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1928年,曲靖县(今麒麟区)建立了第一个中共支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曲靖的传播开始。随后,会泽、曲靖、陆良、宣威、马龙等县相继建立党的支部、特别支部乃至中心县委,组织发动了多次农民起义和学潮运动,使曲靖成为云南早期中共活动的重要区域。</p><p class="ql-block"> 陆良暴动的历史背景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中国共产党在云南的早期活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以及地方革命团体的建立和发展。</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30年7月3日举行</span>陆良暴动,是中共云南省地方组织早期武装斗争的重要尝试,<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中共陆良中心县委按照省委部署发动的一次规模较大的武装斗争。</span>由于种种原因,陆良暴动失败了,但打响了滇东武装斗争的第一枪,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积累了经验教训,在陆良大地上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也为云南党组织早期武装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云南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革命烈士方鹤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方鹤鸣,陆良板桥镇大桥白鹤堡村人。幼时正值社会动荡而弃学,青年时代投入滇军胡若愚部,后因作战勇敢,升任营长。1927年云南军中的主将四镇守使龙云、胡若愚、张汝骥、李选延为争掌滇政,发生内战,胡若愚部被龙云击败,方随部退至川滇边境。尔后率领部分陆良籍士兵返乡。不久结识了中共党员程杲(程熙文,在东陆大学就读),并与陆良县长、中共秘密党员熊从周相识。1929年夏,方鹤鸣多次与程杲和康建侯(时任旧州小学校校长,中国共产党员)密谈,投奔革命。 1930年5月,方鹤鸣在陆良中心县委领导下,协助吴永康、康建侯积极从事陆良武装起义的装备工作,并担任暂编38军2师主要负责人,领受了军部颁发的军旗和印章。当年7月3日(即农历六月初八日)陆良举行武装暴动由于三岔河方面的暴动队伍发生误会,未如期配合方鹤鸣部进攻陆良城,导致暴动失败,部队离散撤退。方鹤鸣率领的起义部队余部300多人在红石岩、滑泥坡一带山区转战30多天与前来"围剿”的邻县团防武装多次激战,因敌众我寡,部队被冲散。8月中旬,他率领少数贴身警卫人员在磨盘山的朱家田房休息时,被劣绅保董方懋图收买的方绍堂趁其不备,用硕石猛击头部而惨死,时年仅31岁。</p><p class="ql-block"> 1985年7月2日,国家民政部给方鹤鸣的家属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陆良县人民政府发细抚恤金。</p> <p class="ql-block"> 红色据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陆良板桥镇上附近有个一古老的村子,座落于镇街东头,村子因郑姓占多所以起名叫郑家院子村。在村中有一个大四合院,它是革命志士郑茂庭的家宅,其占地近一亩人左右,坐南朝北,三间正房,左右廂房,院子青白石铺设。在当时的板桥街上是不多见的,大门高大气派,两侧设有射击孔,郑家当时已经有枪支护院。因陆良暴动西路军指令由这里发出,因而这里也成其为个红色革命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此大院建于清光绪15年,是郑茂庭祖父手中建立的,作为农耕之家,若无相当的财力是难于建成的,实属不易。作为郑家长子的郑茂庭(1898.——1951.)继承着祖业,维系着家庭的发展,思想进步,参加革命,深受族人的爱戴,是一位方贤,名震一方。</p><p class="ql-block"> 郑茂庭与革命烈士方鹤鸣素有交往,双方互相傾慕,志同道合,追求进步,向往光明,目标一致。方鹤鸣常借板桥赶集的机会来到郑茂庭家,对其宣讲了共产党闹革命的道理,渐渐地郑茂庭深受感染,思想上开始傾向于共产党。当方鹤鸣把中共陆良县委,准备于1930年在陆良武装暴动的消息告诉他时,郑茂庭异常兴奋,并坚定的表示一定积极配合这次暴动,并把他的两个堂弟郑树庭等推荐给方鹤鸣,并主动承担了后勤工作,暴动前的三次重要会议都在郑茂庭家秘密举行。</p><p class="ql-block"> 暴动当晚,队伍的全部领导人都集中在郑树庭家举行最后一次会议。方鹤鸣下达了西路军暴动的命令,明确了攻打目标任务等具体事宜,郑家院子成了名符其实的前敌指挥部,为了安全起见,郑茂庭将儿子郑佩昆(1923-1984)安排在大门外放哨,郑茂庭则倾其所有办伙食为英雄们壮行。</p><p class="ql-block"> 西路军在板桥的暴动成功了,分别攻打了旧州和板桥警察署,消灭了李兰亭的老巢。东路军由于对敌情判断的失误,东路军未能完成与西路军合围县城的计划,武装暴动因遭到国民党反动派围剿而最終失败了。郑茂庭的家也遭到敌人的报复围攻,郑茂庭率领家人持枪奋起抵抗。敌人见攻不下院子,便架起机枪朝院子中扫射,枪声四起,子弹横飞,正屋的楼棱都被打断。最后敌人留下几具尸体后撤走。为避免敌人的报复,郑茂庭离家出门,远走他乡,避难三年,躲过一劫。而郑树庭两兄弟都在敌人的追击途中壮烈的牺牲了,而方鹤鸣烈士也在这次武装暴动失败后被叛徒杀害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方鹤鸣烈士陵园 </p> <p class="ql-block"> 寻访组织工作</p> <p class="ql-block"> 方鹤鸣烈士的故里就在白鹤堡村,属于板桥镇大桥村委会。</p><p class="ql-block"> 它位于陆良县的西北部,距离县城19.5公里,东临南盘江,南连左里堡,西接马军堡,北与长湖为邻。这个地区南北宽约3公里,总面积为18.5平方公里。陆良大桥乡下辖雷达村、西坡底、白鹤堡、王家坡、方家埂等5个自然村。</p><p class="ql-block"> 大桥村是一个充满着历史文化传统和红色记忆的古村落。这里的人民勤劳善良,环境优美,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优良。村委会工作积极主动,整村形成爱老、敬老风尚。办有敬老院,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音乐厅,舞蹈室等,其文化氛围浓厚,深受群众拥护。</p><p class="ql-block"> 大桥村过去有许多工匠和手艺人,如马帮、锡匠、补锅匠、酿酒、草药等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寻访组参观大桥村委会精神文明建设</p> <p class="ql-block"> 历史印迹</p> <p class="ql-block"> 锡匠话</p><p class="ql-block"> 锡匠是专门制作各种锡器的民间传统制作匠人。</p><p class="ql-block"> 锡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当时人们已经开始用锡与铜、铝合铸体量庞大的青铜礼器。锡匠的主要工作是手工制作各种锡器,包括但不限于锡茶罐、锡茶壶、锡酒壶、酿酒器等,这些锡器因其独特的性质(如盛水清甜、温酒酒甘醇等)在民间广泛应用。</p><p class="ql-block"> 因部分锡匠常出门作业,常年在外形成了独特的锡匠话,也是大桥村特有的文化现象。</p><p class="ql-block"> 如小伙子叫“现敢里”,豆腐叫“盘公”等等。</p> <p class="ql-block"> 开挖南盘江</p> <p class="ql-block"> 兴修水利</p> <p class="ql-block"> 精神文明建设</p> <p class="ql-block"> 当年暴动会议遗址——板桥郑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 郑茂庭郑树庭后人与寻访组合影</p> <p class="ql-block"> 郑树庭烈士后人</p> <p class="ql-block"> 三岔河烈士后人</p> <p class="ql-block"> 三岔河大坝村革命烈士保维德</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村委会领导及寻访工作人员</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10日早上,怀着对革命烈士的敬仰和对陆良暴动的回忆,在陆良文化名家周康林老师带领下,我们一行五人来到“陆良暴动”重要人物方鹤鸣烈士的故里——板桥镇大桥村委会进行寻访。先参观了大桥村精神文明建设,老年活动中心,随后参观了方鹤鸣烈士陵园,商讨方鹤鸣烈士纪念馆的建设工作。</p><p class="ql-block"> 中午对陆良暴动的相关地点及革命烈士后人进了一次寻访,重点是“陆良暴动”前敌指挥部——板桥郑茂庭郑家大院。一路驱车,来到那里,院墙至今有些倒塌和破败,己看不到当年的的辉煌。但这些破败的小屋和白色的石板上,曾经发生过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的故事。看着眼前的一切,静思凝想,仿佛回到了从前,让我们看到了当年油灯下“暴动前敌会议”的情景,这里曾宣读了“陆良暴动”开始的命令,吹响了暴动的号角,打响了陆良武装消灭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也仿佛听到了院墙外的剧烈的枪声和英雄的顽强战斗的动人场面。</p><p class="ql-block"> 随后又对郑茂庭的堂弟郑树庭家进行了一些专访合影。临近傍晚来到了三岔河镇大坝村委会找到了烈士保维德的家属进行了专访资料采集。</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回忆历史,走访遗迹,珍惜现在,开拓未来!</p><p class="ql-block"> 也希望能有一天郑家院子得以修复,变成为红色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本篇部分文字由周康林老师亲自撰写,特别鸣谢周康林老师!也感谢大桥村委会的热情支持!</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张永安:陆良县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中国图书馆学会员,音乐鉴赏师,高级音响工程师,曲靖市摄影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 从事图书馆工作三十余年,有丰富的图书馆专业管理工作经验,现从事于阅读推广及云南及地方文化研究工作。本人有多年的摄影工作阅历,喜欢风景,人物,新闻,历史,建筑等方面题材的摄影。同时本人对音乐及音响工程方面,也有较大的兴趣和较高的造诣。另外对陆良历史及爨文化研究,古籍善本及地方文献资料的收集研究,有一技之长。同时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阅读欣赏方面也有较高的兴趣和研究,欢迎与各位交流探讨。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