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影及文字 爱华 秉刚</p> <p class="ql-block">窦庄古堡</p><p class="ql-block">窦庄村属沁水县嘉峰镇,位于沁河岸边,距沁水县城50公里。自北宋时起,窦庄村是一个以窦氏家族血缘聚居的村落。到了明代,村中寒门张氏兴起,其中张五典和张铨父子尤为显赫。现存的窦庄古堡就是在张五典的主持下修建。</p><p class="ql-block">窦庄古村落是山西明清古村落的杰出代表,充分反映了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民俗等各个方面,建筑脉络清晰,特色鲜明,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2006年窦庄村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窦庄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窦庄古建筑群被列入中国传统古村落保护和利用项目。</p><p class="ql-block">目前窦庄村正在修缮。</p> <p class="ql-block">木制斗拱牌坊,复杂雄伟。牌坊上阴刻《尚书府》三个大字,下面一行小字:兵部尚书张官张五典张铨</p><p class="ql-block">张五典父子的牌坊,二人皆是明朝的兵部尚书。</p><p class="ql-block">这里房屋紧凑,空间小,所以照片照不全。</p> <p class="ql-block">一家好几代人都有人中进士作官,所以称之为《世进士第》,“祖孙父子兄弟叔姪联芳”。是兵部尚书张五典的府邸。</p><p class="ql-block">张五典,字和衷,号海虹,是明朝的一位重要官员和学者。他出生于1555年,逝世于1626年,山西沁水人。张五典在明万历二十年( 1592年)中进士,后担任了多个重要职位,包括山东布政司参议、河南按察司副使、山东布政使参政等,最终晋升为兵部尚书。他的主要成就包括实地勘察泰山高度,并设计了一种测量仪,最终测量的泰山高度与现代科学测量的结果非常接近。此外,张五典还著有《泰山道里记》等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他的子孙也在历史上有所成就,如他的儿子张铨成为泰昌兵部尚书,孙女张凤仪是明末抗清女英雄,孙子张道濬担任都指挥佥事。</p> <p class="ql-block">介绍院落的牌匾。</p> <p class="ql-block">四合院里都是二层小楼。</p> <p class="ql-block">《大司马》牌坊,为张五典而立。</p> <p class="ql-block">院落相套。这里最大的院落应该是张五典的兵部尚书府,及其家族的九宅胡同,共有九处院落,互通互联,为张五典子孙们的住所。其他还有窦家院、马家院、盖家院、白家院等等。</p><p class="ql-block">此图为卢家院,原为窦氏二门明天启年贡士窦如乾居所。抗日战争年间,曾是朱德总司令的行宿处和作战指挥部。</p> <p class="ql-block">这个牌坊是为张五典之子张铨而立。纪念他英勇抗清,城破拒降,为国捐躯。</p> <p class="ql-block">《巾帼英豪》牌坊,为张五典的夫人而立。流寇来犯时,家中男人都不在,她不肯弃家出逃,反亲率乡民抵御,将流寇击退。</p> <p class="ql-block">海会寺</p><p class="ql-block">海会寺景区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大桥村,寺内有金、元、明、清的佛殿,是一组价值很高古建筑群;是一座唐宋帝王两赐名额的千年古刹,唐昭宗李晔曾赐名“龙泉禅院”,宋太宗赵光义赐名“海会寺”。寺始创于隋代,金元时期已是三晋名胜,游人络绎不绝,题词咏赋,刻石留壁,随处可见。明朝早期,寺院东侧创建书院,到明清时期,书院走出68位进士,数百位举人和秀才,其中有两位大学士,四位尚书。海会学院由此闻名遐迩,被称作阳城第一书院,三晋知名学府。</p><p class="ql-block">景区占地3.48万平方米,分唐、明双塔区,书院文化区,千年古刹区三部分。海会双塔,拔地擎天,傲然屹立,其中琉璃宝塔被古建专家赞誉为“国之珍宝”,“北方楼阁式塔中的唯一佳例”。</p><p class="ql-block">2006年,海会寺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p> <p class="ql-block">海会双塔又称唐、明双塔,是景区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唐塔于天佑十九年(公元922年)修建。后梁龙德二年(公元922年7月5日),主持扩建寺院的顺慜禅师圆寂,弟子们修舍利塔以作纪念。此塔古朴厚重,高二十余米。塔身密布佛龛,龛内原嵌有铁坐佛,又称“千佛塔”。由于地基下沉,塔身向西倾斜,却千年不倒,被誉为“中国的比萨斜塔”。</p><p class="ql-block">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富商李思孝为牢固塔基、宏壮佛威,在唐塔旁边修一琉璃塔。塔八角十三层,高五十多米,塔的各层都有内室,塔壁中辟有螺旋形台阶通道,可上达塔顶。这座琉璃如来宝塔,砖雕设计玲珑精致,琉璃装饰奢华美观,在第十级建琉璃擎檐柱悬空楼阁,更是全国罕见。</p> <p class="ql-block">明塔的入口处。</p><p class="ql-block">明塔在寺院墙内,唐塔在寺院墙外,两塔挨的很近,可以说是一墙之隔。</p> <p class="ql-block">可由此门进入塔中,有台阶可以登上塔的顶部,需要花三十元购票。</p> <p class="ql-block">塔墙里登塔的台阶路。</p> <p class="ql-block">寺院大门两边墙上的雕刻都在文革中遭到破坏。</p> <p class="ql-block">千佛殿</p> <p class="ql-block">弥勒佛</p> <p class="ql-block">海会书院</p> <p class="ql-block">海会书院里面的问道厅</p> <p class="ql-block">海会教育展室。</p> <p class="ql-block">从海会书院走出的官员。</p> <p class="ql-block">送子娘娘</p> <p class="ql-block">连心桥</p><p class="ql-block">连心桥也叫鱼沼飞梁,因四面皆可联通桥心,桥心可环绕行走,故取名连心桥。</p> <p class="ql-block">药师殿</p> <p class="ql-block">站在连心桥上看琉璃塔。</p> <p class="ql-block">龙泉禅院牌坊。</p> <p class="ql-block">佛祖如来</p> <p class="ql-block">韦陀</p> <p class="ql-block">双龙影璧</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角度可以看清楚唐塔有点倾斜,所以现在不让登唐塔了。</p> <p class="ql-block">曲水流觞亭。</p> <p class="ql-block">海会寺的大钟</p> <p class="ql-block">南樊石牌坊</p><p class="ql-block">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南樊胜镇西堡村,是清朝的建筑遗存。据石匾题刻,南樊石牌坊及碑亭创建于清嘉庆九年( 1804年)。是时任山东盐运滨乐分司司运贾宗洛奉旨旌表,为其祖母浩封中宪大夫贾凝端继妻李恭人所建的节孝牌坊。</p><p class="ql-block">牌坊坐北朝南,南北长约12米,东西宽约8米,占地面积约96平方米。由牌坊和石碑楼两部分组成。石牌坊为石条基,全青石砌造。主门正中石匾上刻“诰封中宪大夫贾凝端之妻李恭人节孝坊”题款。其各种石雕装饰,基本反应并代表了当时最高水平的石刻工艺。南樊石牌坊及碑亭集建筑、雕刻、书法艺术为一体,具有较高历史和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2013年3月5日,南樊石牌坊及碑亭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南樊石牌坊,下面可以通过小轿车。</p><p class="ql-block">其实,李恭人命运也苦,嫁给贾凝端作继室没有多少年,贾便病逝。李氏操持家务,养育子女。儿子长大成人后作官,过了几年后也病故了。她又教养孙辈。孙子也有出息,在朝庭为官并为他修建了节孝牌坊。</p> <p class="ql-block">牌坊的上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石碑楼,据说由李恭人的姪孙所建,时间比牌坊晚几年。碑上诗文多为赞颂李恭人的。</p> <p class="ql-block">石碑楼的上部。</p> <p class="ql-block">碑楼里的碑刻,文字较小,光线不好,难以辨认。</p> <p class="ql-block">晋国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没到过晋国博物馆,就不算来过山西”。晋国博物馆位于山西省曲沃县曲村镇一带,是一座集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文物遗迹展示为一体的大型遗址博物馆。该博物馆依托曲村—天马遗址,是中国第一座晋文化专题博物馆,也是全国唯一一座完整展示晋文化的平台。博物馆内展示了西周时期,晋国九代晋侯及夫人墓葬出土的一万两千余件各类珍贵文物,其中包括了青铜酒器、黍食器、各种玉佩件、编钟等几大类。鸟尊、猪尊和晋侯苏鼎是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展示了晋国的历史和文化,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晋国,乃至两周时期历史和文化的窗口。</p><p class="ql-block">1992年、1993年,晋侯墓考古曾两度入选全国考古十大发现,并被列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重大发现。是20世纪我国商周考古的重大成果,相关数据为我国夏商周断代工程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年代标尺。</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前的三晋牌坊。设计的很巧妙,由三个晋字组成,形意融合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广场上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进入展馆,首先是晋侯墓地出土的众多青铜器。鸟尊(仿),晋侯为宗宙所作的祭祀彝器。西周早期。2000年出土于曲村—天马遗址晋侯墓地114。</p><p class="ql-block">该鸟尊现为山西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猪尊(仿),西周时期的青铜礼器。应该和鸟尊一样在山西博物馆展出。</p> <p class="ql-block">晋侯稣鼎</p><p class="ql-block">西周后期(822BC—812BC)</p><p class="ql-block">1992年出土于曲沃—天马遗址晋侯墓地M8</p><p class="ql-block">释义:晋侯稣所做鼎,后代子孙万年永宝用。</p><p class="ql-block">以上三件青铜器都是晋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前面两件更是山西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袋足鬲,龙山文化(约2500BC—2000BC)。</p> <p class="ql-block">戈父辛盘,商,出土于曲村一天马遗址晋国邦墓M6081。</p><p class="ql-block">戈国为商的方国,戈人为庙号《父辛》的先祖祭祀所铸之器。</p> <p class="ql-block">晋侯僰(bo)马盘</p><p class="ql-block">西周后期(822BC—812BC)</p><p class="ql-block">铭文释义:某年正月初吉日,王在某地,举行某种仪式,僰马在场。王呼作册某赏赐僰马鋚勒等物。僰马称颂天子美德,用作其文考成侯宝盘,其万年永用。</p> <p class="ql-block">晋侯昕簋</p><p class="ql-block">西周后期(822BC—812BC)</p><p class="ql-block">1992年出土于曲村—天马遗址晋侯墓地M8。</p><p class="ql-block">释义:某年九月初吉庚午日,晋侯昕即晋献侯所做簋,用于祭祀其祖父。</p><p class="ql-block">并非晋侯(昕)簋,那个字念pi,象昕,但写不出来。</p> <p class="ql-block">贯耳方壶</p><p class="ql-block">西周后期(822BC—812BC)</p><p class="ql-block">1993年出土于曲村—天马遗址晋侯墓地M31</p> <p class="ql-block">铜编钟</p><p class="ql-block">子犯和钟,两肆十六枚,各有刻铭,共132字。记载晋文公重耳流亡19年后,返晋掌权,及晋、楚城𣾴之战等重要史实。做器者子犯,乃晋文公重耳之舅父。</p> <p class="ql-block">玉组佩</p><p class="ql-block">西周时期,1992年出土于曲村—天马遗址晋侯墓地M8</p> <p class="ql-block">贝壳装饰</p> <p class="ql-block">剑和戈</p> <p class="ql-block">青铜器</p> <p class="ql-block">晋献侯墓 </p><p class="ql-block">晋国第七代国君,在位时间:公元前822年—公元前812年。发掘于1992年。</p><p class="ql-block">古墓的考古发掘,往往都是被动的,发现了盗洞才打报告申请抢救性发掘,总是走在盗墓贼的后面。损失难以避免。</p><p class="ql-block">曲沃—天马遗址晋侯墓地也是这样,发现晋侯墓地被盗之后,才开始挖掘。</p><p class="ql-block">晋国博物馆和其他一些博物馆(如秦皇兵马俑博物馆、曹操高陵博物馆等)一样,都是建立在遗址之上,就地取材,遗址往往是搬不走的,这也有利于遗址的保护。</p> <p class="ql-block">晋献侯夫人墓 1993年发掘。</p><p class="ql-block">现在发现发掘了晋侯的墓葬群,但是还没有发现晋国宫殿的位置、都城结构等。更没有发现周朝天子的墓葬。考古学工作依旧任重道远。</p> <p class="ql-block">晋献侯陪葬车马坑。</p><p class="ql-block">经考古发现,有48辆车,有礼仪车、战车、辎重车以及生活用车。可以确定为目前全国发现的商周时期埋葬车辆最多、规模最大的车马坑。</p><p class="ql-block">车马坑是古代墓葬的一种陪葬坑形式,始自商代晚期,到西汉晚期退出历史舞台。</p><p class="ql-block">西周时期车马坑的分布地域要比商代广,至今发现的数量也比较多,无论是车马坑的规模还是出土的车辆数量都要超过商代。西周早期至西周中期偏早,单车葬及多车葬车马坑普遍发现于各地。至西周中期偏晚的时候,车马坑的数量已经很少,而且重心从大量随葬车马器逐渐过渡到对建立车马埋葬制度的尝试上,开始以銮、礼车的随葬及车马坑的设置为中心。</p> <p class="ql-block">殉马坑。</p><p class="ql-block">晋献侯陪葬车马坑是晋侯墓地已知面积最大的一处车马坑,也是全国已知最大的西周时期的车马坑。该车马坑分为马坑和车坑两部分。坑内的马匹不是整齐排列, 而是呈挣扎状,马身上还有箭簇痕迹。可以推断,当时马是被撵下去,后在坑里被射死的。</p><p class="ql-block">考古队经发掘和清理,辨认出至少有105匹殉马。晋侯墓1号车马坑的埋葬年代是公元前812年,比秦始皇兵马俑还早六百多年。</p> <p class="ql-block">晋侯燮父墓,晋国第一代国君。发掘于2000年—2001年。</p><p class="ql-block">20世纪80年代末,全国兴起的一股盗墓之风,曲村天马遗址也受到波及。晋侯墓地位于曲村—天马遗址中部,是整个遗址的精华部分,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130米。</p><p class="ql-block">1992年至2000年期间,考古工作者在晋侯墓地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发掘,共发现和发掘九组19座晋国早期的晋侯和夫人墓葬和陪葬车马坑等,以及一批轰动海内外的珍贵文物。从西周早期的第一代晋侯燮父,到春秋早期的晋文侯,共九代晋侯及夫人墓葬基本被完整的揭露了出来。</p><p class="ql-block">晋侯墓九组大墓都各附设一个车马坑,位于每组墓葬的东侧。</p> <p class="ql-block">晋侯燮父夫人墓。2000–2001年发掘。</p><p class="ql-block">除车马坑外,晋侯墓地还出土了12000余件珍贵文物。前面展示的文物大多是这里出土的。</p> <p class="ql-block">二匹殉马的遗骨。</p> <p class="ql-block">介休后土庙前面的大牌坊。</p> <p class="ql-block">介休后土庙</p><p class="ql-block">位于山西省介休市城内庙底街北段,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全真派道教古建筑群,自古以来被称为做“道家地”,后土庙历史悠久,据庙碑记载,它的创建年代应当在距今1500年以前的南北朝或更早时期。</p><p class="ql-block">后土庙建筑庄严肃穆,道教宫观完整。院内古柏参天,高楼殿宇。五进庭院配以楼台殿阁,琉璃瓦顶,愈显壮丽辉煌,影壁、山门、过殿、东西配殿、三清楼、钟鼓二楼,一气呵成,蔚为壮观。结构上重檐转角,气势恢宏。屋顶上华美的琉璃饰件,黄绿相间,金碧辉煌。胜似九天阙中的仙山宫殿。</p><p class="ql-block">后土庙琉璃艺术闻名遐迩,整个建筑群屋顶都饰以黄、绿、蓝三色精美的琉璃,这些琉璃制件,除琉璃瓦外,还有琉璃制作的楼阁狮瓶,吻兽鸱尾,仙人瑞禽和仙鱼,其雕塑技巧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这些造型逼真而生动,色彩华美而明快的琉璃饰件,吸引了外国人来参观和学习。</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第二次来介休了,第一次不太了解情况没有来看。这次专门来看,但是又赶上周一不开门没能看成。只是看了一眼外面。</p> <p class="ql-block">后土庙的早期建筑已经成为久远的历史记忆,现存建筑大多为明洪武、清道光年间的遗存。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土庙周围旅游资源相对丰富,各具特色。著名的景点有五岳庙、城隍庙等。</p> <p class="ql-block">介休后土庙规模宏大。</p> <p class="ql-block">五龙影壁</p> <p class="ql-block">这是宋朝大书法家米芾写的“道家地”三个字。</p><p class="ql-block">“道家地”,指介休老城西北隅以“三清观”、“后土庙”为代表的道家建筑群列布区域。占地面积至少达30亩。自古以来是介休道教庙宇集中,道教活动兴盛的地方。故称“道家地”。</p><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道家地”成形于南北朝时期,明清两代臻于鼎盛,在大陆、台湾、港、澳、东南亚道教界享有盛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