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记忆│金乡二月二风俗杂记

江夜雨

  过了大年初一,日子往往过得飞快,中间再下上一场小雪,几场小雨,转眼间就草长莺飞,春的气息扑面而来。家乡鲁西南金乡“春脖子”极短,农历的二月二恰恰就在脖子尖尖上。这一天,巨龙抬头,年的氛围正式褪尽,新的一年真正开始了,农人们也一改春节期间的闲适与懒散,重整旗鼓开始为新年景筹算了。二月二,龙抬头”象征着万物复苏,接下来的一个节气就是惊蛰,先人们认为,龙是百虫之长,它得先醒来,到了惊蛰,才能春雷乍动、唤醒万物。故“二月二”在农业生产上有着重要意义,民谚有“二月二,龙抬头,风调雨顺好年头” “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等说法。 “龙抬头”在农耕文化中,标示着阳气生发,万物复苏,春耕生产渐次展开。所以,这个节日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等等,它起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中国二十八星宿中,古人将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的组合想象成龙的形象,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认为东方为木,属青色,故称其为“青龙”或“苍龙”。《说文解字》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而当地平线上渐渐露出龙“角”,说明春天来了,即民谚所言“龙抬头”。也就是说,“苍龙七宿”冬季时隐没在地平线下,等到农历二月初以后,黄昏时,角宿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但苍龙的身体仍隐没在地平线之下,故称“龙抬头”。<br><br>  同时,二月二是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金乡“二月二”诸多风俗已逐渐为年轻人忘却,比如“围仓”的民俗。记忆中奶奶这天会早早起床,生火做饭,待得灶膛里的柴灰火星烬灭,将新鲜的柴灰掏出盛放在簸箕里,然后在院子里顺序撒出两三个圆形大小不等的圆圈,象征着“粮囤”,每个“粮囤”中还要特意放上一把麦豆等粮食,“粮囤”外面再用灶灰撒出“梯子”状图形,意味着“粮囤”高大,可以盛放更多的粮食。奶奶还会念叨着诸如“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吃喝花钱不用愁”的歌谣。如果天气晴朗,微风和煦,柴灰勾勒的粮囤整个上午都没被风吹散,就叫收仓,预示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其实当年都是住着四合院,关上大门,院内自然无风或微风,这点吉兆还是能实现的。偶尔被调皮的弟弟妹妹将粮囤涂抹了,倒是会惹得奶奶踮着小脚用笤帚满院子追打。我还依稀记得前院大娘,一大早起来用木棍敲击着她家的门枕石和簸箕并叨念着“二月二,敲门枕,金子银子往家滚”,“二月二,敲簸箕,十个老鼠九个瞎,还有一个没瞎哩,领路哩,一领领到猫肚里”。她还会用草木灰从院子里蜿蜒撒到屋里,并围绕水缸转一圈,说是“引龙过”或者叫“引龙回”,把龙引到自己家水缸,就不会缺水,也有保佑一家平安吉祥的意思。当时尚小,不太理解,只是觉得好玩罢了。  最让小孩子挂怀的就是二月二习俗就是“炒料豆”了。大人们说,炒豆时噼啪作响的炸豆声,据说能惊动青龙,青龙翻身就会拨云带雨,润泽万物。小孩子们大概不会考虑这些传说的意义,最高兴的是能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能够吃上点好吃的“吃头”。料豆通常在前一天就开始准备了。这些也是奶奶操持的,晚上将精心挑选的黄豆、蚕豆用加了盐、大料、花椒的水泡了,直至膨胀变大,吸饱了料汁。南河堤取来的天然优质沙土用面箩细细地筛了,用手握都握不住,极为丝滑。大灶灶膛里燃起熊熊的火,将锅烧的滚烫,细沙土放进锅里加热炒制,片刻功夫就发出“扑扑”的声音,如同开水一样,滚了起来,沥干水的黄豆被放了进去,锅铲将黄豆与沙土拌匀,锅中变冒出蒸气,一钟后,饱胀的黄豆变缩小,豆皮拦腰炸烈,小院子便弥散着黄豆特有的香气。奶奶用笊篱将黄豆从锅中取出,同时将沙土漏掉,放在簸箕里,就着微风簸上几下,清除残余的沙土。我和弟弟妹妹早就迫不急待了,不顾奶奶的阻拦,抢上一把就往嘴里放,烫得发出“Fai Fai”的声音。然而,这是的料豆并不好吃,不脆不酥,待得充分冷却后,口感才是最好的,可是馋嘴的小孩子哪能等到那一刻呢?余下的黄豆,奶奶通常还会用小锅加红糖炒制成糖料豆,其色赤红,极为诱人,比上述的五香咸味料豆更受欢迎,美中不足的是,常常会将手爪和嘴巴弄得粘乎乎脏兮兮。<br><br>  记忆中二月二当天上学时,讲台上会放满同学们敬献给老师的料豆。同学们则会将自家的料豆拿出来进行比赛,比谁家的料豆脆酥,香味儿足,胜者洋洋自得,败者则垂头丧气,趣味盎然。吃饱了豆,口渴了,那时节学校不供应开水,学生们便跑到小河边掬起一捧河水,喝个够。教室里便热闹了,屁声哄笑声不绝于耳,有调皮的学生,故意放着悠长的屁,更是乐得大家前仰后合。  二月二这天,家乡还有一大风俗,便是大人小孩子理发了。孩子理发,则叫做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正月里剃头,死舅舅”,提心吊胆的舅舅们,终于放心了!各家院里,家长摁着小孩子用手工推子理发,然而推子不锋利、家长手艺不精,常常弄疼了小孩子,搞得吱哇乱叫,然后是大人宠溺地呵斥,小孩子跑掉,大人绕圈赶,现在想想,这便是我们心心念念的人间烟火气吧!<br><br>  如今,年轻人对传统不再重视,转而对形形色色的洋节极尽追捧之能事!农耕文明的式微,传统文化日渐没落。也许再过些年,这些美好的回忆也会慢慢烟消云散,想来,甚是遗憾!<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文/江夜雨</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