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四川--古城与古镇

平衡木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古城阆中--</b><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风水第一城</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b>地处四川省东北部、位于嘉陵江中上游的阆中以风水见长,是和平遥、丽江、徽州齐名的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山水自然环抱,古城点缀其中,构成了阆中一幅绝佳的人文风景,被誉为“阆苑仙葩,风水宝地”。</p><p class="ql-block"> 发源于秦岭的嘉陵江进入四川,蜿蜒南行,在阆中转了一个180度的弯,古城就在“弯”中。阆中的地名,便是依据了这个独特的地理---四面山形如高大的门,因此被称作阆山;嘉陵江流经阆山之下,这一段江水名曰阆水,人们居住的城市,地处阆山、阆水之中,故得名阆中。</p><p class="ql-block"> 两次到阆中,第一次2012年,意犹未尽,2024年又一次踏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古城区2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域,有一大片保存完好的历史古建筑、历史遗迹和文化陈列,还有江对岸的红色文化纪念园。它们是阆中2300多年来丰富的历史文化见证和标志。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华光楼:</span>2012年乘班车到阆中,下车后见到的第一个景点就是华光楼。它紧靠嘉陵江岸,面临南津渡口,又名“南楼”、“古镇江楼”。华光楼始建于唐,在阎中现存的楼阁中建造最早,挺拔壮丽,精致典雅,是阆中的标志性建筑。但屡遭火灾,历代复修,现存为同治六年(1867年)所建。</p><p class="ql-block"> 华光楼高四层25.5米,底层为6米高的拱形门洞,供行人通过。四楼是古城最佳观景平台--“楼势凌霄汉登临望眼遥”,南北两面,嘉陵江水,丹青城廓,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华光楼上豪情对联--</p><p class="ql-block"> “津口渔灯辰桥车马看来阆苑古今</p><p class="ql-block"> 工部妙笔放翁豪情道尽嘉陵山水”</p> <p class="ql-block">  石拱门上还刻有当年红军标语“只有打倒国民党才好打倒帝国主义”、“苏维埃政府是工农兵的政府”。就是因为这两条标语,华光楼在文革中才免遭拆除。</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南津渡口</span></p> <p class="ql-block">  华光楼内外左右,系商贾云集的闹市。</p><p class="ql-block"> 2012年的古街</p> <p class="ql-block">  今日古街更繁华</p> <p class="ql-block">  阆中古城风水宝地:其四面环山,水绕三面,群山呈南朱雀、北玄武、东青龙、西白虎四象之式拱卫古城,形成了绝佳的风水格局,被历代的风水大师赞不绝口,在海内外享有“中国风水第一城”美誉。</p><p class="ql-block"> 顺华光楼沿街而上,大东街口有间“风水博物馆”,展厅中,摆放着阆中同治年间的“阆中治城图”沙盘模型。讲解员对风水的解说变得直观又颇神秘--“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这是四方之神”,而风水之中“宁可青龙高万丈,不可白虎抬头望”,即指城廓两边的环山应左边山高,右边山底”。 这次的阆中行,登上华光楼,远眺嘉陵江南岸,才对这一风水理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阆中古城的四方之神--“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究竟在哪里呢?风水学家说,城南的锦屏山即“前朱雀”,城北所依靠的蟠龙山即“后玄武”,城东的梁山是“左青龙”,城西的玉台山是“右白虎”。</p> <p class="ql-block">  风水馆里“选楼秘决”</p> <p class="ql-block">  在华光楼上向南眺望,只见群山延绵,隔嘉陵江水而围城绕,正中秀美的锦屏山于正南方,属“朱雀位”,其左右两边分别形成青龙蜿蜒,白虎驯伏之势…。(楼的角度有限,拍不到白塔山和玉台山)</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锦屏山上奎星楼:</span>正对阆中古城,放眼北望,前部青瓦鳞鳞,后部高楼林立,古代与现代,合谐共生,远处的蟠龙山脉是坚实的靠山;嘉陵江水从西浩浩奔来,一个圆弧绕城而抱,四面山峰,丹青墨绿,好一个山环水抱之城!(于2012年分片拍照)</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白塔山,</span>也叫梁山,位于阆中古城的东方,属“青龙位”。</p> <p class="ql-block">  白塔为古城风水塔,建于明代未期,坐落在号称“天下第一江山”--阆中城东嘉陵江对岸的梁山之巅。</p><p class="ql-block"> 白塔也叫文笔塔,高29米,有螺旋梯道91级,可登临凭窗从不同角度观览阆中风物。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上半部震断倾塌,在当年底就修复了。</p> <p class="ql-block">  白塔下方有观景平台,在阆中市区的东面,可以看到山环水抱的阆中市全景,但没有正对古城。</p> <p class="ql-block">  远眺城西玉台山上(白虎位)的藤王阁。</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天楼:</span> 是阆中古城的几何中心。中国古代“崇方”、“尚中”,所以中天楼位于城中东西南北主干道的交会处,这里是古城风水正穴。</p><p class="ql-block"> 以中天楼为中心, 阆中纵轴线南北方向,前对锦屏山案山,后对蟠龙山的龙脉;横轴线东西方向,是西大街和东大街。在纵横轴线交叉的地点叫做“天心十道”。古城其余街道均以中天楼所处的位置为核心,分东西、南北展开。</p><p class="ql-block"> 在东西、南北展开的各条街道上,历史文化、历史遗迹及文化陈列星罗棋布--</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川北道署 :</span>阆中2300多年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巴国就曾在此地建都。东汉末年,原巴郡改为巴西郡移治阆中。此后,阆中历代先后为郡、州、府、道治所,成为川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重镇。</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汉桓侯祠:</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即</span>张飞庙,是纪念三国时蜀汉名将张飞的祠庙,张飞曾镇守阆中达7年之久。因张飞死后追谥为桓侯,故名。</p><p class="ql-block"> 张飞庙最早建于蜀汉时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建筑风格独特,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第一道山门,山门两侧,各矗立“桓侯庙记碑”和“汉张桓侯祠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桓侯庙记碑</p> <p class="ql-block">  汉张桓侯祠碑</p> <p class="ql-block">  敌万楼:穿过山门之后是敌万楼、左右牌坊、厢房、大殿、后殿等建筑,墓亭和墓冢位于后园。敌万楼建于明代,为纪念张飞有力敌万夫之勇而名。楼高10余米,重檐歇山式屋顶。</p><p class="ql-block"> 一层大门上匾额“灵庥舄奕”,二层檐下是“万夫莫敌”匾,后面是“虎臣良牧”的匾额,楼的左、右两侧各有木牌坊一座。</p><p class="ql-block"> “灵庥舄奕”匾--庥:音xiū,舄:音xì,奕,音yì ,其整个含义就是“神灵佑护,光曜不绝”,或者说是“深仁厚泽,绵延不绝”。</p> <p class="ql-block">  虎臣良牧:张飞忠义雄威,诚贯金石,在阆中七年,以“虎臣良牧”著称,死后百姓慕其忠勇,建祠崇祀。</p> <p class="ql-block">  这是祭拜张飞的主要殿堂,大殿始建于蜀汉内塑张飞文像,是清朝嘉庆年间追封张飞为“桓侯大帝”的冠冕座像。塑像两边是长子张苞执蛇矛,功曹马齐捧丹书。</p> <p class="ql-block">  张飞塑像后面左右两壁,分别是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石刻。</p> <p class="ql-block">  墙上一个醒目的大大的“义”字,既含有与刘备、关羽的桃园三结义,也含有张飞的忠勇信义吧!</p> <p class="ql-block">  大殿后面有廊道,与后殿、墓亭相连,廊道的上方悬挂有“光复英武”、“泽被巴西”等多块匾额。</p> <p class="ql-block">  廊道的尽头是墓亭,古雅简朴,肃然卓立。墓亭始建于蜀汉,重建于清代。亭内立张桓侯墓碑,碑前塑张飞武身坐像。</p><p class="ql-block"> 亭柱一副对联:<b style="color:rgb(1, 1, 1);">上联“随先主逐鹿中原,北征南战,地只西川称帝业“,下联“剩残躯付诸荒冢,春去秋来,人犹千古吊忠魂”。</b>上联写张飞追随刘备一生征战,但实现统一全国的壮志未酬,英魂仍存遗憾。下联说他死后,此墓虽只埋了无头之躯,但人们纪念其忠勇的情怀千古不衰。</p><p class="ql-block"> 张飞无头之躯有一个民间传说--据说张飞被杀后,凶手范强、张达二人割下头颅,想拿到东吴献给孙权,作为进身之阶,他们乘船顺长江东下时听说孙权正向刘备求和,二人惊惶无措就把张飞的头抛入江中,浮到云阳地界被一位渔翁捞起,葬在云阳凤凰山麓。这就是张飞“头葬云阳,身葬阆中”的悲壮故事。</p> <p class="ql-block">  墓亭左右各有一下跪塑像,就是杀害张飞的凶手张达、范疆。</p> <p class="ql-block">  从墓亭道往墓园的圆形门。</p> <p class="ql-block">  青砖墓壁上镶嵌一块黑色的石碑,上刻“张飞墓”,并记载:“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为报被杀关羽之仇,起兵伐吴,命张飞率巴西兵到巴县汇合。临行前,副将张达、范疆杀害张飞,并携其头颅投奔东吴,张飞身躯葬于这里。……1700余年来,历代文武百官、文人墨客、中外游人皆仰慕其忠勇,常至墓前祭拜,至今香火不断。”</p> <p class="ql-block">  张飞墓呈橢圆形,坐北向南,东西宽25米,南北长42米,封土堆高8米,冢上林木葱茏,树木参天。</p><p class="ql-block"> 据说,墓上所有的树木都没有主干,连柏树都没有,很奇怪的现象,是否印证墓中张飞无头只有躯干?</p> <p class="ql-block">  张飞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东厢房是“为世虎臣”展馆,根据《三国演义》描写的张飞主要业绩制作的六组雕塑,包持“桃园结义”“义释严颜”“南郑夺粮”等,生动展示、赞颂了张飞人生重要经历和赫赫战功。</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状元坊:</span>在大东街往内东街的街心,有座装表秀丽、气势雄伟的三门牌坊,正中大门`上是“状元坊”三个大字,两边门的门额上分别填写了出自阆中的两位兄弟状元的姓名--唐朝的尹枢、尹极,宋朝的陈尧叟、陈尧咨。</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白塔山状元洞:</span>一块“出兄弟状元宰相处”的门额,没有在状元府大门上,而是在城东白塔山一个山洞的山门上。</p><p class="ql-block"> 状元洞又名读书岩,乃天然崖穴,左右石崖环抱。北宋左谏议大夫、阆中人陈省华为避世尘喧嚣,将其三个儿子送到此岩洞攻读,终于高中两状元一进士,官至两宰相一节度史,父子四人同朝,显赫一时。此岩也因此名声大振。</p> <p class="ql-block">  陈氏三兄弟--两宰相一节度史塑像。</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读书岩石刻,</span>为宋代以来的名人题刻,其中以宋真宗亲笔御书和苏坡所书“将相堂”尤为珍贵。</p> <p class="ql-block"> 苏坡书“将相堂”。</p> <p class="ql-block">  宋真宗亲笔御书“紫薇亭”。</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贡院:</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状元坊旁边的学道街上,坐落有川北道贡院。四川省会曾设阆中十余年,到康熙二年(1662年),贡院迁成都后,此处成为保宁府试院,目前是全国唯一能看到全貌的省级乡试考场。 </span></p><p class="ql-block"> 古代的考场之所以叫贡院,就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或国家的意思。在古代,凡是献给皇帝的物品叫贡品,唯独“贡院”是贡献人才的。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也是我国对世界的一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华民族春节老人、世界杰出天文历算学 --- 落下闳</span></p><p class="ql-block"> 这个地方叫落阳山,属阆中市桥楼乡,离阆中市区17公里。从剑门关回阆中的途中,已傍晚6点多了,司机主动提出再带我们去个地方,“想你们会喜欢的”。改走乡村公路,在一个山脚下又蜿蜒曲折上山,山顶上一片开阔的广场,广场中间立着一位仙风道骨般飘逸的老人雕像,这就是落下闳,远离我们已两千多年了。</p><p class="ql-block"> 看着雕像基座上的说明,不由得让我们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落下宏是世界上杰出的天文历算学家,他发明了世界第一台仰望星空的仪器--浑天仪,修订完善的历法叫《太初历》:一年分四季、二十四节气,正月初一为始,腊月三十为终。从此,中国人才得享“只看日历不看天,不误农时五谷丰”的便宜。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获得国际永久编号为16757号小行星命名为“落下闳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落下闳手拿窥管(曾误以是毛笔呢),仰望天空,神态庄严,似在探究宇宙的无穷奥秘。</p> <p class="ql-block">  春节,我国流传了数千年,但在各个时期各个朝代有不同叫法,时间也不统一…。时序节令混乱,不利于农耕社会百姓的生产和生活。</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元封年间,落下闳被征召入京,研制历法。他为主多年历算创制的新历,优于其他17种方案,被汉武帝采用,于公元前104年颁行。新历被称为《太初历》,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部完整的历法,首次确立了孟春正月为岁首,正月朔日为一年之始的历日制度。自此,“春节”以固定的节日出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今天,我们习惯尊称落下闳为“春节老人”。</p> <p class="ql-block">  落下闳在天文学、数学、农学上的一系列开创性贡献,被全世界学术界公认,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称他为“中国天文史上最灿烂的星座”。2004年9月16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将其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6757的小行星命名为“落下闳星”。</p> <p class="ql-block">  落阳山,周围地势高低错落,非常开阔,是古人进行天文观测的绝佳之地。据地方志记载,落阳山可最早见到日出,过正午而不阴,又最晚日落,落阳山因此而得名。现在山上还留存有很多观星遗迹。</p><p class="ql-block"> 据考证,落阳山的落阳村便是落下闳的出生地和隐居地,是阆中极为珍贵的人文宝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落垭庙离落下闳广场二十来米,是当地百姓为纪念落下闳而修建。这里地势较高,山下的田野、河流、房屋一览无遗。</p> <p class="ql-block">  落垭庙旁的古柏,据说已有千年树龄。</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红军烈士纪念园:</span>纪念园坐落在嘉陵江南岸的黄花山上,靠着西边与锦屏山相邻。</p><p class="ql-block"> (照片拍于2012年)</p> <p class="ql-block">  从山脚广场到山顶纪念馆的革命之梯,约20米宽的中间坡面上,有鲜花绿草构成的“一旗五徽”图案---一旗:红四军军旗;五徽:国徽、党徽、军徽、团徽、队徽。</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阆中红军纪念馆: </span>阆中是大革命时期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红四方面军长征重要出发地之一。1933-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阆中转站3年,2.3万阆中儿女参加红军,在册牺牲红军烈士7730名,共诞生9位将军、76位省军级干部。</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古镇黄龙溪</b><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悠悠水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 黄龙溪古镇,古称赤水,属成都市双流区,距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梁虞《荔鼎录》记:“蜀章武二年,黄龙见武阳之水九日,铸一鼎,象龙形沉水中。”千古一溪,因此得名“黄龙溪”。(章武是汉昭烈帝刘备的年号,章武二年是公元222年)。</p><p class="ql-block"> 史料记载,历史上的每个朝代,黄龙溪因发达的水系,都是军事、经济重镇--古蜀王国时期最后的军事据点;三国时期,诸葛亮的练兵场;唐宋时期,成都府水码头重镇,舟辑如梭,商家如云;清代是湖广移民进入天府腹地的水运码头;民国时期川江河运业迅速发展,黄龙溪更加繁盛辉煌…。</p><p class="ql-block"> 古镇历史悠悠,融合多种文化于一身,遗留众多历史文化与遗迹。凭借悠久历史,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筑群和深厚的民俗文化,这里是“四川省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AAAA国家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等。</p><p class="ql-block"> 慕黄龙溪的多个美名,我们从乐至县乘班车到成都双流客运中心,再转公交到达。</p><p class="ql-block"> 黄龙溪牌坊楼门不知道有几座?这里拍了5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黄龙溪古镇核心景区:</span>一湖两河六寺七街九巷,展现出古韵悠然的千古繁华,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码头、老街、小巷、老树、古庙等。</p><p class="ql-block"> 古街、古巷、古树、古庙、古堤堰、古民居、古码头、古衙门、古战场、古岩墓、构成黄龙溪的旅游特色…。</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晚加半天,匆匆过客,只在其中寥寥点卯,留影几张--</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古 街</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游船码头</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古 树</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锦江</span>绕城而流,前方的鹿溪河奔流而来,江河在此汇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乘游船游<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鹿溪河</span></p> <p class="ql-block">  鹿溪河岸上古寺庙</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东寨门:</span>位于黄龙溪千年古码头,是古镇著名景点。</p><p class="ql-block"> 黄龙溪古镇三国时代叫武阳,门前的河叫赤水。《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这句话被作为天命象征,诸葛亮率800大臣上言刘备称帝,于是刘备下定决心称帝。为了昭示立国乃天意,铸一鼎象龙形沉于黄龙溪府河中。可以说,黄龙溪是蜀汉的风水宝地。</p><p class="ql-block"> 此后诸葛亮南征,在此屯兵练兵,黄龙溪日渐繁盛。</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东门古码头</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黄龙溪古庙</span>六座,“一条街上三座庙,三座庙连着一条街”,为的是镇住黄龙溪之悍龙--</p><p class="ql-block"> 相传在2000年前,黄龙溪开始建集市,人流不息。但因位于两江汇合之处,常年水患,民不聊生。当年诸葛亮到此观一番察看,结合古镇地理和形状,发现古镇暗藏有一条悍龙,要除水患,必将镇之。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后人修建了三座寺庙,经历代重建,至今犹在。</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们所见顺锦江错落有致地排列龙头镇江寺、龙身潮音寺、龙尾古龙寺,再加上古镇六棵千年古榕树的万根千枝像铁链一样将悍龙锁住,才有了古镇的安宁与繁荣。特别是东寨门所在位置,正好是龙的前后爪所在处,显得更为重要…。</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镇江寺:</span>位于正街北首,与龙尾古龙寺遥遥相对,是千年码头王爷坎上的一座千年古刹,供奉镇江王爷杨泗以保平安(杨泗--世人称杨泗将军,镇江王爷,平浪王,平水明王和杨泗菩萨,中国水神),为旧时船帮祭祀集会的场所。寺前千年古榕,对面是锦江与鹿溪河的交汇口,锦江水清,鹿溪水褐,可见“黄龙渡清江,真龙内中藏”的景观,这也是“黄龙溪”地名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  寺前千年古榕树</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潮音寺:</span>坐镇古街当中,古称乐善堂,是一座尼姑庵。临街五间,供奉观世音大士和弥勒佛。古时上元会、中元会、下元会都在此举行供天道场,祈祷风调雨顺。大门北侧,供寺院护法神伽蓝神,南侧供龙身,也被视为土地公、财神、福神。</p><p class="ql-block"> 资料: 道教奉祀天、地、水三神,称为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这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因此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这三个节日都与道教文化有密切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上元节,也称元宵节;中元节,也被称为鬼节或盂兰盆会;下元节,也称为下元日,这个节日与道教文化的水官解厄有关,主要活动包括祭祖和祈求平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古龙寺:</span>位于黄龙溪古镇正街南首,坐西向东,是黄龙溪镇修建最早的一座寺。传说1800年前,黄龙祖师来此普化百姓脱离古海,曾于院中植两棵黄桷树,今已盘根错节树冠苍然。</p><p class="ql-block"> 古龙寺以古寺庙、古戏台、古榕树“三古”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成为一大特色,而成为各寺之首。</p> <p class="ql-block">  古寺正面看去,右边翘角屋檐的房屋就是黄龙溪另一个著名景点--三县衙门。</p> <p class="ql-block">  古 戏 台</p> <p class="ql-block">  古 榕 树</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县衙门:</span>黄龙溪又是三界衙门(华阳县、彭山县、仁寿县丿三县合署办公的衙门。衙门位于古龙寺内,始建于清代,初为总爷衙门,民国时期改为三县衙门。是历史上华阳、彭山、仁寿三县解决民事纠纷、经济纠纷、匪患困扰的地方,是现存的中国唯一的三县衙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衙门大门两旁有副对联:“黄龙穿山伸出龙爪抱鸡翅,白马临江勒转马头望虎岩”,联上的六个地名——黄龙、龙爪、鸡翅、白马、马头、虎岩,巧妙地包含了三县衙门的管辖范围。</p> <p class="ql-block">  中华文明,悠久绵长,一座座古城,一个个古镇,灿烂辉煌,都是中华文明的历史沉淀,凝聚了先古哲人的思想智慧,也饱含了先辈的质朴勤奋…,走进,探究,让我们在这纷繁光怪的世界中寻觅先人一路走来的初心,享受那份难得的宁静与安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