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风物:龙门诗碑

沧浪书客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龙门诗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龙门诗碑,是指莱阳龙门山里的陈毅诗碑和许世友诗碑。两诗碑,质地为大理石,宽0.9米,高0.6米,厚0.07米。每块立碑占地面积3约平方米左右。上世纪90年代,有关部门将陈毅诗和许世友诗刻在石碑上,分别树在通向林场的道路左侧的台地上。2013年,我随朋友游览龙门山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陈毅诗碑。1959年秋,陈毅元帅在杨得志的陪同下,走进龙门山视察战略工作,面对着悬崖上挺拔的松柏和绿水青山,随即赋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根立在破岩中,千磨万击劲更坚,任尔东南西北风”。陈毅诗,体现着崇高的国家情怀,丰厚的传统文化根基,激情豪迈的诗人气质。此诗,想必是陈毅在龙门山看到扎根在岩石中挺拔坚劲的松柏,联想到1959年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有感而发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span></p> <h3></h3><h3> <font color="#333333"> 许世友诗碑。战争年代,许世友在山东16年,胶东大地许多地方都留下他的脚印。1942年秋,许世友率部转战龙门山。在战前察看地形时,看到秋山秋叶,秋阳秋水,美丽的风景,将军触景生情,即赋诗曰:“青山秀水景如仙,不妨老许来一看,全国人民不解放,置身仙境也忧患”,表达了将军“先忧天下之忧,后乐天下之乐”的情怀。也是许世友将军在莱阳生活战斗的真实记录。<br> 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也是胶东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时任胶东军区副司令员的陆升勋烈士纪念碑,至今还树立在龙门山中,向来这里的人们讲述那段血与火的岁月,和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所以,龙门山也是一座红色的山,有红色的精神,红色的魂。<br></font><font color="#333333"> </font></h3><font color="#333333"> </font> <p class="ql-block">  诗碑说完,再<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对龙门山的相关情况多说几句。龙门山是龙门山脉的总称。地处莱阳城东北方向20几公里一带,群山连绵,有老寨山、银家山、团顶、小寨山、三螺山、黄豆顶等山峰,北延接栖霞,东南携手海阳。龙门群山:奇峰接翼,雄姿挺拔;怪石参差,沟谷幽深;龙门飞瀑,声吼如虎;涧水流淌,叮咚如歌;植被茂盛,同生共长;天然富氧,生命寿长;景如画屏,洞天罘罳。明末进士张允伦游龙门山,写下了一首极尽赞美的风景诗《游龙门寺》诗:“夕照千年紫翠开,山阴乘兴子猷来。高林落叶纷萧索,曲水奔湍屡溯洄。迳窄丰茸诸品药,石崩斑 驳百年苔。逡巡瞑色探幽趣,飞鸟长空过几回。”此诗可认为,历史上龙门山就是文人墨客流连山水抒发情怀的地方。</span></p> <h3>  过去,山中有龙门寺,其遗迹尚存。那次游龙门山,初意就是为了考察龙门寺的遗迹、遗存,探求点历史故事,发点思古之幽。考察后,又查找了一些资料,对龙门寺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龙门寺,是明代天启年间在一座古庙址上建造。道光二十年重修过。时有房舍5间,西部三间为主殿堂,供奉16尊佛像,另2间为僧人居住。寺前有一石洞,为进出寺庙的大门,自然天成。同时寺庙遗址的残墙上,还嵌镶着三方石碑,专家考证为明代所刻,想必是建寺时所为。龙门寺,又证明了“天下名山僧占多”的古语了。<br></h3><h3> 1 959年,人民政府在这里设立了龙门寺等林场,加强山林管理,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使龙门群山成了绿色海洋,成了今天的金山银山。(2013年1月初稿,2024年8月补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