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正月离家,半年多来,我的思乡情结,已越来越浓。每天数着日子,盼望着,盼望着,盛夏一到,我们就要回家了。</p><p class="ql-block">晨曦微露,车子急速奔驰。望着车窗外,我思绪蹁跹。盛夏七月,酷暑难耐,却因为爸爸的生日,每年这天,我们都会齐聚一堂。久居江西的、七十多岁的大姑姑,也归心似箭踏上回家的路。孩子们在车上欢呼雀跃。平潭68海里的标牌从车窗外飘过的时候,我下意识地放慢车速,脑海中闪现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p><p class="ql-block">海峡之窗,一眼万年。</p> <p class="ql-block">这里距离对岸台湾新竹南寮渔港仅68海里,即126公里。临海岩石之上有十几簇犹如水滴的铜雕,是用紫铜铸造而成的“墨水石柱”。石柱形似墨水点滴相连,犹如一支支笔,字字饱蘸思念之情,落在书写给宝岛亲人的家书上;亦如颗颗泪珠串联而起,思亲泪滴墨石间,一水之隔,咫尺天涯,梦里故乡慈母泪 ,滴滴穿石盼儿归。</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祖国大陆离宝岛最近的地方,它叫猴岩岛,是平潭大岛上附属的一个小岛。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只母猴带着一只小猴前往台湾岛,在路途中遇到大风浪,母猴独自漂回了猴研山,而小猴则随海浪漂到了新竹南寮渔港,后来,母子俩就一直站在这最近的地方隔海相望,渐渐变成了化石。</p> <p class="ql-block">望穿秋水的何止那些化石呀!想起小姨夫的母亲,老太太和自己的父亲,自幼分离,隔海相望,父亲早年被抓壮丁去了台湾,一别再无归期。说起依然悲从中来。老太太不记得自己的父亲长什么样子,他在哪里,为什么离家不归。随着海峡两岸往来日渐频繁,滞留在台湾的大陆籍老兵通过各种方式联系家人。日思夜盼中,老太太接到了父亲委托朋友传来的讯息。花甲之年,四处奔走办理手续前往宝岛认亲,她几度落泪,有不解,有怨气,更有对来之不易的亲人团聚的深切期盼。</p><p class="ql-block">站在眼前,欲言竟无词,恨对面不相识。病床上的老父亲连女儿也叫不出来,两行热泪,道尽了怀乡之愁,骨肉分离,痛彻心扉!老父亲未再成家,孤身一人,他生前的愿望是能够回到家乡。老太太此行短短不过一周,却是捧得骨灰盒归来,还有父亲留下的一块腕表,也许对父亲来说,那不是简单的表,是他一生流落他乡的光阴,是他逝去的本应陪伴亲人的美好岁月,只此一表,是留给女儿余生唯一的念想。</p> <p class="ql-block">短短68海里,浅浅的海峡断然阻隔了老父亲几十年的回家之路,老太太至少捧得父亲的骨灰盒,还有多少的同胞流落在外,生死未卜,何时归?何时能归?想到这里,万千思绪萦绕心头,难以言表。</p><p class="ql-block">同心石广场上立有一块“两岸同心石”,雕塑运用邮票、两岸地图为设计元素,以灵动的线条,串联起海峡两岸,传递着乡愁,诉说着两岸一衣带水的关系。有一幅花岗岩制作而成的地图,左侧是我的家乡福建平潭,隔着海峡便是宝岛台湾。每次经过那里,都会想起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真希望我们早日团圆,不再用邮票寄托乡愁。</p> <p class="ql-block">在临近同心石广场的左手边,有石龟面朝大海, 目光专注,凝望海峡对岸,任凭日晒雨淋,却岿然不动,守护着一颗盼望归来的心。那是著名的望归石,它像是背井离乡的海岛人身后,无数企盼归来的眼神,有我的母亲站在灶台边,时不时望向窗外,期盼我们归来的眼神;有五姨趴在窗外,茫茫然不知该凝望何处,她一辈子都在守望,守望海的对岸,守望她的心窗。五姨夫当年随大流去往台湾讨生活,听随行人说起夜渡江河时失踪,此后再无音讯。也不知道失散多年的他,现在还好吗?</p> <p class="ql-block">什么时候我能带着五姨踏上宝岛,去看看姨夫曾经住过的地方,去寻觅他走过的每一个路口,去看看他夜渡的那条江河,去触摸那片滚烫的热土,去拥抱亲切的同胞……也许,到那个时候,五姨就不要再望着空荡荡的窗外了。</p><p class="ql-block">妈妈在一遍遍地呼唤——回家了,就等我们团聚了。我似乎已闻到家里飘出来饭菜的香味。家人闲坐,烟火可亲,家门敞开,欢声笑语,母亲望着窗外,正翘首以盼。</p><p class="ql-block">车窗外,碧海蓝天。夏日海风,轻轻吹起。渔舟摇曳,归来吧,归来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