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平房

王小庄

<p class="ql-block">图片 自拍+网络。向网络图片原作者致谢!</p> <p class="ql-block">农村的平房,记录着农村人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美好向往。</p><p class="ql-block">平房不像瓦房那样冬暖夏凉,而是冬冷夏热,但可以晒粮食,晒棉花,夏夜还可以用来乘凉。室内用来做仓库。那时候有不少人家都喜欢把临街屋盖成平房。</p><p class="ql-block">早年的平房,是土墙。在土墙上放上大梁,大梁上放檩条,檩条上钉椽,在椽上铺上苇笆。把熟石灰和炉渣加水搅拌均匀后,摊在苇笆上。接着是二三十个人,一字排开,蹲在上边,举起棒槌一样的槌平房的专用工具,一槌挨一槌,边槌边向后退。梆梆梆梆的槌声,彼此起伏,传到了左邻右舍,又穿过了大街小巷,甚至能传遍整个村庄,大家都知道了谁家在槌平房,走进一看,那些槌平房的人的衣服上和脸上,到处都布满了白色的泥浆。</p><p class="ql-block">槌了一遍又一遍。腿疼了,腰酸了。槌出浆了,用泥木(抹泥刀)打磨平就算完工了。</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平房不吃年代。好几年了,还会有原来没有烧透的小石子, 慢慢地膨胀,鼓起来。造成房顶漏水,木头腐烂,墙体变形。</p><p class="ql-block">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人的条件有所改善,平房变成了砖混结构。砖墙,水泥梁,水泥梁上铺预制板。预制板上是炉渣和电石灰搅拌而成的混合料。</p><p class="ql-block">一九九六年,我家的三间临街屋也盖成了平房。</p><p class="ql-block">墙体和水泥梁是请人干的。预制板是买好后请人上的。房顶是我和几个老师自己造的。</p><p class="ql-block">那是春天的一个星期天,我和我们学校的几位老师,先把电石灰炉渣在大铁皮上拌好,再在墙体上的架杆眼里穿两根铁棍,放好铁皮,采用接力的办法把混料撂到放顶上。摊成鱼脊梁样。用小石磙来回反复碾压,最后在表皮洒了一层水泥,等水泥充分浸润后,用泥木磨平,房顶就造好了。</p><p class="ql-block">我们学校的老师都来自农村,能吃苦,会干活,也干了整整一天。</p> <p class="ql-block">我家的平房盖好后,又垒了个梯子,安装了栏杆,上下十分方便。</p><p class="ql-block">六月初收回来麦子,背到平房顶上,用木锹摊开,每隔两小时再用木锹推一遍,一天就可以就能晒干,可以放心地装缸装圈了。</p><p class="ql-block">秋天晒玉米,晒棉花。还有晒芝麻和晒豆子的。</p><p class="ql-block">我家的六七千斤玉米,都是在平房顶上晒干后,把打玉米机抬上房顶脱粒,在房顶上扬干净后,或存或卖,十分方便。</p><p class="ql-block">在平房顶上晒粮食可以免受家禽家畜的糟蹋。只要挡住梯子,不用专门看管。可以腾出手来,干点别的农活。</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电扇还没有普及,更没有空调。降温主要靠手中的芭蕉叶扇。大人小孩都会说“小扇有风,拿在手中,朋友来借,不中不中。”</p><p class="ql-block">吃晚饭的时候,也是一天最热的时候。吸收了一天阳光的大地,这时开始释放热气,加上院子不透风,人人都是淋淋漓漓的一身汗水。或蹲或坐,一手摇扇,一手吃饭。慌慌张张地吃过饭,就会上到平房顶上乘凉。</p><p class="ql-block">高高的平房顶上,没有墙壁的阻挡,可以感受到夏夜风的清凉。一张凉席,一个枕头,一把扇子,舒爽惬意。一会儿汗落了,便开始了谈天说地,家长里短 ,数星星,看月亮,讲天上的故事。累了,听着夏虫的吟唱,不知不觉就睡着了,天刚蒙蒙亮,鸟的叫声,就把熟睡的人们唤醒了……</p><p class="ql-block">就连我家的小猫也是一吃罢晚饭,就顺着梯子,跑到平房顶上,跳上平房顶上的围墙,等待着我的抚摸与安慰……</p> <p class="ql-block">大概从两千年开始,村里开始盖楼房了。砖混机构,玻璃门窗。耧顶虽然还是平房,但已经是用钢筋网加水泥石子和沙子打的现浇。质量有了质的提高。</p><p class="ql-block">村里大多数人家已经没有地了,楼房也太高,家家户户都有了空调。也就没有人在平房顶上晒粮食和乘凉了。</p><p class="ql-block">有时候我还会想起当年的平房,甚至开始怀念当年夏天的夜晚,天当房,平房顶当床的乘凉生活。</p><p class="ql-block">我好想在平房顶上再睡一个夜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