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始凿于北魏孝文帝 年间(公元493 年),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10 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 多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造像最多的石刻艺术宝库。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现存洞窟像龛2345 个,佛塔70 余座,造像11 万余尊,2800 余块碑刻题记。</p><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大石门</p> <p class="ql-block">龙门大桥,又称龙门石拱桥。建于1960 年,仿河北隋代赵州桥而建。是游客进入景区的第一个拍照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踏入这片古老的石刻圣地,仿佛踏入历史长河。山上窟龛星罗棋布,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穴中佛像造型各异,姿态逼真。或慈悲庄严,俯瞰众生;或安祥静谧,超凡脱俗;或威猛刚健,气势恢宏。这里的每一刀一凿都是历史的痕迹,每一尊佛像都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龙门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 %,唐代约占60 %,其他朝代仅占10 %左右。</p><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造像多为皇家贵族所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主要有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卢舍那大佛、孝文帝为冯太后凿古阳洞、兰陵王孙于万佛洞造像、李泰为长孙皇后造宾阳南洞、韦贵妃凿敬善寺、高力士为唐玄宗造无量寿佛等。</p> <p class="ql-block">潜溪寺,是进入龙门石窟看到的第一个大型洞窟。凿造于唐高宗年间(公元650 一683 年),高宽各九米多,进深近七米,,窟顶藻井为一朵浅刻大莲花。窟内供奉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神王,主佛是阿弥托佛。</p><p class="ql-block">据说在凿洞时,地下有源源不断的溪流因此得名潜溪寺。</p> <p class="ql-block">莲花洞,始建于公元525 一527 年,至今已有1500 年的历史,因窟顶刻有一朵巨大的莲花而得名。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污泥而不染。莲花硕大精美、世所罕见。据说人民大会堂的莲花顶就是依据此莲花设计而成的。</p><p class="ql-block">洞内拥有仅2 厘米高的最小佛像。</p> <p class="ql-block">陈抟“十字卷碑”,是宋代道教哲理大师陈抟所书的:“天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十字卷碑。是赞颂道家始祖老子的。碑面除上述十字,还刻有诗、文三段,皆为楷体。字如其意,书体笔法豪放潇洒,浑厚奇伟,历来为书法家所称道。</p> <p class="ql-block">万佛洞,建于唐高宗永隆元年(公元680 年,)由宮中二品女官姚神表和内道场智运禅师主持开凿的。洞内南北两侧整齐排列一万五千尊小佛像而得名,每尊小佛像的高度仅为4厘米,雕刻技艺非常精湛,是龙门石窟著名洞窟和保存最完好的洞窟之一。洞内还有主佛阿弥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的造像,构成了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之一。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p> <p class="ql-block">洛阳牡丹石,是龙门石窟人行路边的观赏石。天然形成,不可再生的稀有资源,墨绿色的底石,表面光滑圆润,纹路清晰,或白、或粉青色的花朵随意分散在大理石中,似牡丹点缀其间。国际石材界公认其为世界奇石。</p> <p class="ql-block">梅花玉,天然的梅花纹路,很特别。</p> <p class="ql-block">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代表性的洞窟,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开工于公元500 年,历时24 年,用工达到了802366 个。洞中造像完整,构图精美,纹饰多变,飞舞奏乐、栩栩如生的飞天……宾阳中洞是无数能工巧匠挥汉如雨,共同精心雕凿和建造的浩大工程,为后人留下了无与伦比的艺术瑰宝。</p> <p class="ql-block">伟大书法家褚遂良46 岁时的书法真迹《伊阙佛龛碑》,北魏名碑原物,高2 .88 米、宽1.9 米,是唐太宗笫四子、魏王李泰为其母长孙皇后所立颂德碑,同时开凿宾阳南洞,碑文由宰相散文家岑文本撰文、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褚遂良手书,刻于唐贞观十五年(641年)。 超级国宝。字迹模糊,有人说能看看这“贝壳”也是一个收获。</p> <p class="ql-block">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精湛的一组群雕。题记称之为“大卢舍那像龛,共有九尊主像。卢舍那大佛高17 .14 米,头高4 米,眉眼柔和,神态安详。服饰线条清晰流畅,顶冠华美。左一为二弟子阿难温顺、左二为普贤菩萨,盛装艳服,右一为大弟子迦叶持重、右二为文殊菩萨,还有两位雄伟、勇猛的天王力士等。</p><p class="ql-block">卢舍那意为“光明普照”。</p> <p class="ql-block">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盘坐在莲花台上,据说是根据武则天的相貌来雕刻成的。大佛头上的发髻呈波纹状,似一层一层小波浪垒成的,层次分明。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座造像,以神秘微笑著称,被国外誉为世界最美雕像。</p> <p class="ql-block">开阔的半山台地广场,游客行到此处,拾级而上,在卢舍那像前驻足仰望。那一尊尊佛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给人带来无与伦比巨大的心灵震撼。感受到人类智慧和艺术的无穷魅力。</p> <p class="ql-block">摩崖三佛龛,营造于唐武周时期。因武周政权结束而中辍,所留下的半成品是研究雕刻工序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的造像精工细雕,在规模技艺等方面都达到了空前完美的高度。</p><p class="ql-block">看那形态、服饰雕刻的多么精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与莫高窟和云冈石窟比较,雕像被风化,损毁较为严重,让人心痛,太可惜了。(四个石窟我只差麦积山石窟没去喽)。</p> <p class="ql-block">此番游历龙门石窟,感古人之智慧、叹圣境之奇妙、艺术之辉煌。在这里近距离观赏到卢舍那大佛的庄严、万佛洞的壮观、药王洞的精致……,每一座石窟都是一个独立的艺术世界。真是精神不朽,永耀世间,福泽后代。</p><p class="ql-block">剽悍勇猛的天王力士</p> <p class="ql-block">明堂即“万象神宫”于公元688 年建成,成为当时洛阳城内最雄伟壮丽的建筑,被焚毁于(762 年)安史之乱的战火。明堂是昔日一代女皇武则天理政、礼佛、生活,用于办公的宫殿。规模和复杂程度超过唐两京(长安和洛阳)所有宫殿,反映其设计与施工能力已接近或达到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平。明堂的形制及理念为北京天坛“祈年殿”所延用。</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明堂是2009 年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在紫微城遗址的核心区域精心重建的。共三层,底层为方形,四面各施一色象征四季。中层十二面,效法十二时辰。顶层为圆形,四周环绕九龙雕塑。</p> <p class="ql-block">步入大殿所见之处无不令人惊叹。穹顶、梁柱、墙壁、地面,以及各种器物和饰品,无不金光闪闪,色彩艳丽,展现出了大唐盛世的辉煌与瑰丽。</p> <p class="ql-block">明堂大殿金壁辉煌。</p> <p class="ql-block">武则天为了彰显她的皇权威仪和盛世宏图,在形制、结构、规模等方面,将明堂这一古代重要的礼制建筑,推到了一个不可企及的巅峰高度。她在这里登基、布政、改元、大赦、告朔、大赦……明堂顶上的九条龙,共同朝向一只金凤凰,寓意女皇驾驭天下。</p> <p class="ql-block">在如今复建的明堂里,还有1986 年考古发掘时的明堂基址,一个六圈八边形的夯土台基。中心为圆形的巨型大柱坑,逐层内收,坑底为四块大青石构成的巨型柱础,其中三块上面有圆形榫眼,柱石外围有两圈度线 。</p> <p class="ql-block">明堂内部设有不同功能区域,如宣明政教区域、祭祀区域及进行各种典礼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巨木,周长达到十围,作为斗拱梁架依附的主干,上下通贯。不仅增强了建筑的视觉冲击力,还象征天地之间的联系和宇宙的秩序。</p> <p class="ql-block">唐代骑兵,沿袭了魏晋南北朝和隋代的重甲骑兵模式。此后马具装逐渐被去掉,从而减轻了战马的负担,形成轻骑兵,以此发挥骑兵作为机动兵力的优势。战马上的骑兵则主要使用铁质的明光甲作为防御战袍。</p> <p class="ql-block">圣历二年(699 年)武则天因年事日迈,担心自己的儿子皇太子李显、相王李旦、与诸武梁王武三思等人不和,令明誓于明堂。</p> <p class="ql-block">武则天统治时期,“治宏贞观,政启开元”,开启了大唐盛世,正式称帝15 年(690 一705 年),再加从立为皇后与高宗共同执政,至唐中宗复辟,长达半个世纪之久(655 一705年)。其中48 年生活在洛阳,可以说武则天一生中最精彩的篇章,主要是在东都洛阳谱写的。</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的天堂建于 公元689 年,高度达到了312 .09 米,是世界古代史上最高的建筑之一。堂内供奉着巨大佛像,其小指中犹容数十人。是一代女皇武则天感应四时、与天沟通的御用礼佛圣地和弘扬佛教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如今遗址内的新“天堂”外观五层,但内部实有九层,彰显帝王九五至尊的无上地位。高达88 .88 米,外部仿唐风格塔式建筑,集遗址保护和展示功能于一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乘上天堂的电梯直达九层塔顶,居高临下,一览洛阳城、不远处的明堂、应天门。</p><p class="ql-block">此景为明堂。</p> <p class="ql-block">天堂的内饰富丽堂皇,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展示内容。多与佛教文化有关: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历程,再现武则天与洛阳、佛教的深厚渊源。</p> <p class="ql-block">天堂内壁画</p> <p class="ql-block">天堂、明堂全景图。高的是天堂,是昔日女皇武则天礼佛的地方,矮的是明堂,是武则天上朝理政、生活的场所。历史上的明堂要比天堂还要壮观,是史上体量最大的木构建筑,只是如今的复原只复原了曾经的一个顶部而已。</p> <p class="ql-block">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宫城一一紫微城的正南门,俗称“五凤楼”。建于隋大业元年(605 年),是当时朝廷举行重大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一座由门楼、垛楼和东西阕楼及其相互之间的廊庑为一体组成的“门”字形巨大建筑群,是隋唐两京考古发掘出的第一座宫城门阙遗址。这种建筑形制对北宋汴梁的丹凤门和明清的北京故宫午门影响深远,在中国都城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应天门以其宏伟的规模和精美的建筑风格著称,曾持续存在了530 多年,城楼上曾举行过武则天登基称帝等重要仪式。</p><p class="ql-block">登上应天门太过瘾了,遥望壮观的明堂和天堂,梦回千年。</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应天门是2019 年9 月在隋唐城应天门遗址,建成并对外开放的。有地上和地下部分,成为人们了解隋唐历史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应天门大厅内栈道壁画,全长600 米形象地描绘了隋堂时期的繁华景象。</p> <p class="ql-block">天堂、明堂、应天门这三个景点离的很近,可以一起去。此景为应天门。</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国家五A景区,著名景点有少林寺、塔林、初祖庵、二祖庵、达摩洞、三皇寨等20 多处。其中源自少林寺的少林功夫,不仅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享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的赞誉。</p><p class="ql-block">迎客僧,绿树丛中立着一尊身高数丈,双手合十于胸前的僧人塑像,迎接着前来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的游览特色:武则天为少林留下了《武则天诗书碑》,康熙皇帝亲笔题写的“少林寺”三个字,乾隆皇帝曾经在少林寺方丈室住过,题写了“天下第一祖庭”。</p><p class="ql-block">少林石牌坊,四柱三门,七楼。“嵩山少林”是著名书法家启功亲自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江泽民2004年 7 月6日来少林寺题词。</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武术馆建筑群,1988 年建成。有演武厅、练功房、少林禅武文化石刻画廊等。</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的斋堂叫欢天喜地。现在主要经营少林寺开发的禅修和武学方面的商品等。</p> <p class="ql-block">大肚弥勒佛</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山门,1974年 按旧制 重修。山门上悬挂的匾额,少林寺三个字为 公元1704年康熙御题颁赐的。</p> <p class="ql-block">古石坊</p> <p class="ql-block">古树名树参天。</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碑林,大多是唐宋以来的著名原始碑刻。有李世民碑,上面有他的亲笔签名。</p> <p class="ql-block">太宗文皇帝御书。</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是按照原来的图纸,1984 年在原址上重建的。也被称为“三世佛殿”、“琉璃大殿”,是全寺佛事活动中心。这里是人流最集中的地方,香火鼎盛,,游客们都会来到这里的。</p> <p class="ql-block">锅沿上铸有“万历四年十一月少林禅寺常住造大锅一口,重一千三百斤”字样。这口锅在当时是最小的一口锅。反映了少林寺在明代达到鼎盛状态。</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院子里一口被人群围观的大锅,口径1 .68 米,周长5 米,锅外壁铸有五个锅耳,以利启动。是当时少林寺寺僧用来炒菜的大锅。为了适应大锅的使用,少林寺的僧人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烹饪技巧,即“倒挂金钩”,他们在炒菜时将身体倒挂在房梁上,用脚踩着绳子进行操作,这种技巧不仅展示了少林僧人的身体平衡能力,也体现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修行精神。</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p> <p class="ql-block">隐藏在嵩山之中的少林寺塔林,是历代高僧安息的墓地。是世界遗产。现存有248 座佛塔,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 ,数量最多,建塔时代最全,跨越朝代最多的一座古塔群。集古代砖石建筑,雕刻,书法,绘画艺术之成,被专家学者誉为是古塔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现存的塔林覆盖唐宋元明清各时代,塔林占地面积近两万 米,高低不同,姿态各异,圆的是武僧、方的是文僧、又方又圆的是文武兼修,巍为壮观,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每一座塔都承载着一段故事和历史背景,等待着你去探索和发现。</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嵩山少林寺不值得去, 我想说,看风景不能只看颜色,剥去外皮看文化、看历史、看生存、才能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郑州标志性建筑:二七罢工纪念塔,建于1971 年,是为纪念1923 年2 月7 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运动,发生2·7惨案中牺牲的英烈而修建的。塔身呈双星并联式,高63 米,共14 层,塔尖挺立着一枚五角星,是中国革命斗争的象征。塔顶有钟楼,六面直径2 .7 米大钟,整点报时《东方红》乐曲。</p> <p class="ql-block">二七纪念塔现名为二七纪念馆。走进塔内历史的画卷缓缓展开。那些珍贵的“二七”大罢工的历史文物、图片、文字、资料,生动地呈现在眼前,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这是永恒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总理评“二七”。</p> <p class="ql-block">游客留言。</p><p class="ql-block">“不到二七塔,就等于没到过郑州”。足见二七塔在人们心中的地位。</p><p class="ql-block">登塔可俯瞰郑州全貌,感受这座城市的繁华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郑州玉米楼,由上海绿地集团下属企业投资22 亿元人民币,于2006 年开工,2011 年建成,以其奇特的外形闻名于世。宛如一颗矗立在郑州大地上的金色玉米,成为了城市的新地标。高280 米,共58 层,在塔顶的58 楼观光厅可以观赏到整个郑州城的美景。这里不仅是一个景点,更是一座富有内涵的建筑,展现了郑州历史文化的厚重底蕴。</p> <p class="ql-block">郑州中原福塔,又名河南广播电视塔,是一座高388 米的全钢结构电视发射塔。塔座为鼎形,寓意鼎立中原;塔身为古代乐器组合“编铙齐呜”象征着中原福塔的通讯传播功能。</p> <p class="ql-block">电视塔巍然耸立在一片碧涛松林之中,在高耸入云的天空,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辉煌与繁荣。从地面仰视,电视塔像一尊竖立旋转向上、自然腾跃、飘逸飞舞的凝固礼花。在2012 年荣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是一座集广播电视发射、旅游观光、餐饮休闲等多功能的商业艺术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坐电梯直达99 层观景台,享受开阔的视野,看不同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观赏到郑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p><p class="ql-block">美篇,河南行到此粗略整理完毕。岁月悠悠,愿友友们通过美篇与我同享出游的喜悦,不负时光不负己,欢喜渡余生。(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