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最初接触快而美硬笔字是源于伏羲云书院学习的顺接,吴教授教什么课,就跟着学什么,那时没有什么想法,就是好好写就是了,之所以一直在学习,我想大概是这样一群人的样子是我内心所向往的方向吧!</p><p class="ql-block">18年12月到19年龙抬头第二天,一生中最亲最爱最敬的人离世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好像那时是中级班的学习,所以也因此而辍学),仿佛感觉自己整个人都掏空了一样,用行尸走肉来形容一点不夸张,生活中一切事情提不起兴趣,在懊悔和愧疚中迎来了三年的疫情,至此就很少用笔书写过。</p> <p class="ql-block">偶尔看到群里发的消息,关注一下后再没有其他动作了。直到23年的一天我接女儿的放学回家的闲聊中,勾起自己心底的向往。当时是路过一个广场边,场中广场舞好不热闹,我说:“宝贝,再过十年,你就在这里来找妈妈了,这就是妈妈十年后的生活状态了。”孩子说:“也不一定吧,我感觉你也许在写字吧!”当时有那么一瞬间觉得不可思议,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说?也许在那一瞬间孩子重新在我的心里种了一颗种子:十年后我的生活中不止有广场舞。</p><p class="ql-block">现在想想那可能也是一年以前的事情了,随着自己内心的寻觅,感觉自己还是很享受书写时感觉,无论是硬笔还是软笔,感觉写字让我感觉很踏实,很沉静,很享受,很自在,很平和。所以又开始尝试链接书写带给我的体验,再次确定这是自己要找的感觉,所以在群里看到有招生学习的链接时,带着昔日的感觉与期待我报了名。</p><p class="ql-block">其实中间有个插曲,报名后看到上课时间后就申请退费了,因为时间太早了,感觉几乎没有去上课的可能性,后因子文老师的回访询问,没好意思说理由,所以还是赶鸭子上架忍着没有退费而参加学习,这也成为这次学习的一个很大的被动收获。</p><p class="ql-block">经过49天的练习和坚持,收获很多,持续练习书写效果肯定是有提升的,最重要是感受到书写带给我的体验感和老师们的那种使命感,挺感动的,觉得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做点什么,但是时间上感觉又不太支持。</p><p class="ql-block">课程结束时其实自己也有很多担心,如果不能持续练习,没有持续陪伴,自己坚持练习是很难的,很容易松懈,之后就不了了之了,那这样的学习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特别感谢后续的陪练设计和规划。</p> <p class="ql-block">学习不是一蹴而就,尤其在练字上,练的就是耐力与持续。49天的学习像骑马观花一样领略了一下风景,感受了一个大概,但是那是搭载在老师的车上感受到的,不是自己习得的,到站了,老师不驾驶了,路还得自己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方法与路径好像都挺明了了的:认真,用心,勤奋,自觉。精准练习,宁少不贪多,善思多观察多总结,然后就是持续的坚持。再看这些方法和路径,真的可以以一驭万,所以练字只是手段,磨练的是心性,锤炼的是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每个人听同样的话,理解各不一样。以“认真”举例,每个人的认知是不一样的,所以效果也就不一样。我以为的“认真”只是在我认识层面,采取我以为的“认真”去践行,但这不是别人“认真”的标准和理解。比如作业练习,我可能只限用我的能力尽量写好,如此往复而已,压扁脑袋都想不到丘忱军老师可以为一个竖钩而练习三千多个,傅维伟老师可以因一个长横而练习一千多个,真的是叹为观止,所以对于“认真”二字的理解,随着共学推进,不断拓宽了自己对“认真”的理解,自己的行为也会有相应地调整,但好像又是一个怎么都无法达到的境界,只能是尽量地完善。每个人的应对因人而异,因为经历不一样,本性也不一样,但是共学可以共享很多资源,拉高认识,相互促进,进步不再是凭一己之力,共振同频的力量可以同化的节奏和频率,环境的力量很不可思议。所以想要变成红色,就把自己放进红色环境里,想变了绿色就把自己放进绿色的环境,环境让努力插上隐形的翅膀。所以太认可李兴宏老师持续陪伴的共学了,长情的陪伴才是真爱,49天的学习那只是看见蓝图。</p> <p class="ql-block">长情的陪伴体系我也觉得是快而美硬笔字必要的组成部分,非常非常重要,对于不自律的自己来说有非常深的体验,就拿姜来博士带我们读书一样,没有博士塑造这样一个环境,持续坚持读书近五年的时间,那是自己想都不敢想的一个过程,五年的时间哪怕我是坐在车子里的最后一排,但至少我是搭载在车子上,智慧不知期所以然,但是对“坚持,不放弃”有了体验,我不明白十年之后我究竟会收获了什么,但是自己对自己的欣赏和认可一定是远远大于十年前的自己。真的无限感叹,真的体会到一生中“能亲仁,无限好”。在学习中共学是践行路径最好的方式,有稳固的步伐,有取长补短的促进,还有开脑洞式的启发,这是主料。我觉得还得有配料,还有让人感受到阳光和温暖的存在,因为觉得我们首先是人,其次是人在练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持续的推进学习,才能遇见更美的风景和更多的体验,没有持续都是白搭,从七月到八月,我能明显的感觉到眼力的提升,以前看不见问题,现在能看见,以前觉得自己很尽力地写的作业,现在觉得怎么那么不协调。感觉要用手力表现出来,首先得有眼力,这个眼力不是学来的,而是练来的,还要有方法,有态度,态度端正,效力倍增,方法好用,效果明显。如果今天面对练习是认真的,写出笔画就相对沉着稳定,如果心气比较躁,就很难写出让自己满意的,也观察不了,所以写字前一定要解决好自己心里添堵的事情,或者放下事情去享受当下书写的时间。对于方法可以借鉴,特别有启发是郭慧君老师的精准练习,可以用拷贝纸,以前毛笔经常用,但是硬笔字愣是没有想到过,一直纠结怎么才能精准练习,目前阶段单凭眼睛观察,很难做到精准,用拷贝纸就解决了。在郭老师身上和课程中,真的见识到少而精的魅力,时间累积不是功夫的累积,一定是在精准上累积时间,才能事半而功倍,成效显著。</p> <p class="ql-block">之前一直不明白李兴宏老师的视频演示为什么要有节拍,节拍有什么用?问过李老师,他是回答了但还是不明所以。最近练习中有了一些体验,李老师说写字也可以像音乐一样,有节拍有美感,字的节拍和美感就在笔画的轻重缓急的变化中,在毛笔入门练笔画时,教授就教我们“重——轻——重,慢——快——慢”,我想那是最初接触到的节奏吧!对于快而美硬笔字虽然是讲不讲究很多技巧,以实用为前提,但是要想写得耐看细节也是可以探究的。最近李老师在细节上做很多引导,比如老师说“白”的左竖上粗下细更好,这是结果,怎么写出来,好像出手就与这个结果是相反的,突然想到了李老师说的节奏,教授教的轻重快慢的关系,因为节拍不对,因为轻重快慢不对,所以不对。以左竖为例,起笔是慢的,是重的,时间要长一点,末端是轻的,是快的,时间是短的,如果节奏不对,所以结果美感也就不佳了。李兴宏老师说写字不是匀速的,一定要有节奏的,有意识试了一下感觉笔画是更有律动感。我想这也是一个阶段,在准的基础上练得久了以后的自然结果,如果有意识训练,可能会更有感觉。每个字都是活的,是律动的,用更和谐的节拍才能有更美感的呈现,当然这也不是目的,目的是训练视微如著的眼力和能探究细微的意识,以书修人,以书为镜,越学越敬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练习的过程好是每个人都绕不过去的经历,走的每一步,吃的每一口饭都算数,从量变到质变是规律。现在想来吴教授说的话,每次讲话都是人生厚重的沉淀,简单明白,耐人寻味,不同时候有不同的感受。十二字箴言,必胜的秘诀,心性的神力……他总能把很复杂的事情用很简洁本质的语言总结出来,越品越有料,生活中偶有对应时,无限感叹!</p> <p class="ql-block">过好优雅小日子,同干幸福大事业,这句话里饱含中热忱和责任,彼时如此,今时同在,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朝牵手,终身相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