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山南,位于冈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它北接首府拉萨,西与日喀则毗邻,东与林芝相连,南与印度、不丹接壤。作为藏文化发祥地,山南拥有众多西藏“第一”。这里有西藏第一块农田索当,有吐蕃王朝第一位赞普聂赤,有西藏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有西藏第一部经书《邦贡恰加》,有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有西藏第一座佛堂昌珠寺等。</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对山南久仰已久。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前两次来西藏时,除了去过山南的浪卡子县羊卓雍措外,其它地方都未去过。今次提前完成阿里大环线,早两天回到了拉萨。于是见缝插针,立即驱车奔赴山南。</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8月16日。早上,我们乘汽车出拉萨城。上机场高速,过拉萨河大桥,再过雅鲁藏布江大桥,首先直奔山南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泽当镇。</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一路上,山川明媚,风光秀丽,颇有一点江南韵味。尤其是雅鲁藏布江流域风貌,更有其特色。就说河谷上的沙丘吧,它并不显得荒凉。相反,那一堆堆旖旎沙丘,真像是一块块奶油蛋糕。让我惊奇的还有,山南地区的主干道路上,许多地方高挂着五颜六色的经幡,像是过年过节一样的堂皇。</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沿途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公路两旁的牛羊群络绎不绝。我们有好多次因羊群不得不减缓车速,甚至暂时停下车来。其时,我们在车上看着拥挤的肥嘟嘟羊群,心里乐呵乐呵的。这不就是另一道风景吧,不知不觉也就忘了赶路的焦虑了!</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汽车过了泽当镇后,我们在公路旁边见到正在煨桑烟尘的经幡林。经幡猎猎,桑烟袅袅。它似乎在告诉我们,这里离藏民们敬仰的古老寺院不远了!</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果不其然。汽车穿过泽当镇城区,又过了一座大桥,环绕雅鲁藏布江行驶约一小时,就到了桑耶寺。</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桑耶寺始建于公元8世纪,由吐蕃鼎盛时期的国王赤松德赞亲自督导并邀请印度莲花生大师、寂护大师等来修建弘法的。据传,莲花生大师为了满足国王急于见到寺庙建好后景象的迫切心情,在自己的手掌心上变幻出寺院的幻影。赤松德赞国王见此惊呼一声:“桑耶”(藏语意为“出乎意料”或“不可想象”)!于是,该寺就被命名为桑耶寺。这个名字不仅体现了该寺的神秘色彩,也象征着藏传佛教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奇迹。</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桑耶寺的建筑按佛教的宇宙观进行布局,中心佛殿兼具藏族、汉族、印度三种风格。因此桑耶寺也被称作“三样寺”。同时,吐蕃国王又从臣民子弟中选出七个聪明孩童剃度出家。自此,桑耶寺便成了具有佛经、佛像及僧人俱全的“三宝”寺院,也就是全西藏第一座集佛、法、僧为一体的正规寺院。</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跟随僧众和游客走进寺院,首先迎面的就是乌孜大殿。它代表着佛教世界的须弥山,富丽堂皇,最为耀眼。其中,一楼体现藏族风格,二楼体现汉族风格,三楼则体现印度风格。但不管在哪一楼,都展示着所在地区不同流派的佛像,体现了佛教间彼此的包容与和谐。</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桑耶寺看似一座寺院,其实内部却是一座活的坛城。寺院的平面为椭圆形,占地面积约11万平方米。除了以乌孜大殿为中心外,大殿的南北两侧修建了象征太阳和月亮的妙满殿和妙宝殿;大殿的东西南北方向以对称方式修建了四座佛殿,象征四大部洲。在四座佛殿的附近又各建两座佛殿,代表宇宙八小洲。</span></h1><h1><br></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瞻仰了乌孜大殿后,我们便自由地在如同坛城的寺院范围内自由参观。桑耶寺内珍藏有大量泥塑、壁画、造像、木雕、石雕等艺术品。我们在各殿堂回廊和甬道的墙壁上,随处都能看到各种壁画和唐卡。</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寺院范围内,游客不是很多,环境显得十分肃穆安静。红白相间的庙宇墙体,并排耸立的珍珠小白塔,以及金碧辉煌的参天宝塔,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显得更为庄严和灵性。我们普通游客见此也不由得平添了一番敬意。</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寺院场所,佛教圣地,清静洁净,自然本色。但我们在河渠萦绕的桑耶寺院椭圆形范围内,却也常见绿树成荫,花草伸长。其中寺院墙体窗台下的格桑花,特别令我喜爱。</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总之,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桑耶寺内外布局,规模雄伟,活性坛城,别具一格。尤其是由白、红、黑和青四种颜色,来彰显其不同特质的四座佛塔。其中,白色为菩提塔、红色为法轮塔、黑色为舍利塔、青色为天降塔。它们宣示着征服一切凶神邪魔、制止所有天灾人祸的佛教理念。但我们普通游客透过这严肃的佛教理念,却也深深地感受到这四座佛塔,为桑耶寺院增添了无比的秀色和魅力! </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就这样环绕桑耶寺一周,从主殿到周围附属建筑物,从威武森严的高大佛像到精致的艺术品,仿佛上了藏传佛教的历史一课。不言而喻,牢记我国多民族的历史文化是深有裨益的!</span></h1> <h1><br></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离开了桑耶寺,我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往雍布拉康。雍布拉康建在雅砻河岸畔的扎西次日山上,汽车只能停在山脚下。我在山下向它远远望去,第一眼感觉不像是宫殿,更像是一座虎踞龙盘状的高大碉楼。</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山脚走到山顶上的雍布拉康,还得费一番周折。有游客选择骑马,但我们是阿里冈仁波齐神山的转山者,这点山路算不了什么。其实,这条登山步道设置得合情合理,恰到好处。我们沿着“之”字形的红墙步道上行,沿途还能欣赏红墙上的无数小玛尼堆。偶尔也会拾起路边的小石块,把它添加在小玛尼堆上。我们就这样走走停停,很快就到了山顶上的“雍布拉康”前。</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雍布”藏语意为“母鹿”,是因为扎西次山形似母鹿而得名。“拉康”意为“神殿”。雍布拉康是西藏历史上的第一座宫殿。传说,这宫殿恰好建在“母鹿”后腿上,因而称为“雍布拉康”。它始建于公元前121年,相传当时为雅砻部落联盟首领、即吐蕃第一位赞普聂赤建造。后来,它便成为历代吐蕃赞普的宫殿,直到松赞干布时期因迁都拉萨,才将宫殿改作寺庙。这样算来,雍布拉康的建造历史,比始建于公元641年的布达拉宫足足早了761年。</span></h1> <h1><br></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每人买了30元一张的门票,拾级攀登,就进了经幡覆盖、古堡状的雍布拉康宫殿。殿内设有二层,供奉着释迦牟尼、松赞干布、“白度母”文成公主等塑像。殿后还有一座高高耸立的碉楼。漫步四周,但见周围千仞绝壁,奇险无比,真乃是“一人当关、万夫莫开”。令人不禁赞叹,两千多年前设计者的良苦用心,以及历代能工巧匠的建筑质量。</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站在经幡飘荡、风马旗猎猎作响的古堡碉楼上,环顾四周,一幅既保留着古老文明、又展露出勃勃生机的雅砻谷地景象呈现眼前。山南的雅砻一带,是藏族先民繁衍生息的原始之地。丰沃的雅砻河谷,谱写了灿烂的藏族文化。这里是藏文化的摇篮,也曾是西藏的粮仓,至今还保留着西藏第一块农田“索当”。</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站在雍布拉康的碉楼旁,回望扎西次日山,纵览雅砻河谷,一个中华民族广为传颂的关于“文成公主和亲”的历史故事不由得浮上心头……</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300多年前的唐朝,16岁的文成公主,为了唐蕃和亲,从长安出发,历经两年半的磨难来到西藏,远嫁于吐蕃国王松赞干布。据说,文成公主到达西藏后的第一个夏天就是在雍布拉康度过的。之后,雍布拉康又成为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夏宫,他们每年夏天都会到此居住。文成公主从大唐带去先进的农业技术、医疗知识和佛教文化等,大大地促进了吐蕃的发展。眼前的雅砻谷地可以为此作证!</span></h1><h1><br></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离开雍布拉康之际,正值艳阳高照,炎热难受。但我仍然禁不住频频回头,久久地凝视山巅上的雍布拉康。我尤其赞赏和感叹一千多年前远嫁吐蕃的大唐文成公主!正是她的努力与贡献,促进和加强了汉藏民族之间的团结,推动形成了滚滚向前的民族团结历史潮流……从而确保了美丽而富饶的西藏,永远保留在我们中华民族的版图内!</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历史是永远不要忘记的!文成公主虽然没有留下什么丰碑,但她的历史故事在华人世界经久不息的世代传颂,就是对她永恒的纪念!</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十年前的今天—2014年8月18日。我们圆滿结束了阿里大环线及其旅藏期间的全部行程,离藏返回厦门了!而20年前的今天,则是我头一次进藏参访12天后离开的日子!</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午2点许,我们乘坐厦航客机依依惜别西藏,从拉萨贡嘎机场腾空而起。巍峨的雪山,蓝蓝的天空,飞絮的白云……雪域高原所有的元素,似乎都在向我们频频挥手,依依作别。此次入藏23天来,驱车约六千公里,亲历践行阿里大环线。尤其是经历了阿里冈仁波齐神山的转山,以及五天四夜的藏北无人区大穿越。此时此刻,我再次心生感恩。感恩一路患难相助、生死与共的旅友司机们!感恩上苍在我年近古稀之际,给予我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最美的风景在路上呀!再见了阿里!再见了西藏!再见了藏地遇见的所有朋友们!</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每个旅藏者的心中,都有自己的“西藏”。我有很深的西藏情结。我的西藏之旅,历经三次,跨度10年,总天数近50天。此外,我还有川西、青海、滇西等藏区的旅行经历。</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而阿里又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大环线后的2017年,我又有幸纵贯地球南极与北极。历经地球三极,读书行路,思考人生……且行且珍惜。但我最难忘的还是“第三极”!青藏高原之旅,是我人生终身细读、永生难忘的一部路书! </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