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遗随笔】莫高窟

孙建平游记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坐落于甘肃省敦煌市,从十六国时期开凿至元代,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莫高窟在河西走廊西端尽头的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与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再没有第二个”。 与中国其他石窟不同,莫高窟开凿在砾岩上,不适宜雕刻,除了建筑外,这里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泥塑和壁画。画师和工匠们根据自己对佛经、佛传故事的理解进行创作,每一个塑像、每一幅画都不同。而无论是盘腿而坐的佛像,还是色彩艳丽、鼻梁高耸的人物壁画,它们最初都无一例外的受到了犍陀罗艺术的影响,西域色彩浓厚。 这些惊心动魄的石窟和传神的壁画,犹如时间的印记,无声地诉说着古人的智慧和才华,历史的厚重在莫高窟显得如此栩栩如生,让人心生震撼!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为抵御匈奴,设敦煌郡作为边防哨所。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后,敦煌作为西部边陲重镇,成为沟通中原和西域的交通枢纽、丝路沿线的商业中心、以及各民族文化交汇之地。其中佛教文化和艺术便在这里碰撞,为敦煌的石窟艺术产生奠定了历史根源。 与龙门和云冈这两大石窟不同,莫高窟的兴建并不是源自皇室官方。其最早开凿年代目前可追溯到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云游至敦煌的乐僔和尚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犹如千万佛像在金光中显现,就认定此处为圣地,并请人在崖壁上开凿出第一个佛窟。<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历经北魏、隋、唐、宋、西夏而讫元代,前后延续一千来年,共计735个石窟保存至今,其中蕴含了壁画4.5万多㎡、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使其成为世界上连续开凿时间最长、现存洞窟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佛教石窟建筑群。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来自江西萍乡</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