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珍贵照片 展现伟人风采(十五)

福全

<p class="ql-block">1936年,毛主席住在延安白云德老汉家的窑洞里。这时,毛主席率领红军艰难走下两万五千里长征路。整个人看起来虽然很憔悴,但目光如炬,对自己的革命道路充满信心。</p><p class="ql-block">1938年春,抗战时期,毛主席将自己关在杨家岭的窑洞里,几天没出门。因为,他正在为中国未来的命运谋划出路。他在办公桌前夜以继日的写作,完成了一部抗战巨著《论持久战》。这部巨著对抗战做出全面剖析,为抗战指明道路。</p> <p class="ql-block">长征后到达陕北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合影。</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鲜见的毛主席居侧边站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张老照片看哭了无数国人,毛爷爷衣衫褴褛的给大家讲课的瞬间,被记录下来!但之前很多人只看到毛爷爷照片,那是照片被修剪了,这才是整张的老照片!你看出来毛爷爷左侧的那位穿着军装显得特别威武的将军是谁么?</p><p class="ql-block">毛爷爷一生为人民,他的思想,他的理论,他的一切行动,他的心心念念,都是人民,他老人家走了将近半个世纪了,人民对他的思念越来越深。</p> <p class="ql-block">1938年,在陕北,抗战时期,45岁的毛主席与52岁的朱老总在延安的窑洞前并排站在一起合影。这张照片是当时的苏联摄影师奥尔加所拍摄。两位巨人的这张照片影响巨大,曾出现在苏维埃刊物的头版上。</p><p class="ql-block">此时距离两位巨人第一次见面已经过去整整10年。1928年,两位巨人在南昌龙江书院会师。此后,两位巨人不仅是革命战友,还是情同手足的兄弟。</p> <p class="ql-block">1945年4月23日,中共七大在延安杨家岭举行。这是毛主席与朱老总在七大会议上的一张珍贵合影。朱老总戴着眼镜,身穿军装,凑到毛主席跟前。两人对文件上的内容进行讨论。</p><p class="ql-block">此时距两位伟人初次见面已有十七年了。1928年底,朱老总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来到龙市,与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这一年,两位伟人在当地龙江书院首次相见。此后,战无不胜的朱毛军队驰骋天下。</p> <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毛主席与周总理,两位伟人最后一次谈话是在1974年12月26日毛主席81岁生日当晚。 然而,很少人知道两位伟人人生中第一次见面的场景。1926年3月20日,因蒋介石逮捕中山舰舰长李之龙,并计划对付共产党。当天晚上,多人齐聚李富春家里商量对策。周恩来在法国留学期间已与李富春夫妇相识,而李富春又是毛泽东的长沙老乡。当天晚上,当毛泽东来到这位老乡家时,28岁的周恩来也在这位好友家里。</p> <p class="ql-block">1954年9月15日,这一天是一个特殊的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张照片是毛主席在报到处签到。毛主席手持签到笔,端坐着签下自己的名字。</p><p class="ql-block">在主席身后,站着朱老总与周总理,并将依次签下自己的名字。这次参会的一些重要人物的报到签名都保留了下来。现在,当翻开这些签名后,每个名字都彰显了深厚的书法功底。</p> <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毛主席曾化名“李德胜”。毛主席之所以化名为“李德胜”是极有用意的。一九四七年,国民党大举进攻延安。为隐蔽行踪,转战陕北,周恩来提议:为了保密,每个人都应该起个代号。毛主席表示赞成,并将名字改为“李德胜”,意为此番离开延安,定能取得全国胜利。毛主席对这个名字情有独钟,又根据“敏于行而讷于言”一语,为两个女儿取名李敏与李讷。后来,李讷与李敏这两个名字一直被使用。</p> <p class="ql-block">1954年,在北京,毛主席正与藏族佛教大师喜饶嘉措交谈。两人谈话的内容非常有意思。毛主席坐在大师的后面,问道:“佛教里都说人是有轮回的,那怎么才能让人相信真的有轮回呢?”</p><p class="ql-block">喜饶嘉措大师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毛主席:“您今天能看见明天的太阳吗?”毛主席回道:“看不见。”大师又接着问道:“那您相信明天会有太阳吗?”毛主席听后笑道:“嗯,明白了,明白了。”</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曾到北京一家饭馆吃饭。毛主席吃完饭,自己结账后,主动与饭馆老板握手。据这位老板回忆毛主席的手有几个特点:一是毛主席的手掌又宽又大,二是毛主席的手指又细又长,最让老板记忆深刻的是毛主席的手掌握起来软绵绵的,像握着一个大面包一样。</p><p class="ql-block">其实,比毛主席手掌宽大的男子特别多,比毛主席手指细长的男子也不少,但像毛主席的手指一样细长,手掌一样宽大,还如面包一样软绵绵的男子却不多。</p> <p class="ql-block">1950年8月28日,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接见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林遵(右1)等。左起: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秘书黄胜天,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作战科副科长蒋成玉、华东军区海军训练处副处长徐时辅、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作战科作战参谋王增、华东军区海军摄影队队长薛伯清、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张爱萍、华东军区海军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任金声、华东军区海军后勤部副司令曾国晟。</p> <p class="ql-block">1953年2月,毛主席视察洛阳舰并与水兵们在一起。当毛主席登上洛阳舰后进入驾驶室,握住舵轮转动了几下,问道“这是驾驶盘吗?”旁边的舰长回答道:“海军的术语叫舵轮。”毛主席幽默地说:“对,应当用海军术语,我今天也学到了海军术语了。”</p><p class="ql-block">当毛主席走到甲板上后,水兵们都围了上来。毛主席问:“同志们都习惯海上生活了吧?”水兵们齐声回道:“都习惯了。”毛主席点点头,又说:“过去你们在陆地上,那时要求你们爱山爱土,今天你们在水上,大家就要爱舰、爱岛、爱海洋!”</p> <p class="ql-block">1956年,毛主席来到北京展览馆特意参观了日本商品展览会。毛主席对日本商品展览会上的各种商品极感兴趣。这也让展览会上的日本工作人员受宠若惊。</p><p class="ql-block">当听了技术人员对各种日本商品的讲解后,毛主席称赞日本展览会办得极好。日方向主席感谢,并赠送了两台录音机,其中一台录音机特意送给主席夫人。当日方提出让主席题字时,主席欣然答应,并题写“看了日本展览,觉得很好,祝日本人民成功”。</p> <p class="ql-block">1954年5月20日,毛主席与陈叔通坐在午门城楼上。陈叔通将主席的一根竹杖拿在手上反复观摩。他应该非常欣赏这根竹杖。毛主席也对这根竹杖爱不释手。原来,这根拄杖是1954年毛主席在杭州期间所砍的。</p><p class="ql-block">离开杭州时,毛主席将这根竹杖带到北京。他并没有将这根拄杖搁置在一边,而是经常使用。因为毛泽东喜欢拐杖,宁可拄杖徒步,也不愿坐担架,更不愿坐轿子。5月20日,毛主席就是用这根竹杖登上午门城楼。</p> <p class="ql-block">1958年3月16日傍晚,在成都会议期间,毛主席视察成都近郊的郫县合兴乡红光高级农业合作社。他走到社员温大娘家里,坐下来亲切地与大娘拉起了家常。毛主席一直提倡不论官员还是知识分子都要走进群众,贴近群众。</p><p class="ql-block">1964年,毛主席在视察途中在车站站台散步。毛主席一生只坐过两次飞机。远距离的外出视察大部分都是坐火车。毛主席工作繁忙,甚至将火车当做临时办公室在上面办公处理事情。</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刘少奇</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毛主席与外国朋友们欢聚一堂,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真挚的笑容。可以看出,他们在愉快的交谈中,分享着各自的看法和观点。作为中国的领导者,毛主席与外国友人的友好交往,不仅展示了他个人的风采,也体现了新中国在国际交往中所秉持的友好合作态度。</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这张照片中,显得尤为轻松愉快。他左手夹着一根燃烧的香烟,仿佛是在休息片刻,与大家分享一些轻松的话题。而他的右手则正伸向一个金黄色的盒子,似乎想要从中取出什么东西。这一动作,使人好奇:他是想取出什么呢?是一些文献资料,还是某个特定的物品,用来与在场的外国友人分享?</p><p class="ql-block">关于这个问题,我开始进行了一番调查。这张照片对我来说是新鲜的,我也是第一次看到。我猜想应该是外国友人送给毛主席的一盒雪茄,我了解到,这张照片很可能拍摄于某个重要的外交场合。金黄色的盒子,也可能是一个礼品或是一些重要的文件。图片照片背后的故事,让我开始思考。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明确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他希望通过友好的外交关系,推动新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长久、稳固的友好关系。而这张照片,也正好印证了他在外交方面的努力。他与外国友人的亲密交往,展示了他的博爱精神和对世界和平的真挚愿望。</p><p class="ql-block">金黄色的盒子,尽管我们无法确定其具体内容,但它无疑增加了照片的神秘感。也许那里面装的是一份礼物,代表着中方对外国友人的深厚情谊;也许是一份重要的文件,体现了双方在某个议题上的共同立场。</p><p class="ql-block">不过,不管盒子里装的是什么,这张照片所展现的,是毛主席与外国友人间的深厚友情和互相尊重。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但毛主席始终坚持外交友好,希望与各国建立稳固的外交关系。</p><p class="ql-block">回想那个特定的历史时刻,我为毛主席的远见与智慧所感动。在国际舞台上,他不仅是中国的伟大领袖,更是一个富有魅力和智慧的外交家。这张照片,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宝贵的历史瞬间,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毛主席的伟大形象和他在外交领域的卓越贡献。</p><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这张照片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画面,但它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内涵。它提醒我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是怎样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与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关系的。这段历史,值得我们永远铭记。</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许世友</p> <p class="ql-block">罕见!毛主席与机要秘书叶子龙合影,叶子龙在毛主席身边当了27年机要秘书,和毛主席单独合影只有这1张,太珍贵了!</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周福明</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张玉凤</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王海荣</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与新中国第一位女外交部长王海容的罕见合影,照片中毛主席身边的两位年轻人是谁呢?他们俩是毛主席表兄王季范的亲孙子孙女,也是烈士王德恒唯一的儿女。毛主席的表侄孙女王海容、表侄孙王起华姐弟俩。</p><p class="ql-block">王海容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副外交部长,毛主席晚年的外交活动中,基本上都能看到她的身影,还参与了秘密接基辛格访华等外交大事件。她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外交事业,终生未婚。</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许多瞬间被定格,留下了永恒的印象。其中,与毛主席相关的照片尤为珍贵,它们不仅仅是冷硬的影像,更是历史的见证,每一张照片背后都蕴藏着一段故事,一段时代的记忆。而我最近偶然间看到的这张照片,更是让我深感震撼和好奇。</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中,毛主席坐在一个椅子上,腰杆笔直,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尽管照片是静止的,但从他的眼神中,我们仿佛可以感受到他的坚定信念和对未来的深沉思考。他的眼神充满好奇,似乎在寻找或期待着某个答案。与此同时,一旁的工作人员也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同一个方向,仿佛在那个方向上,有着某种至关重要的东西。</p><p class="ql-block">对于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和地点,我尚不得而知。但这并不影响我对照片背后故事的好奇。毛主席为何在那一刻显得如此专注?他们在看什么?是否是某个重要事件的发生,或是某个关键时刻的决策?</p><p class="ql-block">我想象着那个特定的瞬间,可能是一个关键的时刻,或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或许那天,某个决策需要主席来最后确认,或者是某个历史性的事件正在发生,需要主席和工作人员共同见证。不管是什么原因,这张照片都捕捉到了那一刻的紧张和期待,使人们对那个历史瞬间产生浓厚的好奇。</p><p class="ql-block">延续这种好奇,我开始想象和推测这张照片背后可能的故事。也许那天,毛主席正在审阅某个重要文件,或是与工作人员讨论某个重要问题。或许他们正在等待某个重要消息的传来,或是某个决策的结果。不管是什么,他们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个方向,仿佛那里有着答案,有着他们需要的东西。</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也让我想到了那个特殊的时代,那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代。毛主席和他的亲密战友们,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但他们始终坚定信念,为新中国的建设而努力。这张照片正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它捕捉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和氛围。</p><p class="ql-block">回到现实,虽然我无法确定这张照片的真正背景,但我仍然为之震撼。这不仅仅是因为照片中的人物,更是因为它所传达的信息和意义。它让我们回忆起那个特殊的时代,那些为新中国建设付出努力的人们,以及他们所经历的种种。</p><p class="ql-block">总之,这张照片不仅仅是一个影像,更是一个历史的见证。它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热情与决心,同时也让我们对那个历史时刻充满好奇和敬意。希望我们都能够珍惜这些历史的瞬间,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为未来而努力。</p> <p class="ql-block">一张老照片,第一次见。珍贵的镜头,罕见的画面,温馨的一幕,永远的记忆。该照片拍摄于1958年5月1日,拍摄地点在东北安东机械厂。此时的毛主席正在观看我国生产的第一台轮式拖拉机,这一台轮式拖拉机的名字叫鸭绿江号。</p> <p class="ql-block">与您老人家交流,炊事员小战士太幸福,太自豪了</p> <p class="ql-block">60年代,毛主席来到广州视察工作的时候与工作人员合影留念。这一次毛主席在广州住了20多天,每天工作10几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1964年7月23日,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接见空军地空导弹兵“英雄营”全体指战员。这是我军历史上毛主席唯一一次接见一个建制营。此营正是空军地空导弹部队二营。他们在1964年6月6日的全军大比武中获得这一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二营组创建于1958年12月26日,而这一天恰好是毛主席65岁的生日。1959年10月7日,二营首战告捷,击落一架敌高空侦察机。之后,二营又连续击落敌高空侦察机。</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视民为本,在儿女们的婚姻大事上是可以看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该照片拍摄于1966年,这是毛主席接见焦裕禄之女焦守云的珍贵镜头和罕见画面。温馨的一幕,永恒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一张老照片,珍贵的镜头,温馨的画面,永恒的记忆,这是晚年的毛主席和华国锋两位领袖留下的一张极其罕见,极其珍贵的老照片。中间张玉凤。</p> <p class="ql-block">1912年,14岁的周恩来身穿长袍马褂在东北奉天(沈阳)留影。同年他手写同心努力万里前程指日登赠送同学。</p><p class="ql-block">1913年,15岁的周恩来毕业准备赴天津投考南开中学。老师曾问他“君子有三乐,可知晓?”周恩来不假思索地回答“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此一乐;“父母俱在,兄弟无故”,此二乐;“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此三乐也。老师满意地点头,并送给他“翔宇”二字,祝愿他如鲲鹏展翅,翱翔九天。</p> <p class="ql-block">1976年,在周总理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朱老总向这位比自己小整整十二岁的入党介绍人敬了最后一个军礼。</p><p class="ql-block">两人交往始于莱茵河畔,二十四岁的周恩来成为三十六岁的朱德的入党介绍人。从此开启了两人五十多年的深情交往。</p><p class="ql-block">两人共事始于南昌起义,两人打响了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p><p class="ql-block">两人相辅始于第四次反“围剿”,这次反“围剿”的胜利是两人在军事上的一次“珠联璧合”。</p><p class="ql-block">两人的诀别在病房里,1975年7月11日5点50分,朱老总来到病房看望周总理。两人谈了25分钟。6点15分,朱老总走出病房。这是两位伟人最后一次交谈。</p> <p class="ql-block">周总理和朱老总</p> <p class="ql-block">周总理在大寨</p> <p class="ql-block">在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正在经历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这个历史的关键时刻,一张颇具意义的合影在颐和园被拍摄下来,定格了那个特定瞬间,留下了深深的历史烙印。</p><p class="ql-block">1960年10月的一个秋日,周恩来总理站在颐和园的古老景观之中,与他身旁的六位身着中山装的男子共同进入镜头。这六位男子都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不久前刚从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获得特赦。他们是:郑庭笈、宋希濂、周振强、杨伯涛、邱行湘和王耀武。值得一提的是,这六位将领都有一个共同的背景——他们都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因此,他们与周总理之间,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对手,更多的是曾经的师生情。图片黄埔军校,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它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军事将领,其中不少人在后来的战场上崭露头角,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立下赫赫战功。而这六位将领,就是黄埔军校的杰出代表。他们的战场经历丰富,勇气与智慧并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王耀武将军。他在抗战期间,参与了淞沪抗战、兰封战役、万家岭战役等众多的大大小小的战役,屡屡给日军带来沉重的打击。他的英勇善战,得到了广大士兵和民众的敬重与喜爱。特赦之后,王将军并没有消沉与退缩,而是积极参与到新中国的建设中,担任全国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继续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但遗憾的是,他于1968年因病去世,享年64岁。他的一生,无疑是为国家和民族流尽了最后一滴血。</p><p class="ql-block">这张合影,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和纪念,更是对和解与团结的象征。新中国刚刚成立,社会还存在着许多的矛盾和摩擦。而这张合影,展现了周恩来总理对国家和民族团结的决心和远见。他懂得,与其让这些有才能的将领留在战犯管理所中,不如让他们参与到新中国的建设中,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这张合影也告诉我们,历史并不是绝对的黑与白,胜者与败者。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价值和意义。而真正的伟大领导者,不仅仅是要赢得战争,更要赢得人心,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p><p class="ql-block">回想那个秋日的颐和园,树叶飘落,湖水荡漾。那六位将领与周恩来总理的合影,仿佛是历史的注脚,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永恒的时刻,告诉我们和解、团结和信任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和铭记的故事,一个展现出中国人民的团结与和解精神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1971年,北京,周总理和法国教育部长聊天时伸出两根手指。马克•吕布/摄。</p><p class="ql-block"> 周总理说:"我在法国只学到了两样东西,一个是马克思主义,一个是列宁主义。"</p><p class="ql-block"> 这个场景被马克迅速抓拍了下来,成就了这幅经典的肖像作品。</p> <p class="ql-block">1946年3月,张家口,军调处中共六名代表在门前合影。从左到右分别是:聂荣臻、周恩来、叶剑英、蔡树藩、贺龙、肖克。这六人中就包括了建国后的一位总理,三位元帅,一位上将,与一位老资格无衔将军。</p><p class="ql-block">他们都是从风云战火中走出来的,不仅能游刃有余地指挥千军万马,也可驾轻就熟地进行谈判。可见,这次阵容相当的强大。作为军调处中共代表,每人都穿上了笔挺的军装,精气神十足。</p> <p class="ql-block">在中华民族的现代史上,无数的风云人物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其中宋庆龄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位。她不仅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贡献,更在生活中展现出了女性的优雅与风度。近日,我有幸欣赏到了她在苏联时期的一张珍贵照片,让我对这位伟大女性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中,庆龄先生穿着一件浅蓝色的呢子大衣,优雅地坐在沙发上。大衣的颜色与她的气质相得益彰,显得既端庄又不失时尚。她的头发被打理得一丝不乱,那种微卷的发型在那个时代可谓是颇为流行,但在她身上,显得更加大方得体。而她的目光,正聚焦在前方,仿佛有什么吸引了她的注意。</p><p class="ql-block">不得不说,这张照片完美地捕捉到了庆龄先生的风采。她是那样的独立与坚韧,却也不失女性的娇媚与柔美。当年的苏联,正是世界政治舞台的焦点,而庆龄先生作为中国的特使,其身份与地位可见一斑。而在这种重要的时刻,她依然能保持如此的从容与自信,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她的非凡才华与坚韧品质。</p><p class="ql-block">宋庆龄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她不仅是孙中山的遗孀,更是中华民国的历史人物。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她始终站在民族的前沿,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而努力。这样的精神和背景,使得她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p><p class="ql-block">再看这张照片,不禁让我思考,在那个特定的时刻,庆龄先生心中在想些什么?是对于中苏两国的友好合作有着深沉的期许,还是对于国家的未来抱有着无比的信心?无论是哪种情感,都充分展现了庆龄先生的博大胸怀与超凡眼光。</p><p class="ql-block">不仅如此,这张照片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时尚与文化。那时的服饰、发型、以及生活方式,都与今天大相径庭。但正是这种差异,才让我们更加珍惜那个时代留下的记忆。而庆龄先生,正是那个时代最为光彩的代表。</p><p class="ql-block">在我看来,庆龄先生不仅是一个政治家,更是一个文化的传承者。她将中华民族的传统与现代文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与内涵。这张照片,正是对于那个时代、那位伟大女性的最好见证。</p><p class="ql-block">总结,这张庆龄先生在苏联的珍贵照片,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的记录,更是一个文化的传承。它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也让我们对那位伟大的女性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希望我们都能够从这样的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为未来而努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