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芳华200天① —— 遥记我参加的援越抗美

盖特真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 ∧ ∧ ∧ ∧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戎装参战,是抹不掉的经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回忆参战,有讲不完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b></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已经获得革命胜利的人民,应该援助正在争取解放的人民的斗争,这是我们的国际主义的义务。”</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 我披甲执戈、参加援越抗美,前后共计200天。</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种绽放青春的感觉,是一次热血沸腾的磨砺,更是一生不会再有的荣光。</p><p class="ql-block"> 纷飞征尘早己远离,但汹涌澎湃的昔日,“从来不需要想起,<b style="font-size:20px;">永远也不会忘记</b>”。</p> <p class="ql-block"> ∧ ∧ ∧ ∧ ∧ ∧</p><p class="ql-block"> 1968年3月——友谊关。 空军高炮四师出国轮战。(照片來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1. 写在前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六年六月,中学的六年课程终于走到尽头。正在仰望大学校门的时候,“高考”突然没有了!</p><p class="ql-block"> 我和我的同学都随着荡荡洪流,融进史无前例的政治运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斗批改全面展开,接班人继往开来。一九六八年二月,我应征入伍。</p><p class="ql-block"> 穿上军装,无意中避开了随后没有预料的上山下乡大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更有惊天的喜讯“莅临”,心心念念的际遇自天而降 —— 八月,我从数百万解放军战士的队伍中走出,成为祖国的代表,雄赳赳跨出友谊关。</p><p class="ql-block"> 作为那个荡气回肠的时代新兵,孤芳自赏地感觉到个人命运的凝重独特和人生步伐的铿锵豪迈 。 </p><p class="ql-block"> 补入“援越抗美”的队伍,我享受着生活的抑扬和顿挫。时至年纪步步趋老,尘封的陈年旧事却常常在心中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异国他乡,卫生兵的日常工作除了蹲守山头、身历硝烟外,所幸还获得了一个更大的活动范围。我常常跟隨军医出任务,在阵地、草屋为战士服务的同时,还为越南老百姓递药、打针。</p><p class="ql-block"> 爬山丛、走公路、穿树林、过河流、踏田埂、……,鸡毛蒜皮的区区小事,把我的二十岁涂抹得五彩斑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经年的意志、累月的过往,总也挥之不去 —— 这,恐怕就是人们所谓的“矢志不渝”和“刻骨铭心”吧。</p><p class="ql-block"> 故事发生时,风华正茂的我,正站立在人生的黄金高地。</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刻,作为新兵,难免稚嫩、鲁莽和懵懂;那个时刻,作为战士,必然纯洁、善良和忠诚。……</p><p class="ql-block"> 沉浸在如烟的往事里,我尽可能不急不躁地去回味、又拖又拉地作记述。着眼于战地日子的微细深处,陈述点油盐不多的繁枝碎末 —— 娓娓道来的这点逸文轶事,是精神放飞,也是聊以慰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以此,纪念我跨越的山川和付出的血汗;</p><p class="ql-block"> —— 以此,丰富我正在享受着的云淡和风轻。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2•“马上去找参谋长”</p> <p class="ql-block">  ∧ ∧ ∧ ∧ ∧ ∧</p><p class="ql-block"> 《智取威虎山》•<b style="font-size:20px;">坚决要求上战场</b>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  1968年5月,我们从南京空军后勤部卫生教导队结业,分配到高炮四师。</p><p class="ql-block"> 本来的安排是直接去追赶已经出国的大部队。却不幸因广西地区武斗严重、客运火车被迫停运,我们只得滞留在上海的后方留守处。</p><p class="ql-block"> 都明白战事瞬息万变,参战伟业随时可能泡汤。急于上前线的我们抓耳挠腮,在师部大院里四处乱窜,“蛛丝马迹式”的寻求行动信息。</p><p class="ql-block"> 去问留守在大院的老兵,得到的所答几乎全是非所问,他们兵龄长,眼下只关心“向后转”;</p><p class="ql-block"> 去问先行入驻的同年新兵,他们同样盼望前行,还想问你哩;</p><p class="ql-block"> 去问直接经办军务的干部,拿到的底牌是比“无可奉告”好一丁点的“听指挥”;</p><p class="ql-block"> 甚至去问家属院里那些半大的孩子,反被他们啼笑皆非地问道,“你们也都要去啊?!”</p><p class="ql-block"> 求战的欲火焚身,看来寻求“靴子落地”的最终答案,只剩最后的“华山一条路”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瞅准正午时分。不谙世事的新兵蛋子们赶着扒了两口饭、抹了一下嘴,便直奔宿舍区——要去见下班回家的参谋长。因为事前已经多方询问,确认这位首长是留守处的最高领导。</p><p class="ql-block"> 在简朴的家门口,我们假装随便、不经意地与参谋长“偶然”相遇。</p><p class="ql-block"> 无话找话地接上话头,大家一拥而上地围在了领导前面。于是,唯恐落后又七嘴八舌地简述我们如何努力学习“毛选”、如何钻研战场救护、又是如何决心赶赴一线的“滔滔不绝”。我们的言语很是现在所说的“正能量”,而且非常简练,参谋长一直在微笑着倾听。直到我们的“表演”基本结束,他很干脆地回答:</p><p class="ql-block"> “去!你们卫生班去”;</p><p class="ql-block"> “时间要等一下—— 你们也知道,目前火车不通”;</p><p class="ql-block"> 但也严肃指出,“一定要保密!不准去乱说,包括家里的亲人。”</p><p class="ql-block"> 多美的好消息呀,参谋长人真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所谓好事多磨,那就是折磨折磨心境,不叫你轻易高兴。此刻,一个扮演“丧门星”的偷窥狂,正声色不露地埋伏在无人的角落里。</p><p class="ql-block"> 我们礼貌地与首长握手道別,高兴地往前走了二、三十步。刚一拐弯,就被一个“麻脸”老头喝叫住:</p><p class="ql-block"> “站住!—— 列队!——报数!”</p><p class="ql-block"> 虽然留守的干部我们没功夫去一 一认识,但他们都是知道求战心切的卫生班。而这个老头却楞楞地佯装无知,“你们是哪个部门的?”</p><p class="ql-block"> 未等回话,他就劈头盖脸地一番连吼带叫:</p><p class="ql-block"> “谁叫你们找参谋长的?”</p><p class="ql-block"> “知不知道这是部队?毫无纪律!你们这叫乱说乱动!”</p><p class="ql-block"> “你们这样的兵,我看一个都不能去!”—— 其实,就这句话挺要害,有致命性质。</p><p class="ql-block"> 被根本不认识的老小子教训,只能低头无语,无限无奈。</p><p class="ql-block"> 他尽情地一番干戈。人吼累了——或者说是过足了做梦都想的“官瘾”,才依依不舍闭嘴。</p><p class="ql-block"> 确认他转头远去,我们方敢愤怒 :</p><p class="ql-block"> “官兵一致,参谋长都高兴见我们,哪里钻出这么个货”;</p><p class="ql-block"> “小常宝都可以‘马上去找参谋长’,我们为什么不可以”;</p><p class="ql-block"> “这小子没去前方,肯定是怕死鬼”;</p><p class="ql-block"> “兔崽子,不是好人”……</p><p class="ql-block"> 后来一打听,方知这个“军帽临时扣在脑袋上”的“稀拉兵”,一无关政务,二无关医务,三无关军务,只有点权力管管不能喘气的“固定资产”。这种素质,没有资格管我们这些即将奔向前线的滚滚铁流——活生生的“流动资产”。</p><p class="ql-block"> 这时的留守大院里空荡荡的,人员极少。仅仅与死板的房屋打交道的邋遢鬼,居然绞尽脑汁抖威风,惹人烦,太没劲,蛮被大家看不起。</p><p class="ql-block"> 下午,卫生班未曾上任的卫生员们找到卫生所长(据说是留守党委成员,有格局,人正派,官位大于“麻脸”)。得知我们积极“求战”,却像当了“逃兵”似地被挨骂后,直接管理我们的所长和颜悦色地安慰大家,同时给予他的部下们非常正面的肯定。</p><p class="ql-block"> 新兵嘛,好办。只要援越,可以息事宁人,不与他一般见识 —— 这是当时一拨新兵的真实言行和思路,简单直接而毫无掩饰。无需任何动员,积极要求参战,完全可以被排进“最可爱的人”的行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实在看来,我们太有不懂—— 不懂得防“小人”,同时也莽撞,操之过了点急。</p><p class="ql-block"> 后来去了越南,下到连队,逐渐知道怎么服从班排长、连首长。再想着,才当个毫不起眼的小兵,冲上门去与级别差距超过八、九级的参谋长对话,“猛打猛冲”,明显缺乏点智慧。</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们的自我安慰词是,受点委屈无所谓,吃到定心丸特舒坦。</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3·深沉而高亢的出征</b></p> <p class="ql-block">  ∧ ∧ ∧ ∧ ∧ ∧ </p><p class="ql-block"> 那年,火车行军的出发点<b style="font-size:18px;">上海北站</b>和终点<b style="font-size:18px;">凭祥站</b>。 (网络照片)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海浦东,高炮四师师部。</p><p class="ql-block"> 渴求、力争和如愿的我们,正迎接“等待出航”的高光时刻。</p><p class="ql-block"> 身边有同样一再求战的同批新兵——甚至还是同校、同班同学;更还有同时分来、同为卫生班的战友——他们被命令“留守”,“功亏一篑”在“临门一脚”处。</p><p class="ql-block"> 将心比心,我们不能让他们添加不悦,只能黙默地掐算着出发的时点。</p><p class="ql-block"> 悄无声息的准备业已就位。打包存放后方留守处的物品有限,只有冬季着装、小件杂物,以及没太当回事的遗书(后来在前方留守处还“遗”了一份)。随身携带品轻便简单,除了穿着的一套夏装,只有毛主席像章、《毛主席语录》和《毛泽东选集》,以及棉被、蚊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卡车发动机启动,平静驶上大院外简陋的郊区公路。穿过片片农田,路边树上有单调的知了声为我们送行。</p><p class="ql-block"> 那会的黄浦江既没有桥梁,也没有隧道,过江全靠缓慢的轮渡。军车可以优先登船,顺利抵达对岸后,直接驶向上海北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红旗飘飘、锣鼓声声。大都市似乎以某种隐形的方法举行着欢送仪式。</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是星期天 —— 1968年8月18日,毛主席首次接见红卫兵两周年。仍然停课的“老三届”为此在大上海的街头游行庆祝。长长的学生队伍,红红的革命口号。少男少女们举着热情似火的标语:</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的一代天骄——英雄的红卫兵万岁!”</p><p class="ql-block"> 大马路上大声呼喊的同学们不可能知道,在同一条街上前行的人群中,就有他们的同为“老三届”的同学。更不会知道我们瞄准的是南国国境 —— 此刻,该怎么理解新兵们难以想象的骄傲!</p><p class="ql-block"> 游行的孩子们,一队又一队,每队同一种颜色,同一句口号。走一段停顿一小会,同时换个造型。</p><p class="ql-block"> 军车隨之停停走走,乘坐在车上的我们被欢庆场景吸引,手忙脚又乱地指指又看看。</p><p class="ql-block"> 好在预留时间充裕,我们按时登上了上海——重庆的23次快车。</p><p class="ql-block"> 此前,该趟列车已停开数月。而隔日发出的本次客车,是恢复开行的第二趟。出行的旅客多,车票特别难买。我们作为军人购票,据说也费了点劲。</p><p class="ql-block"> 排队上车,烈日下的硬座车挤得满满当当,每个人都在密不透风的绿皮车厢里捂出来一身汗 —— 但新的征程在召唤,尽管都身着佩有红帽徽、红领章的军装,但是我们并没有什么闷热难受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车过柳州时下车。稍作停留后,转乘北京开出的5次特快。</p><p class="ql-block"> 车劳马顿三天多,终于抵达目的地凭祥。凭着威武雄壮的军装,我们直接通过了设置着两道安全检查门的火车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友谊关,我们来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8月23日下午,登上支队运输给养的数部军车。我们乘坐在驾驶室里,目不转睛地欣赏着奇异的广西风情。大约四点多钟,到达神圣的边境口岸。</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又一次感受到人声鼎沸——通向国门的道路两旁,一改人员稀少的静谧状态,站着队队堆满笑容的男女青年。他们高举红旗、展开条幅,欢迎兄弟部队——中国后勤部队六支队部分官兵胜利归来。</p><p class="ql-block"> 铁道兵战友们穿过拱城门,步伐坚定、动作整齐,欣喜回到母亲的怀抱。</p><p class="ql-block"> 群众欢迎的队伍里,口号声、锣鼓声、鞭炮声响成一片……。</p><p class="ql-block"> (这里还有一段插曲。赶上“热闹”的我们,一身全新的越式制装。无所顾忌地东张张西望望,仍然是怎么也瞄不夠。</p><p class="ql-block"> 因为将要出征,站立的位置就在进出国门的通道上。突然,大家不约而同地发现,随部队进关的大队人马中,有四个脸无面色、垂头丧气的汉子,被五花大绑地从面前经过。</p><p class="ql-block"> 正在好奇地往上凑时,一旁正在执行看守任务的战士严厉而小声地喝道:</p><p class="ql-block"> “ '败类'有什么好看的 !”</p><p class="ql-block"> —— 虽不了解是什么原因,但马上要过友谊关的此时此刻,面对大约过不了苦乐坎、生死坎的眼前现实,我们嗤之以鼻。也同时接受了一次角度不同的出国教育,很实在。)</p><p class="ql-block"> 为了赶时间,趁着回国队伍刚刚走完,七位年轻的士兵就列队走进关前广场。我们要在这里,向毛主席宣誓 !</p><p class="ql-block"> 誓词铿锵,飞向北京。准备散开的群众意外地由欢迎队伍临时变成了送行人群。他们自动地排成了长龙,安静地注视着即将踏上征程的中国士兵。</p><p class="ql-block"> 特别奇妙的是,晴空万里的老天爷,恰好在我们举起右手的时候,突然,一点没有预料地洒下瓢泼大雨。 </p><p class="ql-block"> 但仅仅一、二分钟时间,即是雨后天晴。我们宣誓完毕的刹那间,爆发出又一片真诚的掌声。</p><p class="ql-block"> 借着上海学生的游行庆祝和凭祥群众的列队迎送,让我们自认为“蹭”了两次关注度。而不期而遇的骤雨,恰好洗滌心灵,勉励走进援越队伍的新兵们义无反顾、奋勇直前。</p><p class="ql-block"> —— 此场此景,让人不感慨都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