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助国元宝正面↓</span></p> <p class="ql-block"> 我的木箧里收藏有一枚小靓嘢,小小的一枚,毫不起眼。</p><p class="ql-block"> 它是一枚铜钱,钱面布满绿锈和褐锈,中间夹杂些许的红锈,可爱极了。</p><p class="ql-block"> 正面有助国元宝四字,为旋读的楷书。字体规范遒劲,工整深峻,为大家手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助国元宝背面↓</span></p> <p class="ql-block"> 背面为光背,长满红斑绿锈,穿廓相较于正面稍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尺寸23mm↓</span></p> <p class="ql-block"> 助国元宝的直径约23毫米,穿径将近6毫米,属于小平钱的形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助国元宝和壮国元宝↓</span></p> <p class="ql-block"> 助国元宝即不是国号钱,也不是年号钱,也无史籍记载。其钱文“助国”的意思,可解读为襄助国家,或辅助国家。</p><p class="ql-block"> 助国元宝这种钱,是中国古钱币里最神秘的一种钱币,最早记录在清咸丰年间,由李竹朋(佐贤)编著的《古泉汇》中。从发现起到现在,对于它铸造的时间?铸造的地方?何人所造?用途是什么?争论了将近二百年,至今仍无定论,可见其神秘程度。</p><p class="ql-block"> 由于助国元宝极稀少,能够用来参照、比对、印证的钱币相对较少,所以李竹朋给出“无考品”的结论。</p><p class="ql-block"> 后来,由于此钱多出土于辽朝故地,戴葆庭、马定祥、卫月望、裴元博等人因而断为辽钱,持辽钱说的人占大多数。</p><p class="ql-block"> 也有人根据助国元宝的钱文、形制,铜质都比辽钱精湛,认为不是辽钱。又文献《新五代史.晋本纪》记载:“辛卯,宣武军节度史杨光远进助国钱。”高汉铭、陈仁涛、王荫嘉、张德胜、余榴梁、董国新等人据此条文献,认为此钱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杨光远铸造的。</p><p class="ql-block"> 后晋的建立者石敬瑭,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儿皇帝”。他为了称王称帝,厚颜无耻的投靠契丹人。后晋是契丹人帮助建立的,也是契丹人毁灭的。辽(契丹)自己很少生产货币,使用的多是邻国货币,后晋被契丹吞并,助国元宝这种钱在辽地流通,是很正常的事。</p><p class="ql-block"> 后晋建立之初,并没有铸钱,《旧五代史高祖纪》记载,天福三年十一月朝廷下诏:“许天下私铸钱,以天福元宝为文。”后晋是个人人都可以造钱的时代,如果换成今天人人都可以印钞票,会是怎样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天福三年之前,后晋是没有自己的货币的,这种局面对社会和人民的生活肯定是不便的,于是一些权贵、富商和军阀,铸造一批货币来襄助国家的金融和贸易,维持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助国元宝和壮国元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特殊货币,它的性质应该是国家层面准许发行的辅币。</p><p class="ql-block"> 助国元宝还有安南钱的说法,此说以丁福宝为代表。因为钱文、钱制、铜质都与安南钱不同,因而很快就被否定了。</p><p class="ql-block"> 此外还有西夏钱说,但不被认可,此说很快就湮灭了。</p><p class="ql-block"> 还有北宋铸造说,依据就是北宋钱有很多的助国手类钱,但是有人举出唐开元通宝、乾元重宝也有些版别属于助国手类,并不能说明相似度高,就是助国元宝的铸造者。</p><p class="ql-block"> 助国元宝这种钱虽然神秘,不论它是后晋钱,还是辽钱,其出现的年代,应该是在五代十国的早期。</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