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下

祝娟

<p class="ql-block">夏日的午后,到天游峰脚下来寻景,更是来寻字。千百年来,当峨冠博带成泥,高楼华堂为草,而那偶尔涂鸦刻画在石头上的文字,却与山河同在,代代雕镂,人眼,入人心。</p> <p class="ql-block">再次站被称为“亚洲第一巨石” 武夷山晒布岩前,心灵还是被震憾。晒布岩,传说仙人曾在此晾晒仙锦,留下帛幅的条纹与用手捋平时的掌痕,故俗称晒布岩。这是一座如刀切、似斧劈的巨大岩壁,阳光下这一面直上直下,阔大平坦的岩石寸草不生,被风雨塑成了一条条极其款曼平适的波纹。从山脚下望像是好几条从高达500米的山顶铺排而下的整整齐齐、大大方方、明明净净的锦缎。这座宽约1000米的巨石,气势宛如巨大的屏风挺立,这种神韵委和到了崇高。</p> <p class="ql-block">巨石下方雕刻有 “壁立万仞”四个红色大字,好似诉说着它的宏伟。 看看落款是:长乐陈省书。曾在祝熹的《水落石出——“紫诰双封”悬疑录》一文中读到:陈省归隐武夷山,重修朱子的武夷精舍,曾拜谒考亭并为考亭书院题写对联。陈省是给武夷山留下摩崖石刻最多的人。</p> <p class="ql-block">百度搜索:陈省(1529-1612),字孔震,号幼溪,福建长乐县古槐人。(今长乐区江田镇)人。历任大理寺丞、少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湖广巡抚等。明末万历十一年(1583),因被视为张居正党羽而辞官隐居武夷山。在五曲畔的云窝处构屋筑室隐居,称为“幼溪草庐”。</p> <p class="ql-block">于是,我们在天游峰脚下急急找寻,寻幼溪留下的痕迹。我们找寻到了“云窝”。遥想:四百多年前,一位中年人,一位当时统领千军的少司马在九曲溪畔流连忘返,见山峰雄奇,悬崖峭壁,沟壑林立,山间云雾蒙蒙,婷婷娜娜,溪水潺潺,云水交融,妙不可言,久久不舍离去。他是当朝名臣陈省,于是在接笋峰下书“云窝”筑草堂为庐,一隐就是十三年。</p><p class="ql-block">陈省选择隐居此处,除了武夷山水风景秀美之外,更多的应该是深受朱文公的影响,解甲归隐独善其身。陈省登临接笋峰,在半峰腰壁题写“仙凡界”。在接峰下隐屏峰壁题刻:“接笋”,落款:明万历丁亥。长乐幼溪陈省书。后来我们在岩穴崖壁还寻到“云桥”、“云路”、“云关”,“伏羲洞”,还有“伏虎”,镌刻于伏虎岩的还有陈省好友吴文华《过陈司马云窝有感》,《访陈省幼溪司马接笋峰》,陈省《奉和吴小江司马见赠》亦题于此。</p> <p class="ql-block">前两个月,我们在武夷山的回排路右侧最高山峰——菩萨岩(也叫赤霞岩)。 岩上寻到“赤霞洞天”四个大字题刻在约8米高的岩壁上,左边竖排题刻——侍郎长乐陈省。可见陈省游遍了武夷山水。</p> <p class="ql-block">我们坐在云窝的石凳上,头顶是石头天然形成的洞窟,凉风习习,空气中扑面而来的植物清香,后侧峭壁千仞,峥嵘奇险,洞外断岩裸露,九曲溪缭绕而过,风景秀丽,好惬意!</p><p class="ql-block">想想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游历武夷山,他们相约在这碧波盈盈的九曲溪畔,或吟诗作画,或群贤辩论,或品茗高歌,或谈史论道,或讲书立学,也或流觞曲水……他们的智慧、思想、诗作、记事,星罗棋布地镶嵌在这些崖壁之上,融于武夷山水之中,为这山水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的确,风景胜地都与文化紧密相联,文人骚客们陶醉山水,吟诗题词留下了摩崖石刻,他们依山就崖,利用自然的造化优势,在这奇峰石崖上题写,镌刻大量的文字。而山石也因这些石刻文字才见灵魂,历史也才有风韵,给山水增添了清新儒雅的文化之美,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