的地方,在自然赋子的神力下更能实现各自的愿望。</span></p> <p class="ql-block">明万历37年题刻</p><p class="ql-block">此题刻刻制于明万历三十七(公元1609)年记,记录了宁夏镇城游击将军潘国振会同洪广营游击将军文应奎,重修贺兰口水关及土围墩之事,是反映贺兰山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大眼睛人面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这幅人面像岩画造型奇特,是贺兰口人面像岩画中极为少见的一种表现风格。椭圆形的脸部轮廓非常规整,两只呈倒U形的眼睛硕大、夸张,几乎占了整个面部的兰分之,额实有零横竖相交的“十”字符号,专家们认为这种“十”字符号象征阴阳交合,反映的是生殖崇拜文化,因此又被称为“大眼睛生殖女神”。</span></p> <p class="ql-block">岩画群</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此石坡岩画密集,分布有动物、符号、人面像、巫师、娱舞等诸多形象,在太阳斜射时刻痕较为明显。中间一幅较大的人面像,采用了“阴阳混刻”的方式,可见制作技法已臻纯熟。上下两组“七人连臂舞蹈图”尤为著名,其造型与西安半坡出土的彩陶上的舞蹈图案极为相似,展现了一场神圣、庄严又不失生活情趣的盛大祭祀场面。</span></p> <p class="ql-block">人面像岩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此石壁上方四米处,有一形似龟壳形的人面像岩画,这是贺兰山人面像岩画中反映祭文化的典型风格。据考证,贺兰口曾是古人类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因此于该山谷内出现工关量类似风格的入面像,是先民心中神灵或祖先崇拜的产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比萨堡克印第安人的岩画中,也发现有类似的人面像,它应该和史前人类大迁徙活动有着一定的关系。</span></p> <p class="ql-block">驴羊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该岩画位于距地面3米、呈50度夹角的岩面上。画面中一驴驮载一羊面向山谷,从容行走其右上万有一鸟翩飞做引路状。此图构思独特,似给人一种寓意:该山谷内有无限的神秘蕴藏其中。</span></p> <p class="ql-block">坑穴之虎</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这块巨石原位于贺兰口东面冲积扇平原,上面刻有52个大小不一的坑穴,右下方刻有一老虎躯干。整幅岩画为石器磨刻,线条粗犷,刻槽圆润,制作年代久远,是贺兰口岩画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幅动物和符号岩画。有学者认为,这是典型的远古先民征服自然和猛兽,用于驱灾避祸、趋吉求福的祭祀活动产物。</span></p> <p class="ql-block">祭坛</p> <p class="ql-block">岩羊爬满祭坛上</p> <p class="ql-block">祭坛正面</p> <p class="ql-block">山神庙</p> <p class="ql-block">范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韩美林艺术馆,没时间进去参观了,只在门口打个卡。</p> <p class="ql-block">贺兰山脉</p> <p class="ql-block">这里60以上免门票,只花10元往返景交费,匆匆2小时,重点打卡800米岩画,囫囵吞枣搬砖。还有不少自然风光如瀑布、山洞等景点不能一一游览了。这远古人的岩画,只是外行看个热闹。起码我有幸看到真实的远古遗存,很多已经风化的模糊不清了,不知子孙们还能看多少年?我看过了!所以我是幸运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