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童子窥鹿图”玉扳子

叶生

<p class="ql-block">玉扳子(也称“班指”,“扳指”)是由“韘”演变而来的,《说文·韦部》云:“韘,射决也。所以拘弦。” 阐述了扳子原本是拉弓射箭时扣弦用的一种工具,套在射手右手拇指上,以保护射手拉弓的拇指不被弓弦勒伤的专用器物。后来玉韘逐渐演变成圆筒状,失去了拉弓射箭的功能,再因其材质更加圆润光滑,而作为一种装饰物。扳子逐渐成为高贵身份的象征,达官显贵以戴扳子为荣。</p><p class="ql-block">制作玉扳子的材料多为质量上乘的新疆和田玉籽料,以便带起来手感好,把玩时有油性。</p><p class="ql-block">收藏界的人士把扳子分为文武两种:武扳子为素面,无纹饰,显得干净利落,简约大方;文扳子常常雕刻有诗句或者花纹图案,带有浓厚的书卷气息。绝大多数文扳子是用阴线雕刻而成,图案一般为山水人物、诗词、吉语等。而本文介绍的一枚清代扳子,很有特性,它是集浮雕、透雕、线雕为一体的“童子窥鹿图”玉扳子,在此作一简单分析,以饗同好者。</p> <p class="ql-block">该板子高2.8厘米,直径3.6厘米,厚0.6厘米,内孔直径约2.2厘米,和田籽料白玉,玉质温韵细腻,包浆厚重,光泽油润。扳子面壁上运用浮雕、镂空、阴线等技法刻绘了一个童子躲藏在树林里偷窥两只鹿(如下面各图所示)。</p> <p class="ql-block">童子藏在树丛中呈跪势,躬身,手扶树干,窥视林中的两只鹿,一只鹿前半身露出,后半身被树林遮掩,另一只鹿整体曝露在外。丛林里茂林修竹,枝叶繁密,鲜花盛开(如下图)。</p> <p class="ql-block">在方寸之间的玉面上 ,工匠尽其想象,雕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人与自然的相融合的美景。整幅图结构紧凑合理,舒张有序,既体现出静态感,也蕴含着动态感,既能感到丛林的寂静,又似乎能听到鹿鸣的声音。大自然的神秘气息扑面而来,让人观之心动神怡,不能不感叹工匠的巧妙构思和精湛工艺。</p><p class="ql-block">该扳子虽小,但工艺复杂,难度极大。选扳子的玉料一般都是上好的和田籽料,不能有一点绺裂。然后就是掏膛,在当时没有电动工具的情况下,纯手工制作大概需要十几天,甚至更长时间(见下图)。</p> <p class="ql-block">扳子表面的图案设计和雕琢是在圆形的,面积非常小的玉面上,加之玉质硬度高于加工的砣具,其难度可想而知。通过以下几幅放大图,读者可以感受该扳子图案设计的巧妙和技法的高超。</p> <p class="ql-block">由于镂空技法的运用,使得画面立体感十分突出,增强了玉扳子的观赏效果。在浮雕的粗线条基础上,童子的五官、鹿的眼睛、枝叶的细节等均用极细的阴线雕刻而成,这样粗细相间,画面更加生动。</p><p class="ql-block">这幅“童子窥鹿图”还有另外的寓意,古代“鹿”和“禄”谐音相通,鹿象征着官运亨通。童子与“童子拜寿”相关,所以图中童子与松树表达长寿之意。在图中还可以看到竹子和灵芝,寓意着节节高升,事事如意。验证了清代玉雕上“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论点。</p><p class="ql-block">从加工工艺上可以判断该玉扳子的具体年代应该是清代早期,因为在雕琢、打磨的隐蔽处并不是很细腻,保留了“粗大明”的遗风。</p><p class="ql-block">总之,这枚“童子窥鹿图”玉扳子,以其上乘的玉质,精美的画面,高超的技艺,吉祥的寓意,在清代玉扳子中独领风骚,是一件名副其实的艺术精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