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梦》长篇小说连载161.162.163

袁龙民

<p class="ql-block">《清徐报导》长篇小说连载16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趁人们议论,工作队和两委干部碰了一下头,研究出一个方案。村西饲养院后边,拐过山角,是一大片空地,原来是地主的花园,叫什么馨芬园,如今破败不堪,一堆瓦砾烂砖,杂草丛生,如果清理出来,可以盖好几十间猪圈;计划养百十头猪,盖二十间就差不多。建“青年桥” 时,在东山沟里开了个石场,石头的质量也很好,三个石匠,再派三个帮手,开山取石是没有问题的,但从石场往猪场运送石头,工作量比较大,生产也很紧张,只能靠人工晚上加班来扛,确实费劲。</p><p class="ql-block">世清建议用小包工的办法,以石方计酬,多劳多得,可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p><p class="ql-block">老马不同意,他说:“桃花峪所以乱,根本在一个‘私’ 字,今天所以变好,归功于一个‘公’ 字;搞社会主义,必须增强集体观念,学习大寨人,虽不能大公无私,也应该先公后私。人的内心深处,存在着两方面的东西,就看我们当干部的如何引导。盖猪场,是一件对集体对个人都有利的好事,为什么要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呢?修‘青年桥’ 时,我们都受到教育,要相信群众,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晚上义务加班扛石头。计石计酬和义务加班,产生的是两种根本不同的结果,一个是为个人多挣工分而扛石头,猪场盖好了,私心也膨胀了;一个是为集体事业尽义务,猪场盖好了,集体主义思想却增强了。要想把桃花峪建设好,靠得是公心,而不能指望私心。”说到这里,老马笑了一下,“话说的严重 一些,大家也不要紧张,这个问题,也可以说是罪在当代功 在千秋和利在眼前害留百代的问题。希望我们当干部的,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 </p><p class="ql-block">最后决定,以两个突击队为主力,一律晚上加班,尽义务扛石头,力争半个月内盖二十间猪圈。 </p><p class="ql-block">说实在的,我也很担心,这几天生产紧张,晚上再加班, 而且是尽义务,群众会不会同意?不想世仁一宣布,群情激动,气氛很热烈,嘈嘈嚷嚷,一致拥护。基本上还是用建‘青 年桥’ 的办法,白天,俊山炒炸药,并协助两个石匠,五名男突击队员开山取石。一个石匠、两个泥匠带五名男突击队员垒猪圈,两个木匠做木活。后期盖顶时,这十几个人一起做。 </p><p class="ql-block">一个最了解群众的伟人说过:“群众发动起来了,中国的事情就好办了。”我觉得话简单,道理很复杂,为什么呢?一、 发动群众做什么呢?二、如何发动呢?因此,实行起来更难上加难。 </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吃过晚饭,亚男在广播上一吆喝,突击队立即出发,人们也很快接踵而至,纷纷奔向石场。从石场到猪场的路上也安上电灯,只见人来人往,川流不息,都是扛石头的。为了不过度疲劳,规定只能扛三次,但突击队员至少扛五次, 人们也跟着扛,直到老马下命令关掉电灯,在青年挢上设卡, 只准进,不准出,大家无奈才回家休息。 </p><p class="ql-block">几天后,出来的人更多了,象陶玉川老大爷和二大娘,也不顾年龄大,身体不好,也出来搬石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他们的带动下,老人、儿童、妇女,全村能搬扛石头的人全出动了。</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清徐报导》长篇小说连载162</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也是一场地地道道的思想大检阅,虽然只是发生在山区一个小小的村落里,但把它写入社会主义运动史中,作为光辉的一页,也应是当之无愧的。没有记录,没有监督,更没有大声地吆喝,人们都是默默地运动着,身体强壮的扛个大石头,身体弱小的搬个小石头,没有激情,也没有怨气,好象只是为了完成一件使命而已。这个场面,把中国农民的无数优秀品质都充分表现出来。多少年了,那老人颤巍巍的身影,那儿童稚嫩的喘息声,以及老马那手压腹部紧皱眉头的情景,一直在我面前晃动,在我耳边回响。究竟有什么动力,促使他们这样干?肯定有一种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们,激励着他们,至于这种信念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还是针对我党的,或是其他的什么,尽管我身临其境,与他们同甘共苦,也一直没搞清楚。这个道理,也许只有安眠在天安门广场的那个人才能搞清楚。</p><p class="ql-block">  我曾与他们之中的一些人谈过关于计酬和尽义务的事,他们说:“干上一天活,身体很累,如果计酬,我正想早早休息,反正休息也不挣工分。但是尽义务,别人都能做,咱就是个休息的?心里反而过不去,只好咬住牙也得干。”</p><p class="ql-block">我心里不由地赞叹,多么难能可贵呀,我忠厚老实的父老乡亲!</p><p class="ql-block">  令人气愤的是,一些人面兽心的人,把这些看做是农民愚昧的证明。而一些在农村体验生活的人,走马看花一番,就津津有味地把农民如何落后,如何自私自利,如何目光短浅,如何缺乏卫生常识等等描述一番,好象挖到一桶金子似的,却也可笑。我想,他们如果能亲身经历这些场面,就不会浅识地乱评论,而会热情地赞颂这些默默奉献的人们。至于有些人热衷于把中国农民描写成脑后拖一条猪尾巴,或剃成大光头,光着上身,穿宽裆裤,扎裤脚,目光呆滞,言行笨拙,邋里邋遢,汗臭熏天的傻瓜,就不知其居心何在了。</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清徐报导》长篇小说连载163</p><p class="ql-block">  就像一些扫兴的话会影响人的心情一样,过分的劳累也会影响人的健康。经过不到半个月的奋战,猪圈盖好了,老马却病倒在床,疲惫不堪地躺着,满是皱纹的脸,更加苍老灰白。村里的人们都来探望他,老大娘们拿着舍不得吃准备换零用钱的鸡蛋,流着眼泪安慰老马,让他好好养病;有的人拿着薄薄的干姜片,让老马吃饭时多啃几片,说是专治胃病的偏方。老中医给老马号了脉,摇摇头,叹口气,建议吃白糖、少劳累、不抽烟、开胸怀、去烦扰;并开了几付生血舒肝的汤药,效果不错,病情大有好转。大队称出白面,由二大娘专职做饭,问咸问淡,精心照料。这样的干群关系,不仅有组织形式的联系,也有着感情上的联系,使我和小敔很受感动,久久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一个星期后,老马又到地里和大家一同干活去了。</p><p class="ql-block">  那天夜里,我一觉醒来,屋里的灯还亮着,老马半坐半躺靠着支在床头的枕头,拿支香烟闻来闻去,皱着眉头沉思,我以为他又犯了病,他说:“桃花峪的群众有如此的干劲,真叫人感动。几天来,我一直睡不好,思谋着如何利用群众的积极性,为群众办好事。关于养猪的事,我想再盖五间猪圈,总数达到二十五间;养五只母猪,如果每年产两窝,一窝十几只小猪,年产可达一百多只;另用七间养小猪,每圈八只,七八五十六;剩下的十三间养大猪,每圈四只,共五十二只,如果两年出三圈,每年可出圈七十多只,每只二百斤,生猪每斤按四角收购,一年可收入五六千元,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p><p class="ql-block">  我说:“社员们想吃肉,就放倒几只,省的到食品公司批。”</p><p class="ql-block">  老马说:“屠宰猪必须由食品公司批,这是国家的政策,任何情况都不能例外,只要我们对国家贡献大,公司领导肯定是会照顾的。我计划每月杀一只,让社员们分吃,过时过节也可多杀几只,有苦就有赏嘛。生产搞好了,生活也应得到改善,生产本身就是要解决生活问题。只有这样,才更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p><p class="ql-block">  老马的话也开阔了我的思路,由养猪想到养羊,就说:“猪场那个地方挺宽敞,干脆再盖三个羊圈,把羊发展到二百多只,不仅可为国家贡献羊肉,羊粪也很可观。过时过节杀几只,让社员们也好好吃些羊肉。”</p><p class="ql-block">  老马说:“行,你的想法不错,明天晚上先和干部们研究一下。”</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