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荒漠到绿洲——塞罕坝的故事

baima

<p class="ql-block">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围场县,与中国十大沙漠之一——内蒙古高原上的浑善达克沙地接壤。地貌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海拔最高近两千米。</p> <p class="ql-block">塞罕坝这个名字来源于蒙古语,“赛堪达巴罕色钦”,意为“美丽的山岭水源之地”。历史上,这里森林广布,水草丰茂,鸟兽出没,气候温润。清王朝曾将这一带设为皇家猎苑,人称“木兰围场”,百姓禁入。几代清帝每逢夏秋时节都来此避暑狩猎。</p> <p class="ql-block">1840年,经历了屈辱的鸦片战争之后,清王朝日薄西山、大厦将倾。国库空虚,皇上无心游乐狩猎,遂于1863年下旨将木兰围场开禁放垦。很快,斧头与大锯、征伐与荒火蜂拥而入。</p> <p class="ql-block">进入20世纪,中国战乱频仍,烽火连天,民生艰难,又遭日寇多年掠夺,人们惊恐地看到,塞罕坝的大森林排山倒海般地倒下了,沙尘暴遮天蔽日地站起来了。没了森林的保护和滋润,大地沙化,气温骤降,最低温度达到零下四十三摄氏度,年平均气温至零下一点三摄氏度。不足百年,“美丽的高岭”便梦碎荒原,沦落成“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苍凉大漠和一座座乱石嶙峋的“大光顶子山”。</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五十年代,沙尘暴频袭北京,与北京直线距离只有180公里的浑善达克沙地,正是沙尘暴的源头。1961年10月,塞罕坝已是冰天雪地。时任林业部国有林场管理局副局长的刘琨率队前来考察,进入茫茫荒野,无路无车,只能骑马。回程路上,刘琨忧虑地说:“这里海拔约1500米,北京海拔只有40米左右。沙尘暴刮到北京不是扬过去的,而是居高临下,成百吨成千吨砸下去的。如今北京的老城墙都拆了,城区无遮无挡,风沙天越来越多,这种状况必须全力遏阻,尽快改变,否则首都早晚被黄沙吞没。”</p> <p class="ql-block">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考察团队在荒原上踏勘了三天,几乎绝望之际,在塞罕坝东北方向发现了一棵迎风卓立的落叶松。这棵树成为了建场的依据和信心,被命名为“功勋树”或“一棵松”。‌</p> <p class="ql-block">“一棵松”不仅给了考察团队信心,也证明了在当地进行大面积造林的可能性。随后,林业部经过反复论证,决定在塞罕坝进行大面积造林,建立塞罕坝机械林场。这株颇具标志性意义的青松也拥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功勋树”。‌</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棵有着三百年树龄的老榆树,‌树旁还特意立了一块“神树”的石碑。‌这棵榆树的主干已经空心,‌但树枝仍然保持着勃勃生机,‌树干上拴着红丝带,‌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这棵榆树在塞罕坝地区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是防风御沙的优良树种。‌它们不仅树形大、‌枝叶繁茂,‌还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并发挥重要的生态作用。‌</p><p class="ql-block">这棵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榆树,‌见证了塞罕坝的变迁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1962年,中国政府决定在塞罕坝建立国营林场,开始了植树造林的工作。初期工作条件极为艰苦,工作人员需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缺乏水源和技术支持等困难。</p> <p class="ql-block">林场设立之初,国家林业部门从18个省份的24所大中专院校调配127名毕业生,和当地242名干部工人一起,组建起塞罕坝林场。据了解,这支造林大军的平均年龄当时只有24岁。</p> <p class="ql-block">地处偏远,物资匮乏,气候严寒。第一代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回忆,他们当时吃的是全麸黑莜面加野菜,住的是仓库、车库、马棚、窝棚,冬天还要忍受着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p> <p class="ql-block">林场建设也不是一帆风顺。由于缺乏在高寒、高海拔地区造林的经验,塞罕坝最初造林成活率不到8%。林场科研人员改进育苗法,在高寒地区首次取得全光育苗成功;改进造林机械和植苗锹,摸索植苗技术……攻坚克难,创新实践,塞罕坝林场一天天“炼”成。</p> <p class="ql-block">展览馆展出的东方红—75型履带式拖拉机。</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十年代,林场使用的发电机、电焊机。</p> <p class="ql-block">走近21世纪,塞罕坝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之一,总面积超过1.1万公顷。 这里不仅恢复了生态平衡,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和科学研究基地。</p> <p class="ql-block">塞罕坝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凉爽宜人,平均气温仅22℃左右。六月下旬,这里气候适宜,正是游客观光游玩的最佳时节。</p> <p class="ql-block">此时,整个草原被绿色覆盖,仿佛一片无垠的绿色海洋。天空湛蓝,白云朵朵,与大地上的绿意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时节,塞罕坝的花草繁茂,各种野花争相绽放,形成了一片五彩斑斓的花海。</p> <p class="ql-block">牛羊在草原上悠闲地吃草,成群的马儿在奔跑,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这里的生活节奏悠然,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随着绿色能源的发展,塞罕坝还建起了许多风力发电站。一座座巨大的风车矗立在草原之上,不仅成为了新的风景线,也为这片土地注入了现代科技的气息。当微风吹过,风车缓缓转动,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通过数十年几代人的努力,塞罕坝从一片荒芜之地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绿洲,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也为周边地区的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塞罕坝百万亩林海筑起了一道牢固的绿色屏障,有效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南侵。塞罕坝的无霜期由52天增加至64天,年均大风日数由83天减少到53天。国家气象资料表明,上世纪50年代,北京年平均沙尘天数56.2天,近年来,北京春季沙尘天数减少七成多。</p> <p class="ql-block">塞罕坝从荒漠变绿洲,被授予联合国环境荣誉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p> <p class="ql-block">塞罕坝,一个美丽、神奇、充满生机的地方。它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也让我们懂得了珍惜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愿塞罕坝的美丽永驻人间,成为我们永恒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下旬拍摄于河北塞罕坝。</p> <p class="ql-block">链接<a href="https://www.meipian.cn/560j2elz"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风车下的牧歌,——走进红松洼</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5xrgurh"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漫步木兰围场 尽享夏日风情</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