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生宛若似梦幻,</p><p class="ql-block"> 转瞬即逝三万天。</p><p class="ql-block"> 养老抚小奔波忙,</p><p class="ql-block"> 操劳一世不得闲。</p><p class="ql-block"> 这是对咱父亲的真实写照。父亲在世时,每年八月亲人们都来为他祝寿,自他离世后,他的生日随着时间的消逝渐渐淡忘了。父亲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到了,我准备到父亲坟前烧一沓纸钱,放一挂鞭炮以示纪念,可传统习俗有对逝去的人只祭死不祭生的说法。唯恐有所妨碍只好作罢,只得作此文以表纪念。</p><p class="ql-block"> 一百年前的1924年8月19日,农历甲子年七月十九日,父亲来到这个世上,至今天整整一百年矣。倘若父亲能活到今日,五世同堂过一百岁寿诞,那该是多么好多么热闹。如今虽阴阳两隔,然父亲的音容笑貌仍在我们子孙中记忆犹新啊!在我心中烙下深深的印痕。</p> 多难 <p class="ql-block"> 当父亲渐渐长大时,饱受文盲之苦的堂伯父及爷爷总想着家里能有个识字的人。在堂伯父的一再劝说下,爷爷终于同意让父亲念书。那时此地无学堂也拿不出学费,最后只得请本家长辈马殿元到家里停馆,即所谓的私塾。这位马殿元喝墨水并不多,教书无方可打人很有一套。每天对父亲打手打屁股打脑袋成了常事,背书只要背错一个字,戒尺马上便飞到他头上,头上被打得大包小包,每年头上的小瓜帽被打烂几顶。在他的威严下,父亲每天都是提心吊胆,战战兢兢过日子。更有甚者,有一次父亲哭着去找爷爷要扁担,爷爷不解,问读书要扁担干什么?父亲告诉说他背错了书。爷爷明白了,拉着父亲去求情,可求情也没用,只好将扁担拿来亲手递给先生,看着先生一顿好打,爷爷只能陪笑说先生打得好,从此拿扁担挨打成了常事。后来换了几位先生,挨打少了才真正学了点知识。他的少年就在这样的恐惧中度日,在挨打中长大。</p><p class="ql-block"> 少年挨打那只是父亲多难的开始。年轻时值日寇、国民党、土匪横行,抓丁派夫烧杀抢,为避壮丁终日躲逃,才幸免于难;壮年走夜路曾遭毒蛇咬伤,肿及腰部,性命几乎难保;搞搬运赶马车,遇马受惊狂奔,几乎命丧轮下;至晚年,各种疾病缠身苦不堪言,仅臁疮腿溃疡达十年之久,几乎锯掉一条腿……</p><p class="ql-block"> 这挨打的少年,躲难的青年,多难的壮年,多病的晚年遭遇真一言难尽啊!</p> 慈爱 <p class="ql-block"> 在我眼中,父亲对我们兄妹总是严厉的,可经历三年自然灾害时,父亲自己挨饿也想方设法让我们兄妹吃饱的事总让我们终生难忘。那年父母总是把那仅有的一点麦米留给我们,那一点红薯干蒸熟了也让我们吃,生怕我们饿着。</p> <p class="ql-block"> 最难忘的还是送我入中学的事,改变了我对父亲的看法。小学毕业后我考入了当时县里的第一中学。入学那天,父亲特高兴,挑着一担行李为我送行。行李中有一个木箱,一床被子枕头,换洗的衣物脸盆等一应生活用品满满的一担。那时没有交通工具,步行三四十里地,一路上父亲汗流浃背,可总是乐呵呵的。几次我想换换他,可他总说我小了挑不动,就一直挑到学校,到校报到注册交了一应费用,然后赶紧找寝室把我的行李铺好。临走时递给我两元零花钱让我留着花,并再三交代我别想家好好学习。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我那爱父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了。</p> 厚道 <p class="ql-block"> 少年挨打换得了一点文化知识,对他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那时能识字的人极少,在他所经历的事务都与算盘打交道。无论何时何地他管理财务都是井井有条,从未出现错账。他为人正直老实厚道,在生产队当会计时,社员在经济上有什么难处,他总是想方设法帮助解决,深得大家的爱戴。有一年搞年终发钱,很多家庭都或多或少领了钱准备办年货。轮到一位大姑去领钱时,一算结果反而超支5元,怎么办呢?马上过年了,人家还得准备点年货。这时父亲主动地说:“这钱你就暂时欠着,队里再借点钱你,我家还有点余钱,一起拿去买点肉什么的,先把年过过去再说吧!”大姑露出感激之情,连声道谢!父亲安慰说:“谁没有一个困难时期。”</p> <p class="ql-block"> 进入七十年代,不少家庭都有了点积蓄,开始将茅草屋换成砖瓦房。我们全家十几口人勤扒苦挣好不容易攒了两千多元钱也准备盖砖瓦房。正在这时有个熟人跑来找父亲把这点钱挪去盖房,并答复在极短的时间还上。父亲于是将钱全借给了他,谁知一拖几年过去了,却泥牛入海,我们等着钱,不免开始埋怨父亲。可他总是说人家肯定有难处,不然会有钱不还吗?直到三年后那人才将钱还上,他的厚道让我们家盖房整整延迟了几年,这就是我的父亲。</p> 热情 <p class="ql-block"> 父亲一生与人为善,热情助人受人称戴。他曾在搬运队赶过马车,学到一手修车的本领,从补胎换胎,上辐条,换钢碗钢珠到调钢圈等,他都得心应手。不少人车子出了问题,有的需要补胎,有的需要换钢珠钢碗等零件,总求助于他,他总是有求必应热心帮助。他还自己备好胶水和零件,随时方便别人且不计报酬,人们爱找他,他总是把人家的车子修得妥妥贴贴。不仅如此,谁的凉鞋烂了,桶坏了,盆穿了等也乐意帮助,因此而受到人们的敬重。</p> 孝道 <p class="ql-block"> 八十高龄的奶奶瘫痪在床一病不起,一睡就是三年。那时父亲年事已高自身困难,但他始终尽到了一个儿子的责任,每天端饭端菜,端屎端尿,背上背下。虽恶臭扑鼻,但他从无怨言。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父亲却几年如一日伺候着,极大地减轻奶奶的痛苦。在父母亲悉心照料下,奶奶身上无一褥疮,直到安然去世,身上床上也是干干净净。左邻右舍,亲友及村民无不赞颂,他也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p> 勤勉 <p class="ql-block"> 农村人到老就不参加集体劳作,只在家干一些家务活养老。劳动惯了的父亲,在家总有点闲不住,想到开个小作坊炸油条炸油墩炕馍挣点钱可为家里增加点收入。几年间起五更睡半夜,挑出去卖,风里来雨里往,每天重担不离肩,时间一长,精力渐渐不支,只得停歇下来。</p> <p class="ql-block"> 搞不了作坊,他又在村头办了一个小型小卖部。办小卖部体力比办作坊稍轻松,但投入要稍大一些。他为人和善恭敬待客,收钱能赊能欠与人方便,吸引了不少顾客。由于全身心投入,小卖部也越办越好盈利也越来越多,人也越来越忙,有时还顾不得回家吃饭。但已步入耄耋之年的他,身体逐渐衰退,记忆力也有所变差。有些欠账一多,只得靠记账本找人讨要。更重要的是年纪变大,有时货物还得靠自己搬,真有些力不从心了。终于有一天在搬货物时不慎跌倒,这一跌倒就再也起不来了。在家卧床一年多后,于2011年3月10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这一年他八十七岁。这真是:</p><p class="ql-block"> 春蚕蜡烛丝泪尽,</p><p class="ql-block"> 披星戴月操碎心。</p><p class="ql-block"> 一生付出不求报,</p><p class="ql-block"> 虽逝德范胸间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本文编辑:识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图片来源:原创</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