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镇殡葬习俗

南苑书香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孔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p><p class="ql-block">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是无可回避的话题,在山头民间,有视死同生的习俗,一场隆重的葬礼是对死者的尊重,也是对生者的慰藉。千百年来,陶镇的人民一直延续着古老的丧葬风俗,只是程序繁琐,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风俗已被人遗忘,只有少数老人还能知道,旧的风俗习惯,虽然带有许多的封建迷信色彩,但还是有许多的文化内涵,保留了许多农耕文化,及孝文化的痕迹,体现了对逝者和生命的尊重与敬畏,以及对生者的祝福。</p><p class="ql-block">在陶镇的百姓是不回避死亡的,人们总是把死亡看作是从一个世界走向另一个世界。所以老人们都会自己做送老衣,逝者入土为安,长埋于地下,对于另一个世界人们以为是黑暗阴冷的,送老衣一定要宽大厚实,棉衣一般要三件,谓之“三条领子”千万不可穿双数,对生者不吉。而棉裤一般只一条,千万不可穿两条裤子,则否,谓之“四条腿”死者来世会轮为牲畜。每到闰月年还要拿出来晾晒。而墓穴也是老人们在生前就想到,备好的。有些老人还要自己亲自选址,亲自监督,谓之“打寿坟”。坟墓有砖质,或石质,石质也谓之石匣。砖质谓之砖椁。墓内有四个神门,盛放死者的用品,每个神门上都要有对联。每面墙壁上,要像影壁一样画上画。寿坟打好后,里面中央并排放两块石头,上书“石烂人来”,并放一双鞋。在过去,打寿坟,是件喜事,亲朋好友都要送礼祝贺的,主人也要设席款待。现在都是公墓,当然也不存在这些旧俗了,但我对公墓比较排斥,入土为安,我终是觉得还是深深地埋在泥土里踏实,草木之人泥土才是永久的家园。</p><p class="ql-block">当一个人结束了人生苦旅,撒手西去谓之“咽气”,此时子孙们要先为逝者净身,穿衣。然后设灵床,扎灵棚,守灵。逝者头要在西方,意味着早登西方极乐世界。大门两边贴白纸封门,放纸马,谓之“倒头马”。</p><p class="ql-block">守灵一般要3天,如果还有老人在世的,谓之少丧,一般只需2天,(我的一个邻居享年78岁,因为有100岁的老母在世,所以少丧出殡)。守灵是件累人的事,白天晚上都要有孝子贤孙守护灵柩,灵棚设在室外,冬天也是如此,这是子女为逝去父母最后的守候。长明灯不能灭,供倒头饭,将筷子竖着插在上面。所以在当地筷子是不能竖着插在碗上的,很不吉利。</p><p class="ql-block">之后便向亲朋好友报丧,如果是女人,向娘家报丧是很件隆重的事,过去都是由长子长跪于舅舅家门前大哭,直到舅舅家人听见出门接进去。</p><p class="ql-block">家族里五代之内血亲,谓之“服内”,凡是在服的都要来送葬的。而且要素衣白鞋,服内的族人不需要随份子,只是供奉旌表.围盒(黄表纸2-4份,香一捆,点心4样)。参加送葬的女子都可以收到自己亲戚朋友的“授头封”(用白纸包的钱)。</p><p class="ql-block">整个葬礼子女是最累的,对所有前来祭奠的亲朋好友,都要远远迎出,磕头跪拜。夏天可就遭罪了,膝盖会磕破。(曾经受过还珠格格的启发,在膝盖上缝了个“跪的容易”效果不错,膝盖没跪破,只是腿疼了一个多星期,下台阶都困难。)过去还要披麻戴孝.柱矮杖,现在都简化掉了。</p><p class="ql-block">灵棚内设铭旌,挽幛,供桌,纸扎童男女,财箱,并注明堂号,我们家的堂号是“敬止堂”现在鲜有人知了。</p><p class="ql-block">第一天白天,主要是葬礼的筹备, 晚上要送浆水,为死者设家宴,如果前面有一个故去的老人还要迎灵,就是将故去的亲人迎来一起受子女设的家宴供奉。晚上的这个仪式很隆重,主要都是自己的族人参加,也有邻里亲朋来拜祭的。一般都有“大总”主持,(整个葬礼的主管人)很庄严的。如司仪宣布,**堂*府家宴开始,鼓乐奏起。然后有人将酒菜一道道端上来,由长子举过头顶再有家中有威望的长辈排上桌。酒宴布完,请亲朋拜祭,由远及近,子女陪拜,并拜谢,就是不住的磕头。顺序先后不能乱,先是乡亲,就是邻居,朋友。而后至亲,连襟,或是子女的岳丈,公公,或是表亲等,再后是族人,同姓家族里的人。最后是内亲,侄婿,女婿。大女婿谓之“篡灵客”要单独敬酒。我一直不明白这个“篡”字该是哪一个字,又作何解释,问了好几个老人,也没有得到答案。 现在新葬礼都改为“辞灵客”了。不知那个“篡”是古音,还是另有他意。</p><p class="ql-block">第三天的葬礼最为讲究,这天的程序结束后,死者就要下葬了,下葬时间也是有讲究的,有“男人不过晌,女人到晚上”之说。死者如为男性便简单一些,如死者为女性,整个葬礼的重头戏是迎接女人的娘家人,谓之“母主家”。作为娘家人,婚礼与葬礼接受的都是最高规格的礼仪,宴席都要单设,规格都是最高的。娘家人来了,如果对陪葬,及葬礼哪里不满意,都要照着人家的意思改的。当然作为娘家人也不能含糊,都要出最高的份子钱,并授“收全头”。给所有闺女媳妇送上一个“收头封”。</p><p class="ql-block">一般主母家先报来人数量,几男几女,都是双数,男在前女在后,最后面有人担着食盒,内装十道供奉死者的“大件”,谓之“神食。全体孝子出动,哭着迎进门。陪同哭灵。后,主母家拜祭,十个菜一一呈上,主家要给送菜的打赏。葬礼上只要有亲朋好友送神食拜祭的,主家都要打赏,但不能僭越主母家规格一般是4个菜。之后设简单的宴席,家人,亲友吃饭,后葬礼正式开始。又是一轮拜祭,孝子不住的磕头。顺序与家宴相同,只是规模更大,家族大的,亲友多的,磕头会磕晕。记得姥爷葬礼上,都是老规矩的人,拜祭有好多形式,有的形似三拜九叩,舅舅们都暗自叫苦,后来偷偷跟大总商量,让一群一群拜,简化一下。</p><p class="ql-block">拜祭结束,孝子扶棺,长子为死者指路.盖棺.摔碗,哭送。男前女后,媳妇在前,闺女在后,送至坟茔,整个葬礼结束。一个生命的人世旅程自此全部完结。</p><p class="ql-block">第二天还要圆坟,之后还要上,五七坟,百日坟,都有各自的规矩,规格。坟墓里还有很多规矩说法,太多太多了。在博山有死者为大的说法,葬礼是最为讲究,麻烦的,如今忙碌的生活节奏,已不容许有这么多的时间来举办一个老旧的葬礼,大都简化了好多,其实这样的葬礼虽是麻烦,却是涵概儒.释.道,多家的传统文化,体现了劳动人民淳朴的愿望,展现了一个家族的凝聚力。是对生者的警示与祝福,生命如此短暂,几十年光阴匆匆即逝,珍惜生命,爱护家人。父母在世好好孝敬,也许比一个隆重的葬礼更为重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