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博山因园+范公祠

祝你平安

<p class="ql-block">因园,即赵执信故居,位于博山城东南,临范河,靠荆山,下临秋谷,山岩重叠,泉水绕屋,与范公祠毗邻。</p> <p class="ql-block">赵执信(1662~1744)淄博博山人。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晚年隐居于因园。</p><p class="ql-block">赵执信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著有《因园集》、《饴山堂集》、《声调谱》、《谈龙录》、《礼俗权衡》等。后人为了纪念他,在因园的基础上修建了赵执信故居。</p> <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博山是范仲淹的母亲谢氏的娘家,也就是说他的外祖母家在博山。范仲淹两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病故了。那时他的母亲还很年轻,带他改嫁到了长山县(今山东省邹平县长山镇)的朱氏家中。</p><p class="ql-block">少年时代的范仲淹,在朱家经常受到虐待,他的母亲感到非常伤心,便把他护送到博山的荆山寺读书学习。</p><p class="ql-block">博山人为了纪念这位先贤,便在荆山脚下修建了范公祠。</p><p class="ql-block">范公祠山门朝北,二进院落,依山势而建,是一组以范泉为中心的古代建筑群,南与因园为邻,北隔青州古道与怡园相对,西有范河。现在北门一般关闭,因为内部与因园相通,所以需从南邻的因园进入。</p> <p class="ql-block">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因《岳阳楼记》一文而闻名,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一生忧国忧民、与民同乐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范泉,位于范公祠的中心,泉池长6.7米,宽5.4米,深2.6米。四周有石栏为护,在东西栏板上均刻有篆书“范泉”二字。</p><p class="ql-block">范泉水自底涌出,甘洌清澈,累累若贯珠,忽大忽小,忽聚忽散,满池珠矶,晶莹夺目,与济南的珍珠泉有异地同景之感。</p> <p class="ql-block">泉西有悬山式一字石雕影壁一座,长3.5米,高2.3米,东面雕刻“山高水长”四个大字,为明天启五年(1625年)淄川人张中发酒后乘兴用泉中荭草蘸墨汁草就。影壁至今已有370多年的历史,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范泉北有范公亭,始建于明代,原亭坐落于范泉池以南,后人整修范公祠时将亭迁建于范泉以北。该亭重檐八角,曲栏回廊,丹窗朱户,造型精巧,颇宜体憩。</p> <p class="ql-block">范泉东拾级而上过屏门便是范公祠堂,内有范公塑像和大型范仲淹故事壁画。祠后旧有荆山寺。又有巨石如坪,名“一亩石”,相传是范仲淹曝书之处。今寺、石俱无。</p> <p class="ql-block">因园的西对过,是博山基督教堂。其实,旧教堂原在南关,后改建为工厂。新教堂是一九九二年由区政府投资在现址兴建,为3层格特式(尖塔式)建筑,二楼为礼拜堂。建筑面积600平米。</p> <p class="ql-block">博山中心路东首,传统的中国古建筑与西方的教堂相对而立 无形中形成了古今,中西文化的对峙与交融,也是别有一番风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