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诗词欣赏.第34首读史

申随章

<h1>第34首:<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贺新郎.读史</font></div></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1964年春)</font></h5><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ff8a00">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ff8a00">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font></div><h5>注释:<br>1.贺新郎:双调词牌。又有《贺新凉》、《金缕歌》、《风敲竹》等名称。<br>2.人猿相揖别:概括说明人类从猿进化到人的过程。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人和猿本来同祖,有一部分类人猿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因劳动促使手、脑不断发达,并在劳动过程中学会使用和制造工具,从而在距今约300万年以前的时期结束了消极适应自然条件的生活阶段,发展成为能够制造和使用简单生产工具的原始人类。从此人猿分道扬镳,人类有了社会和社会历史。<br>3.只几个石头磨过:喻指石器时代。人类由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而到新石器时代,大约经历了二三百万年,主要生产工具是石器,种类少而简陋。故说“只几个石头磨过”。<br>4.铜铁炉中翻火焰:概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约4000年前,我国发明了红铜冶炼术。夏朝有了铜鼎,商朝出现了青铜器,生产工具开始使用金属制品。战国时期,冶铁技术的出现,铁器的使用,大大加快了社会发展进程。“翻火焰”是指冶炼及锻造的生产场景。<br>5.为问何时猜得:为问,犹如请问、试问。猜得,犹如猜中。当年中国史学界正展开有关中国历史分期的讨论,争论最多的奴隶制和封建制的断代问题。</h5>6.不过几千寒热:按词律,此处应该是七字句。意思是青铜和铁器时代只经过几千年,和石器时代经过二三百万年比,说明人类进化越来越快。<br>7.人世难逢开口笑:借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句:“尘世难逢开口笑。”此处说人类过去的历史充满了各种苦难和战争。<br>8.上疆场彼此弯弓月:弯弓月,指战争。北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月,弓之形状,未开如半月,开满如圆月。<br>9.郊原:原野。<br>10.一篇:即一部,指毛主席读的二十四史。<br>11.头飞雪:鬓发花白。<br>12.五帝三皇:是三皇五帝的倒用,按照格律改作“五帝三皇”。三皇五帝说法不一,我们采用通用说法。三皇即伏羲、神农、黄帝;五帝即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br>13.骗了无涯过客:这里的骗指真假难辨的告诉你。无涯过客指无数的过路人。<br>14.盗跖:春秋末鲁国人,奴隶起义领袖。<br>15.庄蹻:春秋时楚国农民起义领袖。<br>16.流誉:美名流传。<br>17.陈王:陈胜,秦末农民起义领袖。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被征戍边,途中于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与吴广率同行戍卒揭竿起义,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陈胜为王。<br>18.挥黄钺:以黄金为饰的长柄斧型兵器。<br>浅析:<br>毛主席写过很多诗词,用贺新郎词牌写的词,只有两首,一首是1923年12月末前去广州参加国民党一大,离开长沙时写给夫人杨开慧的《贺新郎.别友》(见2024年2月19日发布的 毛主席诗词欣赏第7首),另一首就是这首《贺新郎.读史》。《贺新郎.别友》是写因工作需要不得不离开刚刚生下孩子的杨开慧,万种情思被浓缩成了几句;杨开慧作为妻子,作为女人,在丈夫又要为理想奔波而结果未知的情境下远行(我不愿说破:革命是要冒杀头之险的)。那般“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的只有深爱的人才会有的表情,足以融化一切!毛主席一手牵着爱,一手牵着革命理想。直到这一首《读史》,一手牵着人民,一手牵着中国,眼睛还盯着世界。<br>毛主席一生酷爱读史书,而且看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的、一分为二的,这首词里体现出的理性、通达、透彻、妙语及宏阔,没有一定高度的史学修养,是绝对做不到的。<br>回到毛主席写这首词的时代背景。1964年,我国刚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原苏联的撤援追债和反目成仇、美西方的围堵恐吓挤压,新中国就像刚刚出生的婴儿,孤苦无助。到了64年初,经过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度过了三年自然灾害经济困难时期,顶住了美、苏霸权的恐吓、打压、围堵,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军事战线上均呈现一派勃勃生机,举世瞩目。1月27日,中法建交,这是外交的重大突破,也是世界局势的潜移默化。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毛主席展读史籍,纵览万古,雄视千秋,写就了这首《贺新郎.读史》。这首词用极度概括的、惬和人类发展规律的、视角辩证的、轻松诙谐又不失历史凝重的语句,写就了人类从前的全部历史并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人猿相揖别”五个字把几百万年人类由猿进化到智人概括了;漫长的石器时代,也就“几个石头磨过,”不过是“小儿时节”的事情;金属铁器封邦定国时代,铜炉冷热,不管怎么分,也就几千年,而且就是这几千年,“流遍了,郊原血。”<br>人类历史和宇宙史比是短暂的,但对于个体人来说,也是漫长的,一篇史书,让人读罢头白,但也不过是斑斑点点,几行字的痕迹。就是这样的历史,催生出几多豪杰,前赴后继,风骚尽留。<br>世界是个大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台。“歌未竟,东方白。”<br>毛主席早就自信的预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而今我谓昆仑......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21世纪,就是东方的世纪。<br>2024.8.19 <p class="ql-block">毛主席诗词手迹</p> <p class="ql-block">中法建交,标志着新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外交关系有了突破</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写给数学家华罗庚的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