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回忆

闲云野鹤(萧成明)

<p class="ql-block">《中元节的回忆》</p><p class="ql-block">作者:萧成明</p><p class="ql-block"> 中元节,我们地方称鬼节,从我有记忆时开始,对这个节日就有点阴森恐怖的感觉。印象比较深的也就是在1949年至1956年之间,而最难忘的是母亲尚在世的那些年,而我正值幸福的童年。</p><p class="ql-block"> 在农历七月十日后就要准备纸钱,为了节约,父亲自己打纸钱,我们地方叫钱纸。把一叠叠草纸裁成两个手掌大,用钱凿打四行圆圈。再撕去两行之间相隔的部分。我同姐姐向母亲学折金银元宝。再用线穿成一串串的。还有些金银元宝放在用纸做的箱子里。钱纸也要包好,一吊一吊的并分别写上一段文字,那时我识不了几个字,也不知写些什么,大约是阴间老客(ka)的名号吧!好多人家不会写贴子,就去请人帮写。农历七月十一日就把老客接回来了,每天祭饭。当然这几天家里的生活也会比平时要好些。但傍晚我们小孩因怕鬼,却不敢出门玩,尤其不敢躲猫猫。三天后也就是七月十四就要把先祖们送走。哎!为什么不多留几天呢?好一点的生活又要停了!</p><p class="ql-block"> 送老客的那天,天空到处都是烟尘,我想:他们会按名单领钱吗?尤其是那些孤魂野鬼!听大人说,也给那些孤魂野鬼化了一些钱纸,但他们会那么守秩序吗?这时又想到隔壁的三爷爷,他无儿无女,谁会给他烧钱纸?他在阴间有钱花吗?而我院子的老祖宗,家家都给他烧钱纸,他有用不完的钱,家家都给他祭饭,他吃得过来吗?会会划成地主,挨斗呢?……。</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年老屋院子放焰口,祭坛就设在两个院之间的一丘刚收割完稻子的田里。高台上有几个小和尚围着一个老和尚在念经,傍边高高竖着一把伞形大火把,松树明脂燃烧得叭叭作响。熊熊的火焰映红了半边天。临散场时台上向下撒糯米粑粑(斋粑)。虽说是撒给鬼魂吃的,但台下的人却在蜂抢。我也在地上捡了一个,生怕大人发现挨骂。俏俏地吃了。当时觉得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粑粑了!</p><p class="ql-block"> 1957年后,随着反右、大跃进、炼钢铁、大饥荒,直到60年十月我到了云南西双版纳支边。而边疆小数民族地区也很不过什么中元节。家乡有关中元节的祭祖宗的事也就淡忘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