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剥枣

泽文

<p class="ql-block">庭院中栽了颗枣子树,毎年春天,枣树开出淡黄色的小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夏天,枣树上挂满了青绿色的小枣;到了夏未秋初,枣子成熟,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那景象美得像一幅画。这枣树不仅是的一道风景线,更是我童年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儿时的我,最期待的就是枣子成熟的季节。每当秋风起,我就会迫不及待地去家后面菜园里爬上枣树,摘下那饱满的枣子。那枣子吃在嘴里甜中带酸,甘甜如蜜,除了自己一饱口福,还将枣子釆摘下来,用布口袋装好带回家给母亲,母亲将枣子捣成泥,加上糯米粉,做成糕点,这糕点香甜软糯,是我儿时的最爱;还有把吃不完的枣子晒干,切成枣片,泡水喝,既能解渴又能滋补身体。</p><p class="ql-block">一年四季,每当秋风送爽,枣子红透枝头的时节,我那份对老家的思念就如潮水般涌来。或许无法再像儿时那样,爬上枣树摘取那些甜蜜的果实,但老家的枣子,以另一种形式在我的生活中延续。无论是超市里的红枣,还是庭院里的枣树,都能勾起我对儿时的怀念。老家的枣树,见证了我的成长,承载了我的欢笑,永远是我最珍贵的记忆,最深沉的乡愁。</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枣子,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枣文化,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枣,谐音“早”,在人的心目中,象征着幸福、美满和吉祥早日到来。在各种喜庆场合中,都少不了枣的身影。比如新婚典礼,枣子和花生是必备的果品,用枣子祈求“早(枣)生贵子”;年三十“守岁”时准备各种糕点糖果,大枣也是必不可少的,寓意为“春来早”;“七夕节”,姑娘包饺子,分别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枣子包到三个水饺里,吃水饺时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还有些地区的人喜欢在接待贵宾时,用一杯开水,泡上五颗枣子,寓意为“五子早登科”,让人听着顺耳,心也舒坦。</p><p class="ql-block">枣子在古代,民俗文化异常丰富,人们喜爱它并赋予它深刻的内涵,使它成为一种象征、一种寄托。古人在婚嫁中的枣文化:提亲,男方向女方提亲时,一般要带一些礼物,而枣子是必带的礼物之一。带枣子的寓意是“早(枣)成喜事(婚事)”;相亲,女方到男方相亲时,男方都要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枣子和糖茶招待未来的亲家。用枣子、糖茶招待亲家的寓意是“想早早(枣枣)成了这门亲事,两家早(枣)日成为甜甜蜜蜜一家人”;订婚,送聘礼时都要有枣子,寓意是“早早(枣枣)结婚”;结婚,结婚前,做新铺盖时,向新铺盖上撒一些枣、花生、核桃,寓意是“早(枣)生贵子”;结婚时,新娘在伴娘或新郎的陪伴下走向天地桌时,要有事先指定好的晚辈撒囍,即向新娘身上撒红枣、花生、核桃、麸子等,寓意是“福(麸)满人间,枣(早)生贵子”;新娘到新(婆)家的第一顿饭,是婆婆为新媳妇特意做的红枣汤,寓意是“早(枣)怀身孕,早(枣)生贵子”;怀孕,新娘怀孕,一旦知道,第一件事就是要让新娘吃上红枣。寓意是“早(枣)知道,早(枣)平安,早(枣)生贵子”;生子,孩子平安降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母亲吃一颗煮熟的枣子,或者喝上一口枣子汤。寓意是“早(枣)得贵子,早早(枣枣)康复”。</p><p class="ql-block">民间逢年过节中的枣文化也不少,首先春节拜年要吃枣子。新年初一,家家户户都会备足枣子、瓜子、糖果、零用钱。当来人自己拜年时,就会拿出红枣、瓜子、糖果来盛情招待,并给一些零用钱。其中寓意是盼孩子早早(枣枣)长大、祝成人生活更加甜甜蜜蜜。</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其次,送枣山,新年初二,闺女走娘家,女婿拜访老泰山,外孙、外孙女去外婆家给外公、外婆拜年。爹娘二老先把早早准备好的枣子、瓜子、糖果拿出来招待;把早早准备好的压岁钱塞到外孙、外孙女的手里、口袋里;然后把早早准备好的美味佳肴摆上满满一桌,拿出上等好酒招待女儿、女婿和外孙、外孙女一家。最后,女儿一家临走时,外公、外婆拿出早早准备好的枣山送给小外孙。其中寓意是“外婆家是靠山”。</p><p class="ql-block">枣子的药用价值不可小觑。如果找中医看病,有时医生会叮嘱在药里再加上几枚枣子,有点中医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药引”,如果没有这几枚枣子,中药的效果可能就会大打折扣。</p><p class="ql-block">关于枣子入药,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传说:“秦始皇外出游猎,在返回京都途中,在一棵枣树下休息,这时御医端上了一碗‘人参鹿茸大补汤’,秦始皇喝了一小口,感觉又苦又涩,不由心中火气上窜,举起药碗就要向御医头上泼去。这时,一阵秋风吹过,从树上掉下了一颗大枣,不偏不倚正好掉在了药碗中。秦始皇见状一愣,心想,枣自天降,此乃天意。于是转怒为喜,开始用药。这时,他明显感觉药汤的味道大变,喝完药后,觉得一股暖流在胸中涌动,大有开始返老还童之感。御医看在眼里,记在了心中。自此开始,每用补药,必定加枣。此方也很快在社会上传了开来。”</p><p class="ql-block">枣子作为药用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书中将大枣列为“上品”,称其有“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和百药”等功效。</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金秋时节,枣子丰收,枣子的美景也美不胜收。枣子的艳形和美味,历来为诗人所赞誉。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在《豳风·七月》中吟道:“八月剥枣,十月获稻。”清代·纪晓岚在《食枣杂咏》借用此语改为:“八月剥枣时,檐瓦晒红皱。”“红皱”即枣。 </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