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张长汀老照片

安平

(2024年8月19日)<br>  笔者搜集到几张七八十年以前长汀万魁塔、新安楼、中山堂的老照片,今人大都没见过,特此发给读者分享。 一、万魁塔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源自1993年版《长汀县志》,其中标注的文字比较模糊,仔细辨认是“福建长汀县万魁塔 摄于卅三年清明前一日”,即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4月4日,照片上的人物大都穿着中山装,是当时知识分子的模样,还带着四个小孩,看来是当时在长汀的厦门大学教师或公立机构职员到那里游览合影。</p><p class="ql-block">  万魁塔坐落在长汀城东营背南面的拜相山上。拜相山又名笏山,因其犹如向西北的卧龙山俯拜作揖而得名。拜相山古代就是长汀的游览胜地,名曰“拜相青山”,被列为汀州八景之一。万魁塔建于明万历壬寅年间(公元1602年),高十三层,全部用白砖砌成,塔内有石梯,可至塔顶。四周枫树成林,风景秀丽,立于山上能鸟瞰全城风光,有诗云:“拜相山隈枫锁径,万魁塔底日斜城”。由于城西还有一座塔,所以万魁塔也被称为东塔,拜相山也被称为塔岭。</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另一张万魁塔照片(源自网络和侨师有关书籍)。</p> 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约在1942年至1943年之间,右上方是拜相山和万魁塔,中部是山下的东岳庙和国立侨民师范学校校舍,还有两棵大樟树(其中一棵至今还在长汀二中校园内)。<br>  当时建立国立侨民师范学校,是根据陈嘉庚先生建议,要给南洋各地华侨学校培养师资。由于长汀有厦大的师资条件,国民政府教育部派员考察后,于1941年秋在长汀东岳庙创办国立侨民师范学校,招考东南六省的初中毕业生。该校在汀办学期间共招生六届12个班450名,其中在长汀毕业106名,1945年春因日寇侵占赣州危及长汀而迁往漳平办学。<br>  万魁塔于1944年6月被拆除,存世342年。因为当时粤汉铁路被日寇占据,长汀机场成为中国东南各省唯一未沦陷的机场,因抗战需要,当年夏天进行大规模扩建,而万魁塔正对机场跑道,有碍飞机起落,所以只好拆除。 二、新安楼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源自2013年版《大汀州》一书,其注解是“詹嘉德牧师楼——汀州新安楼”。从照片上可以看到该楼是两层歇山式屋顶建筑,东侧的土筑围墙开了一个大门,大门上方标着“新安楼”的楼名,楼后是卧龙山的东麓。</p><p class="ql-block"> 注解中的詹嘉德牧师,是一位基督教女牧师。她在1935年下半年来到长汀传教,住在新安楼,《大汀州》书中有她当时在长汀的几张照片。《大汀州》记载:驻汀州的外国传教士中,都有中国名字,英国传教士詹嘉德就是其中的一位。在教徒周某家中吃灯盏糕,詹嘉德反复幼稚地询问:“面底两块是怎样粘合的?”成为一时笑谈。</p><p class="ql-block"> 新安楼当时是教会的财产。据1993年版《长汀县志》记载,1907年英国教友亚盛顿捐款25万英镑给汀州教会,在老古井附近先后建立神道学院、福音医院、华英女校、中西中学、亚盛顿医馆,同时建新安楼、忠诚楼为传教人员住所。另据长汀人胡师杜回忆,从1916年至1929年,长汀基督教会的牧师是英国人修中诚(英文名Earnest Richard Hughes,后来是牛津大学的汉学家),当时教会管理的房屋就有新安楼。红军进入长汀后,教会英国人离开,新安楼由傅连暲担任院长的福音医院管理,作为医院的病房。1932年秋天,毛主席到长汀调研和休养四个月,就住在新安楼。</p><p class="ql-block"> 据长汀抗美援朝老战士赖耀辉2021年回忆,他的父亲赖少青是长汀城里的裁缝,1929年参加制作红军军装,亲手给毛主席做过新衣。他说,1932年毛主席住在卧龙山脚下的新安楼,由傅连暲医生负责医疗保障工作。父亲接受了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为毛主席做一套新衣。父亲精心挑选了一块布料,按照毛主席的身材设计裁剪了一套有四个口袋的中山装,母亲负责为新衣服订钮扣。新衣服做好后,父亲精心熨烫平整,用加厚的玉扣纸仔细包好,很快送到主席住处。(引自网文《“红色裁缝”写传奇——寻访原长汀红军被服厂负责人赖少青的家庭往事》)</p><p class="ql-block"> 我在网上(松风书房公众号)还看到一张抗战期间长汀厦门大学学生周绍贤赠人的照片(下图),背景就是长汀新安楼。这张照片是从西南角拍摄的,楼房拍摄得较为完整。</p> <p class="ql-block">  照片背面写着“声和宗兄:弟绍贤于汀州厦门大学”。(下图)</p> 据厦大历史资料,周绍贤是福建晋江人,1942年秋考入长汀厦大,1946年夏从长汀厦大土木工程学系毕业。因此这张照片拍摄时间应该在他读厦大期间。他应该是照片上左边那位较为年轻的戴眼镜学生。右侧带小孩的可能就是照片背后受赠照片的宗兄周声和。<br>  从这张照片看,抗战期间长汀新安楼还存在。后来新安楼何时毁坏,尚不得而知。新中国建立以后,长汀有关部门参照新安楼原来样式,重建了老古井旁边的福音医院休养所毛泽东同志旧居(下图,源自《大汀州》)。 三、中山堂 这张照片源自1999年版《老福建 岁月的回眸》一书,题为“长汀县救济院制发各所院民衣服摄影”,是福建省档案馆提供的。照片上的建筑上方悬挂着“中山堂”的牌匾。<br>  书中的文字说明如下:上图为长汀县救济院制发各所院民衣服时拍摄的,时间是1948年7月19日。“院民”在“中山堂”前合影,均系“老弱病残孤寡”,其中有几位盲人,他们都穿上刚刚分发的统一的深色“院服”,有的胸佩“院徽”。照片柱子上写有“本院现有院民63人,因病不能参加摄影者3人,此注。”这张照片是专为说明该院院民人数上报省民政厅而特地拍摄的。照片反映了当年闽西山区一个县级救济院的历史原貌。<br>  由上可知当时长汀中山堂是长汀县救济院所在地。中山堂原址在长汀南寨梅林,即现在梅林路的长汀县老年活动中心位置。中山堂何时拆除尚不得而知,但在1945年2月陈纳德将军率美军第十四航空队(原飞虎队)某支队一百多人抵汀开展对日作战时,有一部分人员就住在梅林中山堂,可见当时中山堂还是长汀较好的建筑之一。<br>  虽然往事如烟,早已散去,但是这些照片的拍摄者留下的珍贵影像,让今人还能一睹长汀建筑的历史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