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峨眉山:锁定中国佛教名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四川峨眉市西南。《峨眉郡志》云:“云鬘凝翠,鬒黛遥妆,真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峨眉山。”相传为普贤菩萨应化的道场,佛教认为普贤菩萨象征着理德、行德。</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据传汉代即有佛寺。但据《峨眉山志》记载,峨眉山有佛寺,实际是以魏晋年间僧肇所建黑水寺为最早。晋隆安三年(399)慧持和尚从庐山入蜀,在此修建普贤寺,供奉普贤菩萨。相传峨眉山由此成为普贤菩萨道场。唐僖宗时敕建永明华藏寺,重建中峰、中心、华严、万年、黑水、灵岩六大寺。又因为山中多火,将寺改名为集云、卧云、归云、黑水、白水等以三云二水而抑之。后来黑水寺被称为峨眉祖堂。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白水寺僧茂真奉敕重建六大寺,并铸造普贤菩萨铜像一尊,重六十二吨,供奉于白水寺(即今万年寺)。</p> <p class="ql-block">主要寺院</p><p class="ql-block">峨眉山原有大小寺院百余处,几经兴废,现存主要寺院有万年寺、报国寺、伏虎寺、善觉寺、光相寺。</p><p class="ql-block">万年寺,始建于晋隆安3年(399),为慧持创建,初名为普贤寺。唐僖宗时(887—888),慧通禅师重建,更名为白水寺。宋时又更名白水普贤寺。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神宗皇帝为给太后祝贺70大寿,赐名为圣寿万年寺。清代又加修建。1946年大火,除砖殿外,几毁坏殆尽,现在的万年寺是1954年人民政府拨款修复的。 </p><p class="ql-block">报国寺,是峨眉山的入山第一座寺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原名会宗堂,清初迁建于此,顺治九年重建;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皇帝取佛经“四恩四报”中“报国主恩”之意,御题“报国寺”匾额,王藩手书;报国寺历史上经过数次修葺,寺院得以完整保存。</p><p class="ql-block">伏虎寺,又称伏虎禅院、神龙堂、虎溪精舍,据《峨眉山志》说,为晋时心庵和尚初建。以山形如卧虎的伏虎岭下为基地,定名伏虎寺。唐代云安禅师重建,规模渐大。南宋绍兴年间行僧心庵再建,僧士性建尊胜幢以镇虎患,改名伏虎寺。</p> <p class="ql-block">善觉寺,原名降龙寺,该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道德禅师开建,左与伏虎寺遥相呼应。清初,住持元亨禅师德高望重,声闻朝廷。相传清康熙皇帝游峨时,寺僧因避“真龙天子”之讳,乃改降龙院为善觉寺。康熙壬午年间(1702),康熙御题匾额“善觉寺”,“降龙院”寺名遂废止。</p> <p class="ql-block">光相寺,因峰顶的铜殿在阳光下发出光芒,故名金顶,又称“金顶寺”。相传建于东汉,原名普光殿。历代兴废不一。正殿永明华藏寺,清光绪十二年(1886)重修。殿后最高处,原有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所造铜铸佛殿一座,广一丈四尺五寸,深一丈三尺五寸,高二丈五尺。中安置普贤菩萨铜像,四壁铸出万佛。铜殿与华藏寺均焚于火。在铜殿遗址附近留有两座铜塔。</p><p class="ql-block">此外,还有大安寺、大佛禅院、华藏寺、清音阁、仙峰寺、洗象池、圣水禅院、洪椿坪等寺院。</p> <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p><p class="ql-block">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2019年4月1日,历时近半年的四川乐山大佛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工作结束,乐山大佛正式“出关”,景区的九曲栈道和佛脚观光平台重新开放。</p> <p class="ql-block">景区介绍: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北距成都160余公里。它是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的一尊大佛,始凿于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历时90余年方建成,建高71米,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p> <p class="ql-block">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海通禅师圆寂以后,工程被迫停止,多年后,先后由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和韦皋续建。直至唐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年。被近代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等景观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p> <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6.7米,鼻和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9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上千尊石刻塑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p> <p class="ql-block">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九曲栈道。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十三层楼阁覆盖,时称“大佛阁”,“大佛阁”,宋时称“天宁阁”。可以从大佛两侧的山崖上看到几十处孔穴,那是当年建造楼阁时,安置梁柱的地方。而今日,梁柱早已被拆除,而雄壮的大佛仍巍然屹立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