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7/28开车从上海出发去山西,第一站云冈石窟。</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规模恢弘、气势雄浑,东西绵延约1公里,窟区自东而西依自然山势分为东、中、西三区。现存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窟209个,雕刻面积达18000余平方米。造像最高为17米,最小为2厘米,佛龛约计1100多个,大小造像59000余尊。</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的开凿始于北魏时期,北魏皇始三年(398年),云冈的大部分洞窟在孝文帝元宏迁都洛阳前完工,但是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520-525年)。云冈石窟的开凿历时约150年,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家授权开凿的石窟,反映了北魏王朝的政治雄心。</p> <p class="ql-block">与我国诸多石窟寺比较,云冈石窟最具西来样式,即胡风胡韵最为浓郁。其中即有印度、中西亚艺术元素,也有希腊、罗马建筑造型、装饰纹样、像貌特征等。</p> <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云冈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云冈石窟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接着准备去下个景点北岳恒山,哪知景点因台风天气影响不对外开放。随车开县道小路,进入了河北阜平,即五台山景区的东部。</p> <p class="ql-block">县道路边的景色不错。虽然下着小雨,路边山坡绿草如茵,有几头黄牛,随手拍了几张。</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又名清凉山,位于山西五台县东北部,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称为“金五台”,又因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又称“五台山”。五台山相传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是中国唯一青庙和黄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最鼎盛时期为唐代,据《古清凉传》,全山寺院多达三百所,现存寺院共47处。</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最高海拔3061米,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与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和安徽九华山并称为四大佛教名山,素有“金五台,银峨眉,铜普陀,铁九华”之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规模宏大的寺庙建筑群。因五台山北部阴谷处有终年不化的“千年雪”“万年冰”,北台盛夏时亦可偶见降雪,</p> <p class="ql-block">进五台山的第一个景点是文殊洞,相传文殊菩萨曾来此探访金地藏。寺宇背山面壑,视野开阔。计有山门、殿堂、僧舍十馀间。单檐歇山顶,內供藏式文殊师利菩萨尊像。</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峰顶平坦如台。</p> <p class="ql-block">菩萨顶位于显通寺后的灵鹫峰上,相传文殊菩萨就居住在山顶上,故起名叫菩萨顶,又名文殊寺,也称真容院。菩萨顶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也是被作为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十个寺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全寺占地四十五亩,顺山就势而筑殿宇,布局严谨。寺前有石阶一百零八级。山门内有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等建筑。各殿均用三彩琉璃瓦覆盖。又,寺内有康熙御碑,方座螭首,矗立在前院;乾隆御碑在东禅院碑亭内,以方形巨石雕成,高六公尺,每面宽一公尺,上刻汉、满、蒙、藏四种文字。</p> <p class="ql-block">菩萨顶盘踞山头,地势较高,加上这里殿宇云集,布局严整,因此显得雄伟壮观。山门前的108级石阶,暗指山西旧属的108个县。游人参观菩萨顶时,往往在这些石阶上俯视台怀镇全景,留影逗留。山门内,分布着天王殿、钟鼓楼、菩萨顶、大雄宝殿等主要寺庙建筑,这些建筑的屋顶,都用三彩琉璃瓦覆盖,显得五彩缤纷。</p> <p class="ql-block">广华寺历史悠久,是五台山著名的华严道场,在其后殿后至今还保存着一座北宋元丰三年(1080)的一座八角单亭阁式石塔。塔身正面下部刻一方门,门之两侧下方还雕有两位金刚,门之上方为一竖匾,上书“宋故金坛郎十宫德之塔”,字体刚劲有力,似为瘦金体。该塔通身由青石雕成,雕刻华丽细腻,十分典雅精致。</p> <p class="ql-block">殊像寺在五台山怀镇西南0.5千米处,因寺内供奉着文殊菩萨而得名。它创建于东晋初年,唐代重建,元泰定二年(1325)又予重建,后毁于大火。明代弘治九年(1496)再建,万历年间(1573-1620)又予重修,寺内有重修碑记。</p> <p class="ql-block">明代天启六年(1626),在寺后西北角清净处修建了一间客堂,后来被清廷三公主看中,把它改名“善静室”,作为“习静”之处。三公主为清世祖顺治的妹妹、康熙的姑妈。相传清廷为笼络具有势力的汉族大官,便将三公主嫁给吴三桂之子吴应龙。后来,吴三桂叛清,康熙下令将吴应龙及其子吴世霖绞死;三公主不能另嫁他人,只好来五台山殊像寺。康熙二十八年(1689),清圣祖为殊像寺的文殊骑狻猊像题匾:“瑞相天然”。于是,殊像寺一跃而成了五台山的五大禅处之一和十大青庙之一。</p> <p class="ql-block">黛螺顶,原名叫青峰,明朝时期又称大螺顶,直到乾隆十五年间被改名为黛螺顶,一直延续到现在,是五台山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别具一格的一座古刹。黛螺顶坐东向西,有殿堂房屋50余间,建筑结构华美雅致,中轴线上依次为牌楼、天王楼、旗檀殿、五方文殊殿、大雄宝殿。黛螺顶的寺宇建筑处处可见其精雕细琢的匠心,反应出当时的繁盛的佛教文化和建筑设计的东方古典美学。</p> <p class="ql-block">黛螺顶,是五台山东台顶延伸下来的一个小小的山峰,垂直高度只有400米。但站在清水河谷仰望,那坐落于高处与该山峰同名的黛螺顶古刹,相当于一幢130多层高的摩天大厦,也是够高危的了,要想登顶,绝非举足之劳。所以攀登之前,有必要按自身条件从三条途径中首选其一。要步行,右有新路,左有古道。新路,系1991年修,全长108米,净宽2.2米,全部用五台山青石铺成,共有1080级台阶,起名叫“大智路”。关于这路名和台阶的级数,都与佛教常识有点关联。</p>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我国现存较古老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塔内各层,使用了中国传统的斜撑、梁枋和短柱等建筑方法,使整个塔连成一个整体,既坚固,又壮观。它是建筑结构与使用功能设计合理以及造型艺术的典范之作。。塔内各层,使用了中国传统的斜撑、梁枋和短柱等建筑方法,使整个塔连成一个整体,既坚固,又壮观。它是建筑结构与使用功能设计合理以及造型艺术的典范之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