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5500年至5000年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

乐山乐水

<p class="ql-block"> 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境内,与内蒙古赤峰市接壤,两地同属红山文化地区。红山文化得名于赤峰,扬名于朝阳。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5500年至5000年。红山文化在世界产生重大影响是在牛河梁遗址被发现之后。</p><p class="ql-block"> 牛河梁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代表。于1981年发现,1983年开始发掘。坛、庙、冢等遗址和珍贵玉器的发现,以确凿而丰富的考古资料证明,早在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晚期,社会形态就已经发展到原始文明的古国阶段,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提供了有力物证,对中国上古时代的社会发展史、传统文化史、思想史、宗教史、建筑史、美术史的研究都产生重大影响。1988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p><p class="ql-block"> 其历史沿革是这样的:战国时期属燕右北平郡的东北境、辽西郡的西境。东汉时为乌桓、鲜卑所据。三国魏时为鲜卑地。北魏到隋唐时为营州境。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朝阳升府,建昌、建平两县属朝阳。民国初改建昌县为凌源县,与建平县同属热河省。在此先后发现的积石冢群、大型祭坛和女神庙,揭开了红山文化的面纱。1987年7月24日,新华社发出电讯:“辽宁西部山区,发现了距今大约五千多年的大型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考古学家根据已出土的大批文物初步推断,五千年前,这里曾经存在过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p><p class="ql-block"> 红山文化遗址共发现27处。保护范围58.95平方千米,建设控制地带23.56平方千米。牛河梁遗址已有编号的遗址点共16处,其中重要遗址有:女神庙、祭坛、积石冢、金字塔。该区域面积约8平方千米,是牛河梁遗址的核心保护区,也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区域。</p><p class="ql-block"> 女神庙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史前神殿遗址。庙内出土了被誉为“中华民族共祖的女神头像”。</p><p class="ql-block"> 祭坛属于红山文化的大型祭祀遗址。中国古人把隆起的坟包称为“冢”,因此,考古学家便把用石块堆积起来的红山文化墓葬形式,称之为“积石冢”。</p><p class="ql-block"> 祭祀坑有方形和圆形积石冢、祭祀坑。文化堆积区分为上、中、下三层,属生活居住区的灰坑。</p><p class="ql-block"> 金字塔遗址是一座巨型建筑遗址,是牛河梁遗址群中规模最大的单体建筑,整个建筑为正园丘形的土石结构,中央部分为夯土土丘,土丘外围包砌石。总面积近10000平方米。如此巨大的“金字塔”,其性质和内函如何,是陵墓、祭坛、还是冶炼址,还有待于进一步确定。是与女神庙具有同等价值的中心建筑。</p><p class="ql-block"> 遗址共出土玉器183件,造型、纹饰设计质朴精美,数量多寡不一,表明玉器的功能已不仅是简单的饰品,更是等级、地位、权力的象征,这对后世以玉为礼的观念和制度,形成以玉为信、以玉为美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积石冢属于随葬玉器丰富的墓葬,随葬的玉人高度写实,玉凤造型简洁生动,线条优美,是红山文化玉器的精品。2003年被评为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p><p class="ql-block"> 遗址出土的陶器属于红山文化陶系,主要为夹砂灰陶和泥质红陶。彩陶以黑彩为主,也有红色和紫色彩。图案以龙鳞纹、勾连花卉纹和几何形棋盘格纹、三角形纹、菱形方格纹最具代表性。</p><p class="ql-block"> 遗址出土的石器分为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和细石器三种。石器多数出土于灰坑和窖穴中,细石器较多。其中,石铲、石锄、石耜、石磨盘、石磨棒等石器,都与当时的农业耕作有关。</p><p class="ql-block"> 其第五地点出土的陶塑人像,衣服及过膝盖、脚下穿有短靴,证实了这一时期的红山先民已经具备制作衣物的能力。骨针、骨锥的发现证明当时的制衣已经十分发达。</p><p class="ql-block"> 牛河梁红山文化是现今发现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雏形。为中华文化、中华国家、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可以称之为中华文明之源、中华人文之祖、中华宗教之始。红山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华古文化“直根系”的实证。是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牛河梁遗址不仅是红山文化的圣都,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也具有神圣的地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