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官庄村位于岚县东部偏北的土石山区,现岚城水库东南位置,是原岚城公社所辖的自然村。距岚城7里,县城39里。1959年11月,岚县撤销建制并入静乐县期间,列为全省大中型工程之一的岚城水库动工,政府决定对征地范围内的官庄村实施整村移民。1960年4月,全体村民迁离官庄,搬入周边各村,官庄村至此消失。</p><p class="ql-block"> 源于马头山下冰冷沟的岚城河,由北向南流出,是岚河正源。岚城河即将进入岚城川的“咽喉”位置以东,有两道较长的土石沟谷,分别是堡子沟和官煤沟。官庄村就处在官煤沟南口。官煤沟呈南北走向,长约7里,顺沟向北可至顺会乡前马宗村,仅可人行。因沟谷地下有煤层分布而得名,是岚县境内煤炭开采最早的地方。传说明代万历初年(1578年)岚县砖包城垣,从官煤沟挖煤用于烧制城砖,城墙修了十年,煤炭也开采了十年,后城墙修完了,煤也没有了。至今官煤沟仍有过去开采煤炭留存的煤窑口。1958年,岚县政府曾在官煤沟修筑微型水库,但水库建成后因水源不足渐废,后成为石咀头村所属耕地。</p><p class="ql-block"> 官庄村位置处在官煤沟南口依西北的崖畔,居舍以土窑为主,现岚城水库坝堰以东与209国道连接处即为官庄村口。村前道路自然而成,当时还没有公路,直到1971年才修成岚城到河口的简易公路。村子依崖坡而筑,人家院落或高或低,入村平视上不见下,下不见上。村中原有两丈深井,人们手扯吊桶汲水。村里也曾有过学校,后期转至正道村上学。原有龙天庙、水神庙、五道庙、阁庙各一,每年正月十五赶会,但形式简单,仅放炮上香。</p><p class="ql-block"> 1960年移民之时,官庄共有120多人,与当时正道、马涧村人口相当。“张、郭”为主要姓氏。据称早期先有兰姓入住,后遭瘟疫离散,之后张姓(与楼坊坪张姓同宗)祖上由陕西迁入,郭姓(与正道、北关、史家窊郭姓同族)从史家窊移居,后有范姓自小河口入住,后返回原籍。政府移民之初原计划在周边另选新址设立新村实施移民,但因村里干群矛盾最后选择分散到周边各村落户。当时迁居马涧6户,正道7户,岚城4户,闹沐浴3户,石咀头2户,北关2户。除修建水库征用耕地外,其余耕地人随户走,分至各村。</p><p class="ql-block"> 因所处地域修建水库,官庄多数村民参与其中,见证了官煤沟水库和岚城水库建设的全部过程。1958年至1959年期间,水库建设全靠人工,县境还没有使用小平车,独轮车上绑笸篮是当时搬运土石的主要工具,直至1960年起才开始用上平车。1959年修筑岚城水库初期,在低处先由人工拉动冲击钻探机探测底层土石,到石头层时再用柴油机带动钻探。1971年,岚城水库加紧施工,来自忻州地区各县的劳力约一千人参加了劳动大会战。</p> <p class="ql-block">官庄村原址位于岚城水库东南方向,即图中水库水文监测站以东,209国道旁的沟口。</p> <p class="ql-block">进入沟口不远,是一块较为开阔的沟谷平地,这就是1958年修筑的官煤沟水库原址。一片田地之后是2023年刚刚加固的的淤地坝。</p> 顺沟步行约三、四里,沟谷东侧山脚下有一石洞,洞前山溪常流。传说为明代煤窑洞口。洞口大致呈圆形,直径约1.5米。为保障过往人畜安全,曾经人工填埋,现深1米余。 <p class="ql-block">沿沟继续行进三百多米,沟谷西侧的石隙间清水常流,坡顶之上过去曾有水神庙一座。过去出水石缝位置高出地面一米余,水流呈瀑布状涌出。经年淤积的土石逐渐填高地面,现与出水位齐平。</p> 始建于1959年的岚城水库控制流域面积73k㎡,水库总库容645万m³,目前已成为岚城镇重要的“旅游名片”。 <h3 style="text-align: right">(2014年5月,2017年7月拍摄。官煤沟图片由郭林珍2024年7月拍摄提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