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老人家近照</p> <p class="ql-block"> 我们夫妇都已奔七,是名副其实的老人了。</p><p class="ql-block"> 可是,家中还有更老的老人,女儿她外婆,1930年出生,已是95岁高龄。</p><p class="ql-block"> 这位高龄老人,这些年都是女儿她小姨照料,我们每年寒、暑都会回老家一段时间,替换一下女儿她小姨。</p><p class="ql-block"> 今年,女儿她小姨添了孙子,需要人照料,她小姨便到深圳照料儿媳与孙子。我们也在女儿这边“上岗”,尽管暑假还没有到,内子便心急火燎要回老家,6月底便回去了。天太热,我不敢随行。</p><p class="ql-block"> 可是,内子在电话中几次说道,老人家在念叨我,于是,我买了7月29日的高铁票,回老家陪老人待了半个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p><p class="ql-block"> 上上一代人,寿命都短,因此,我们父辈这一代人,他们好像不存在为他们的父辈养老的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人均寿命提高了,高龄老人也不断增多。</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代人,抚养了子辈,还要帮助子女抚养孙辈,而且,还要赡养自己的高龄父辈。悲催的是,我们这一代人中,许多人自己的身体也并不健康,各种慢病缠身,但为了老与小,也只能把苦水往自己肚子里咽,勉力往前行走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p><p class="ql-block"> 我们父辈这一代,他们大多数人的观念中,“养儿防老”根深蒂固。老了,指望的都是儿女,请保姆,他们不愿意,去养老院,更是抗拒。</p><p class="ql-block"> 像我们家这位高龄老人,就是这样一种人。</p><p class="ql-block"> 你别说给她请保姆或者去养老院,就是临时叫个亲戚来代替几天,她都会极为生气。有两次,姨妹有事,叫她小姑子来替换一下,老人家都极力反对。就像这一次,姨妹因为媳妇要生产,想提前几天离开,请她小姑子代替一下,然后等我们这里有空后再回去接上,可是老人家坚决不肯。因此,尽管我们的两个小外孙还没有到放暑假的时候,内子便等不及了,只得提前回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p><p class="ql-block"> 人老了,大脑不断萎缩,思维力会加速下降,随之而来的是性格的偏执、对药物的依赖。</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这位高龄老人,对一种药物的依赖程度,简直可以说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大约20年前,女儿她外公还在,老人家患肠胃病,不去医院看医生,在家里拖着,弄得严重了。那天天还未亮,我们家的电话铃声急促响起,一接,是女儿她外公打来的,说外婆病得很重。放下电话后,我对内子说:“一定是病得十分厉害,不然不会这么早就打电话来的,你就赶快回去吧。”于是,我急忙给内子买飞机票,让她当天赶回了老家。</p><p class="ql-block"> 内子回去后,送老人家去医院,做了胃肠镜检查,慢性炎症,也不算大碍,治疗,调理,几天后,身体恢复过来。</p><p class="ql-block"> 后来,老人家听人说中成药“木香顺气丸”治疗胃肠病好,于是便买来服用。这一服,竟然成了一种终生的依赖。老人家把它当成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只要身体稍有不舒服,就会服用“木香顺气丸”,每天如此,有时一天服用好几包。这种依赖,已经到了一种偏执的程度,无论你怎么样劝说,她都不听,有时还会与你急。</p><p class="ql-block"> 这一次内子回去,给她买了一大包“木香顺气丸”后,然后善意地骗她,说这种药以后不再生产了,要她每天不要吃那么多,但是没有用。而且,每天早晨起床后就是两包,药丸颗粒比较大,又干燥,那么多颗粒,服用后堵在喉咙里下不去,这时状况就非常难看,说她不该服,她便非常生气,口中凶狠地地说道:“你走开!”前几天,内子还在微信中说:“每天上午被心理依赖的木香顺气丸折腾得唉声叹气,下午吃饱喝好百病全无。”</p><p class="ql-block"> 4.</p><p class="ql-block"> 一些人老了,听力严重下降,甚至失聪。这位高龄老人,先是一只耳朵失聪,另一只耳朵还能听,慢慢的,这能听的一只耳朵也失聪严重,很大声,她或许能够听到一点点。</p><p class="ql-block"> 失聪,便导致交流的困难。你能听清她说什么,但她却难以听到你在说什么。你为了使她能够听到一些,便放大音量,这音量放大后又有些形同吵架,老人家有时以为你在凶她,便非常不高兴。</p><p class="ql-block"> 这一次我回到老家,每天下午会坐在她跟前,一面泡茶,一面听她“讲故事”。后来,我感冒了,发烧,全身痛,流鼻涕,担心传染给她,便不再坐在她跟前,而是坐在餐厅里的饭桌旁,两天后,老人家走到我跟前,对我说:“你坐到我这里来,我跟你说说话。”我大声地告诉她:“我感冒了,担心传染给你了。”内子也在一旁大声告诉她说我感冒了。老人家很生气地说:“感冒,感冒,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在荆州天天感冒,每天都是田庄(连襟的儿子)给我盖被子。”尔后,老人家回到了客厅坐在沙发上。不一会,我到客厅那里告诉她,我感冒很厉害,发烧,浑身疼。也许声音大了,有些类似于凶狠的样子,老人家便极为不高兴。内子见了,心里有些难过,便坐到她跟前听她讲话。第二天,内子的同学来家里坐,老人家对内子的同学说:“祥俊变了。”听老人家这样说,我还真是有些无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p><p class="ql-block"> 感冒稍好,我又在老人家跟前陪坐,烧茶,喝茶,听她“讲故事”。</p><p class="ql-block"> 一个“故事”,第一次听,还觉得新鲜,但如果像背书一样,同一个“故事”一遍又一遍地无奈地听时,真的是非常难受的一件事情。这位高龄老人,多少年了,都特别爱“讲故事”,一遍又一遍,而且语句语序都不会走样,与背书没有区别。她不管你爱听不爱听,她要你坐在她跟前,重复地讲着。</p><p class="ql-block"> 我这次回去,老人家讲的“故事”有两个内容,一是“男女不读书,都是一个猪”,二是“mānwū”。</p><p class="ql-block"> “mānwū”是方言,“mān”似乎没有对应的汉字,意思类似于“盖”,“wū”,就是“屋”,内子老家那里的方言还保留了一些“入声”读音,这“屋”就是读入声。“mānwū”,就是盖房子,而且是盖草房子。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穷,农村里绝大多数人家住的都是草房。老人家讲的“mānwū”,是她引以为自豪的一件事,说的是解放初期,她一个女流之辈,自己一个人为自己家盖草房子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男女不读书,都是一个猪。”也是老人家引以为自豪的事情。她是烈士遗孤,她的祖父告诉她,还在襁褓中时,她父亲从武汉回到家里与她见了一面,临走时,对她祖父说,将来一定要让她读书。后来,老人家读了两年的书,那个时代的农村女性,几乎没有读过书的,她读了书,这为她解放以后参加农村基层工作带来了便利。所以,有些自豪,也顺带有了看不起那些一字不识的女性的意识,有时会弄得人家难堪且不高兴。</p><p class="ql-block"> “男女不读书,都是一个猪。”开了这个头,便滔滔不绝了,很快讲完了,便又来:“男女不读书,都是一个猪。”又重复地讲下去。</p><p class="ql-block"> 这次回去,每天重复听的,就是“男女不读书,都是一个猪”和“mānwū”,不要说每天都讲这,就是一天里,也要重复多少次。而且,你还要表现出一种耐心。设身处地想一想,每天都听这些,那该是多么难受的一件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6.</p><p class="ql-block"> 寒、暑天,我有些畏惧回老家。</p><p class="ql-block"> 因为,冬天,老家冷得出奇,夏天,又热得出奇。</p><p class="ql-block"> 还因为,我有心血管疾病,在那样的天气里,会造成血压的不稳定。</p><p class="ql-block"> 又因为,本可以用空调管控冷、热的,但我们家那高龄老人不准用空调。</p><p class="ql-block"> 2011年,我们因为老人家的一句话,在老家买了一套房子。当时买时,那还是这个小县城的第一个有电梯的高层楼盘。</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清明节,我这个从来没有给父母扫过墓的不孝子,因为女儿怀了大外孙,我动了去扫墓的念头,意欲告诉在天之灵的父母,他们的孙女也快要做妈妈了。扫墓过后临回深圳的前一天,我们这位高龄老人对我说:“好想你们在这里买一套房子,过年大家回来有一个落脚的地方。”当时两位老人家住在我原来工作过的学校里,房子不大,而且老旧。听老人家这样一说,我们立刻来到荷花广场边的楼盘,问价,看房。因为没有那么多钱一口气付完而只能按揭,我们户口不在当地又无法贷款,只能又叫来我的大弟弟,与他商量以他的名字贷款买房。商量妥了以后又立马下订金。第二天,我们就回到了深圳。</p><p class="ql-block"> 老人家的一句话,我们用效率做了回答。</p><p class="ql-block"> 房子交付后,2012年,内子回老家装修,本要把所有房间都装上空调的,但老人家不同意,只好装了两个房间,老人家睡的主卧和客厅都没有装空调。2020年冬,天特别冷,在我们回湖北老家前,老人家不断来电话,说冷。我和内子商量,既然那么冷,那就买空调吧。我在京东下单,买了两部空调,一部装在老人家房间,一部装在客厅。商家把空调运到了,哪知老人家死活不让安装,姨妹无奈,只得求助。内子打了多次电话,反复劝说老人家,她都不让安装,最后只好“骗”她说,空调买了,退不回去,放在地上,占了地方,倒不如挂在墙上还不占地方。这样,空调才得以安装。</p><p class="ql-block"> 虽然装了空调,我们回去,无论多么严寒或者多么酷热,客厅里的空调都比较少开,即便开,也得打开门窗,热,不能调得太低,冷,也不能调得太高。就像我这次回去,在客厅或者饭厅,大多数时候都是吹电风扇。湖北江汉平原一带的热是出了名的,用电风扇,吹后背,前胸还在流汗,吹前胸,后背则汗流不止。正因为如此,这两年我都害怕回去。</p><p class="ql-block"> 家有高龄老人啊,你得依着他(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7.</p><p class="ql-block"> 女儿她外婆说,因为她父亲牺牲的缘故,从小跟着胡爹(爷爷),胡爹吃斋,所以她也吃斋,不吃肉和鱼。不吃肉和鱼且不说,上一辈人,因为那个经济不发达的年代,节俭惯了,到老,虽然自己有退休金,但还是节俭。老了,牙口不好,吃稀饭,一餐吃不完,到了下一餐,热一热,再吃;不吃鱼和肉,以酱菜为主,这样的生活,当然营养严重跟不上,所以经常头昏,似乎还有低血糖。</p><p class="ql-block"> 我们每次回去,内子便会买鱼或者买肉,把鱼肉或者猪肉剁得碎碎的,然后想办法烹饪,让她看不出是鱼或者肉,再给她吃,一般都会吃完。吃鱼或者吃肉后,精神状态就会非常好。就像前面内子所说,“每天上午被心理依赖的木香顺气丸折腾得唉声叹气,下午吃饱喝好百病全无。”这里应该改一下,“中午吃饱喝好后下午百病全无”。这一次我回去,每天去买菜时,都会买半斤左右的瘦肉,内子把肉烹饪好后,我们吃一点她吃一点。中午吃过后,老人家下午的精神状态就是内子说的那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8.</p><p class="ql-block"> 回深圳前,我在网上看了一位67岁的兄弟写的一篇长文,长文道出了他这些年赡养老人的心酸。</p><p class="ql-block"> 他有兄弟两人,他是弟。他退休之前,身为退休教师的母亲就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父亲身体也不太好。他哥哥嫂子看他还在上班,就把父母接过去赡养,哪知天有不测风云,他哥哥患癌症很快去世,不得已,他只好把父母接过来由他们夫妇赡养。这位患了老年痴呆症的母亲,不仅仅只是失忆,而且随时随处大小便,又不肯穿尿不湿,因此,家里臭臊味浓烈,连他自己身上都是一股重重的味道,所以他说,自己出门,尽可能避开别人,担心人家闻到后不适。不多久,他自己的老伴也去世了,照料老人的重任,就落在了他一个人的肩上。</p><p class="ql-block"> 他家的两位老人去世后,他便写下了这篇文章。在文章中他还说,已经叮嘱他的女儿、女婿,如果他有重病,一定不要送到重症监护室,能死,就早点死,不要为难子女。 </p> <p class="ql-block"> 9.</p><p class="ql-block"> 读了这篇文章,我也心有戚戚焉。</p><p class="ql-block"> 多年前,我也曾对我的女儿、女婿说过,如果我病重,不要送ICU,如果我死了,把骨灰丢入大海。</p><p class="ql-block"> 当然,还包括养老。</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代人,一般都有兄弟姐妹,父母的赡养,可以由兄弟姐妹轮流承担,可是到了我们的下一代,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哪能承担得起双方父母的赡养重任?</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们必须有这样的意识,养老,必须靠自己,或请保姆居家养老,或进养老院由他人来代理。</p><p class="ql-block"> 一直以来我都有这样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第一,孝敬父母,要在父母都健在的时候。有些人,父母健在时,不闻不问,父母去世了,厚葬,而且年年清明去烧香磕头。这样做,对于这种人来说,无非两个目的,一是做给旁人看,二是实用主义的求得先人的护佑。我不屑于这些,或许在很多人面前,我是一个不孝子,因为很少去父母的坟头烧香磕头。</p><p class="ql-block"> 第二,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来时,一丝不挂,去了,就不必占那一穴之地。占一穴之地无非是要后人能够祭拜。其实,后人的祭拜,顶多只是子女这一代,孙辈以后,他们还会来祭拜你吗?到那时,你不就成了孤坟中的野鬼?!如此,倒不如把骨灰撒向大地或者抛入江河,这样才会与来时完美对接。</p><p class="ql-block"> 第三,人,生没有选择的权利,但死,应该把权利还回他自己,因此,应该允许安乐死。“好死不如赖活”,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我总觉得,要活,就得有尊严地活。或重病缠身痛苦不堪,或老得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照料,这样的活还有什么尊严可言。2024年2月,93岁的荷兰前首相德里斯·范阿赫特与他同样年岁的妻子,一起选择了安乐死结束了生命,给我们做出了多好的表率!真心希望有人来呼吁安乐死的合法化,因为有尊严而不痛苦地死去,比痛苦地赖活着,显得更有意义与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自己都老啦,前路如何,有已知也有未知,死,是已知,怎样死去,却是未知。现在,应该用心去求解这未知,在求解这未知时,应该有这样的条件:不要给独生子女添加麻烦与困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祥俊2024年8月17日至19日用手机断断续续写于家中。</p> <p class="ql-block">老人家近照</p> <p class="ql-block">老人家“讲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