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结语 <br> 王敬轩醒了以后一问,马伟供述的还是不错的,可他还是习惯性地踱到了讯问室,马伟还是那样坐在铁椅子里,闭着眼睡了,但是好像听到了王敬轩的脚步声,就赶紧睁开眼。<br> 他往前探着身子,讨好一样地说:“王所,您能给我再看一眼他们的照片吗?”<br> “你供述的怎么样?”王敬轩故意装作不知道地问<br> “应该还行吧,给我记录的大哥说还行,您就给我再看看照片吧!”马伟乞求道<br> “你马上就能看到真人了,还看照片干嘛?”<br> “就不能不通知他们吗?”马伟很失望<br> “不行,你应该知道,这是公安机关的办案程序。”<br> 马伟沉默了一会儿悠悠地说:“反正我在号里,他们要是想见我,我也不见他们,您就再让我看看吧。”<br> “可以,我现在没带着,一会儿回屋给你拿,现在你先说说为什么要住在井里?”王敬轩抱着肩问,他想多了解一些案件背后的东西,因为所有的案件,都是有成因的,或者是个人问题,或者是社会问题,这些对研究犯罪心理学都是很有帮助的。<br> “您能给我一根烟吗?”,马伟还是探着身子问。<br>王敬轩走进铁栅栏,把烟塞进他嘴里,给他点上。<br> 马伟叼着烟,猛嘬一口,然后低头,用铐着的手拿了烟,很配合地说:“从监狱出来,我没地儿住,也不愿回家,后来发现有人住井里,我就学着也住井里,挺好的,冬暖夏凉的。”<br> “你知道住井里就是住在了地下,什么人才住地下呢?”<br> “什么人?” “死人,只有死人才住在地下呢,也就是说你相当于一个活死人,我们抓你,等于把你救活了。”王敬轩调侃了一下马伟。<br> 马伟苦笑了一声,不置可否。<br> “你昨天从井里出来,要干什么?”<br> “我出来溜达溜达。”<br> “想作案吧?”<br> “那要看有没有条件。”<br> “什么条件?”<br> “那个井边得没有人才行。”<br> “你说说,这几起案子为什么跨度这么大?从成寿寺、方庄到这里,距离可不近呢!”<br> 马伟思考了一会儿,才说:“我在方庄那边干完那两起,知道警察肯定在抓我,所以走得远一些,另外我在这边打过工,对这片儿比较熟,才来这边。”他知道这是亏心事,所以说得很轻、很慢。而且他的头不是转向左边就是转向右边,总之不敢直视王敬轩。顿了一会儿,他可能是想把话题扯开,再回到他最得意的跑步上面,于是敢直视着王敬轩了,问道:“王所长,我在铁路上马上就把你们甩了的时候,您怎么不开枪打我呢?”<br> “哦?你也怕我们从后面把你打死吧?”王敬轩猜中了他当时的担心<br> “嘿、嘿”马伟略显尴尬,“我要不是当时犹豫了一下,或许跑得更快。”<br> “还不服气呢?我可没看出来你当时有放慢速度的意思,告诉你吧,实际上我们根本没带枪。” “啊?我这个案子还不够带枪抓吗?”马伟很是诧异,好像没带枪抓他,让他很没面子似的。<br> “要说你这个案子还真够拿枪抓的,这也许是我们的疏忽,但是我们现在枪支管理非常严格,我当时要是真带着枪呢,就真开枪了,我们绝不会再让你从我们的眼皮子地下跑了。算了不说这个了,反正也抓到你了,说说怎么会沦落到这种境地了?”王敬轩也是话锋一转,想从另外的一个角度了解一下他的内心,同时也是因为心虚,当时还真差点让他跑喽,然后以胜利者的姿态,又气了他一下。<br> 马伟摇摇头,面无表情地,“嗨”,他叹了口气,“从哪儿开始说呢。”<br> “那就从第一次犯罪开始说。”<br> “第一次,我挺冤的。”马伟装出一副苦相。<br> “哦?怎么个冤法?”<br> “那个时候我在工地打工,干了两年,工头跑了,没拿到钱,我听说工头在新发地附近出现过,我就在那地区转,想能碰到他。可是我饿呀,那女孩儿给过我几次吃的,我以为她对我有意思,而且她也没反抗呀,谁知道她不到十四岁呢!”马伟还是一脸的苦相。<br> “所以第一次你就态度恶劣,不报真实姓名?”<br> “就算是吧。”马伟又嘬了一口烟,“您说我这次还挺配合的吧?”<br> “差远了。”王敬轩一直站在铁栅栏里,望着他。<br> “王所,您说我其实也挺仁义的,我每次都没有伤害她们,而且只要她们的钱,她们身上值钱的东西我一概不要,这能从轻吧?”马伟嘬完最后一口烟,烟头扔在了地上,没敢抬头地问。 “你他妈无耻,我看你这六年牢是白蹲了。”王敬轩突然很生气,虽然他被工头给坑了,但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蹲了六年牢,在牢里天天学法律,到现在也没有对法律生出丝毫敬畏之心,真是不可救药,所以王敬轩也懒得再聊,但他还是回屋拿来照片给他看了个够。<br> 该联系家属还得联系,这是由不得马伟的。联系的民警跟王敬轩讲,他先是电话联系的马伟的姐姐,他姐姐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刻便泣不成声了,然后没过多长时间,他姐姐可能是找到了父母,又打回来,他能从电话的这头清晰地听到马伟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声。 <br> 两天之后,侯瑞民信守诺言,请大家吃饭喝酒,他定了很大的一个包间,可是刑警和派出所参战的民警近二十人,还是坐不下,又临时改成了两桌的包间。侯瑞民根本不管价钱地点菜,令桌上杯盘罗列,大家推杯换盏,侯瑞民首先站起身来打圈敬酒,然后是王敬轩,再之后是老庞等人,李刚、张弛最能劝酒,一直活跃在两桌之间,最后形成了派出所和刑警队之间的拼酒。一阵喧闹之后,就开始有人喝得趴在了桌上,最后只有小赵等两三位没喝酒的还清醒着,把大家一一送回家,同志们多日来的压抑在这一刻才彻底地释放。<br> 之后的几天,大家还会经常聊起这个案子,仿佛是对王敬轩掌声如潮似的。可是只欣喜了几天,王敬轩就觉得兴味索然了。因为这个案子从发案到破案。足足蹲守了一个月的时间,是一大帮人,经过了艰苦的努力换来的,尤其是侯瑞民他们,从第一起案件开始,蹲守了四个多月,根本不是一蹴而就或者妙手回春那样的经典案例,没有什么可炫耀的。 尤其是最后的问话阶段,王敬轩分析,其实大家的功劳真是一半一半,从第一波问话到王敬轩等人接手,马伟已经是动摇了二分之一了,后面的是否联系家属,也应该是公安机关的常规动作,只是因为马伟在井下待的时间比较长了,对外界的事务不太敏感,又蹲了六年大牢,在监狱里被改造了一些,才造成的一击而中。<br> 于是王敬轩便从不主动提及这个案子,只是跟王所长提到了小赵在其中的功劳。可这一介绍不要紧,没几天,小赵便被分局科技信通处盯上了,强行地调到信通处工作。小赵说不愿意走,还想在派出所多锻炼几年,尤其是跟着办案非常有意思。王敬轩告诉他,这叫物尽其用,在那里你才会发挥更大的作用。<br> 十几天之后,分局分别给刑侦支队和他们所里报了集体二等功,市局也很快就批下来了。而个人的功劳是只能报一个二等功和三个三等功,分局政治处的同志特意来所里作王敬轩的工作,说侯瑞民给报二等功,其他刑警队的同志,也是前前后后的追捕、蹲守了四个多月,就把大部分的功都给他们了,所里只能给一个三等功,要听王敬轩的意见,王敬轩想霍宏和小赵都表现的很突出,于是让他俩都写材料往上报,谁的材料批下来就算是谁的。最后霍宏立了这个三等功。王所长为了此事可没少跑分局去理论,可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回来只能让王敬轩别有意见。<br> 他真的没有意见,这个案子论付出,他比侯瑞民差得远了,再加上跟侯瑞民的私人交情,根本没有争功的必要,只是这一个案子留给了世人很多的思考而已。<br> 要说立功这事儿,王敬轩早就看透了,他自诩为“抓人无数、破案如麻”,但总是与立功无缘,可是谁不想立功呢?立功、受奖、升职都是领导对自己的认可,想当年老师要是夸自己一句,能高兴很长时间,甚至终生难忘。工作以后也一样,要是被领导夸奖了,照样能美上好长时间。可他想凭借着破案立功的念头就是永远也实现不了,他总结了,这就是自己的命,以为这辈子也与立功无缘了,可是命运总会与人开玩笑,他没想立功的时候,却偏偏立了。 那是2011年的下半年,公安部组织全国公安开展“清网行动”,也就是清理网上在逃人员。上面给他们所的任务是18名,不管是抓还是劝回自首,必须完成百分之八十。一把手跟王敬轩讲所里人手不够,你作为主管案件的副所长,只能一个人出差去办理,毕竟走到哪里都会有当地的公安机关配合。王敬轩便背着包有时坐火车,有时坐飞机地,从黑龙江开始,吉林、天津、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到处跑,用时两个多月,终于连抓带劝地,带回了十五名在逃人员,按照分局的规定,超过十人的经过公示,没有异议的直接给个人三等功,王敬轩就这么轻易地立了一个三等功。<br> 有人会说,这已经很不容易了,其实只有王敬轩明白,在全国公安机关齐努力的大背景下,把在逃人员往回劝是件很容易的事儿,王敬轩借机就一路走一路玩儿,优哉游哉地立了个三等功,真是造化弄人呀!<br> 在之后的十几年里,王敬轩就很少破这样的案子了,他以为是自己岁数大了,江郎才尽了,但是经过多年的观察,他发现根本不是,自己接触的此类案件少了,是因为发案本身就少了,国人素质的明显提高和科技手段的普遍应用,以及运用科技手段破案的成效,都使社会的安定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提升。他很欣慰,这里面有他的功劳。再换个角度说,用排查、蹲守等等这些笨重的办法破案的手段已经过时了。他像失业了似的,但这是个好现象。<br> 马伟因为案情重大,案件侦破的事实清楚,按照抢劫强奸数罪并罚原则,法院以最快的速度判决了他二十年有期徒刑,等他出来的时候应该快五十了。<br> 王敬轩写下此案,也是想告诉国人,我们今天这个路不拾遗的,安定的社会局面,虽然是科技进步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同时更是多少年来,无数位公安民警,用无数个艰辛的日日夜夜换来的,是无数个忠诚的结晶,愿所有的国人们珍惜。<br> 还有就是想告诉国人,尤其是年轻人:人生短暂,一定要趁着年轻有所作为。至于中年人们:岁月匆匆,一定要趁着经验丰富的时候留下些文字,以供后人参考。<br> <br>(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