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一一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宁夏引黄古灌区核心地带,是黄河上游最后一个峡谷,享有“十里长峡·黄河之魂”之美誉。</b></p> <p class="ql-block"><b>旅游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总面积126平方公里,拥有宁夏引黄古灌区、青铜峡水利枢纽、一百零八塔、十里长峡、大禹文化园五大奇观。峡谷全长十余里,将北方山川的壮观和黄河母亲的柔美完美融合,峡谷内观音台、天书阁、鳄鱼石、群虾壁、三道沟、洗心泉、青铜峡石刻、睡佛山等景观,形成黄河流域上独具特色的峡谷地貌,是集自然观光、生态旅游、科普教育、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精品旅游目的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九渠广场</b></p> <p class="ql-block"><b>九渠广场由九龙戏珠和九龙图腾柱组成。九龙戏珠为铜质雕塑,寓意青铜峡有着九大干渠,将九大干渠比喻为九龙,把青铜峡水利枢纽比喻明珠,代表了回汉人民团结进取,引黄河水发展农业振兴经济,成就了宁夏塞上江南的美景。九龙图腾柱为汉白玉雕刻石柱,雕刻着人类的文明和发展,整体气势磅礴,所刻内容迥然不同。</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宁夏水利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总建筑面积4085平方米。馆内由序厅、千秋流韵、盛世伟业、水利未来、水利文化、水利人物六大部分23个单元组成,综合了展陈、研究、交流、教育等功能。馆藏近700件水利文物,生动展示了从秦汉至当代,历代勤劳智慧的宁夏劳动人民兴水利,除水害的伟大治水实践,先后荣获国家级水情教育基地,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深刻诠释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真谛。</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青铜峡水利枢纽</b></p> <p class="ql-block"><b>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重点建设项目,于1958年8月26日开工兴建,以灌溉、发电为主,兼顾防洪、防凌等多种效益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总长687.3米,高:42.7米,宽:46.7米,是我国建立在黄河上游的第一座河床闸墩式水电站。由河床闸墩电站、混凝土重力坝、溢流坝、河西和河东渠首电站等组成。总装机容量为30.2万千瓦,年均发电量13.5亿度,工程的建成结束了宁夏两千多年无坝引水的灌溉历史。</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船游十里长峡</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大禹文化园</b></p> <p class="ql-block"><b>建筑风格为仿汉代建筑,总体布局分为“一核”“一轴”、“两翼”。“一核”为水路交通转换核;“一轴”为建筑景观中轴线,这一轴线上建有码头、广场、牌楼、入口大门、钟楼、鼓楼、明堂、大殿;“两翼”作为主轴上建筑与文化延伸及视觉延伸,建有河图洛书、九州苑、大禹雕像。整体建筑高度由西向东逐级增高,高差31.05米,形成错落有序的布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牌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明堂</b></p> <p class="ql-block"><b>又称天官,是古代最高等级,最隆重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是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地方。用作朝会诸侯、发布政令、秋季大享祭天等活动的重要场所。明堂中间为方殿圆顶建筑,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天圆地方”的思想理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大殿</b></p> <p class="ql-block"><b>大殿中间是尊高18米的大禹坐像,他手特金耒,头顶金冠。底座是以青铜铸造,上面篆刻着九州的名字。大禹头顶上方的牌匾上写着“千秋仰望”四个篆体大字,寓意大禹治水功在千秋,利在当代。大殿的顶部是九龙盘旋的藻井,彰显出大禹崇高的地位,大殿下层两边还有两尊青铜镇水兽,分别刻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字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烽火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九州苑</b></p> <p class="ql-block"><b>由九只镂刻精美、古朴典雅、气势庄重的青铜大鼎组成,体现了王权的集中和至高无上。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州设州牧,令九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并且将九州的名山大川以及奇异风物刻在九鼎之上,以一鼎来象征一州,九鼎集于王城,九鼎也就成为了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大禹像</b></p> <p class="ql-block"><b>大禹像,高36米青铜铸造而成,他目光刚毅,身穿短衣,左手握耒耜,右手指向前方,代表着要治理好黄河水患,整体形象大气朴实、威严庄重。脚底下还盘旋着一条蛟龙,象征着勇敢的大禹降伏了蛟龙,消除洪水灾害,造福了百姓。</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一百零八塔</b></p> <p class="ql-block"><b>西夏时期重要的佛教建筑,世上稀有的大型塔阵。塔群依山势分为12行,按奇数排列呈等腰三角形状。西夏始建时为土坯塔,历经元、明、清数次修缮,后变成砖砌塔。塔均由塔基、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塔座有十字折角形和八角形束腰须弥座两种,塔身整体有覆钵式、葫芦形、圆筒状和折腹式四种,塔刹通为相轮伞盖宝珠顶。一百零八塔及其出土的砖雕佛像、西夏绢质彩画,西夏文残经页等文物,对研究西夏历史文化、佛教传播、水利灌溉等具有重要价值,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青铜峡黄河铁桥</b></p> <p class="ql-block"><b>青铜峡黄河铁桥是宁夏第一座黄河上的桥梁,1959年7月1日竣工通车,主要是为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及黄河两岸运输物资而建。铁桥钢梁是由铁道部从陕西的渭南、临潼等地调拨到青铜峡工地,由兰州铁路局桥梁队季连根队长、张菜堂工程师带领70多名技工设计承建(此桥误传为苏联援建)。铁桥上部为上承式钢桁架梁,下部桥墩采用木桩及铅丝笼块石结构,全长292米,该桥两端边跨均采用美国伯利恒卡耐基钢铁公司、加拿大阿尔哥玛两地制造的钢桁架,每组长49米,自重185吨;中跨采用5组英国伦敦费利特多门朗公司制造的ESTB军用钢梁(半穿式),每组长35米,自重110吨;铁桥钢结构使用了3.5万个聊钉连接。</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青铜峡黄河铁桥体现了钢桥建造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轨迹,见证国家为促进宁夏经济发展具有典型意义,对于长期生活工作在此的人们具有特殊的情感价值。青铜峡黄河铁桥是一处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遗产,2010年12月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列为宁夏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被国家文物局评选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b></p> <p class="ql-block"><b>2024年8月13日拍摄于宁夏黄河青铜峡大峡谷景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