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好风光

马文英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同古城墙位于大同市中心区域,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为国家AAAA级景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同城筑邑历史悠久,雄伟壮观,早在作为北魏拓跋氏的都城时就已经修筑有规模宏大的城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城池边的秋海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昙曜法师,‌北魏时期的著名高僧,被誉为‌云冈石窟的开凿者,他的生平事迹和贡献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武州山南麓,是中国著名的石窟之一,被誉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它的由来和历史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具体开凿时间从公元453年开始,历时约150年,直到北魏正光年间(520-525年)完成。云冈石窟的开凿始于北魏皇始三年(398年),当时北魏皇帝‌拓跋珪将都城从盛乐迁至平城(今大同市),武州山成为连接盛乐与平城的重要通道。文成帝即位后,在沙门统昙曜的主持下,于武州山开凿石窟,以弘扬佛法,象征皇权的神圣与永恒。云冈石窟的开凿历时约60余年,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最终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石窟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云冈石窟的开凿不仅反映了北魏王朝的政治雄心,也融合了印度、中西亚艺术元素以及希腊、罗马建筑造型、装饰纹样等,展示了与世界各大文明之间的渊源关系。云冈石窟以其雄浑刚健的造像风格和精湛的雕刻技艺,成为佛教艺术的瑰宝,并于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云冈石窟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9000余尊,是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的瑰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脚下,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背景的寺庙。它的建筑风格独特,始建于‌北魏后期(公元491年),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悬空寺不仅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地理位置而闻名,还因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说而备受关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悬空寺原名“‌玄空阁”,其中的“玄”取自中国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来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上,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木榫卯结构历经1500年的风雨侵袭仍巍峨不倒。悬空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以其“奇、悬、巧”的特点被誉为“‌天下一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悬空寺的建筑风格和选址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和美学。寺庙背靠陡峭的悬崖,面临深谷,整个建筑仿佛悬浮在空中,给人以如临深渊的险峻感。悬空寺不仅是佛教、道教、‌儒教的圣地,也是三教合一的独特体现。寺内供奉着佛教、道教和儒教的诸多神像,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悬空寺的建筑特色非常独特,它是依靠几根木柱支撑在悬崖上的,这些木柱并不是直接插入悬崖中,而是通过一种特殊的结构与悬崖相连,这种结构被称为“悬臂梁”,它可以使建筑在悬崖上保持稳定。悬空寺的建筑风格和选址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和美学,背靠陡峭的悬崖,面临深谷,整个建筑仿佛悬浮在空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悬空寺不仅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地理位置而闻名,还因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说而备受关注。它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庙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感受其千年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恒山位于中国山西省,是五岳之一,也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恒山北靠太岳、南靠东岳,东侧是华山、西侧是嵩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恒山景区总面积约为141平方公里,其绵延的山脉充满着神秘和壮丽的风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恒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据历史记载,恒山最早被开发利用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而史前时代的文化遗址也在恒山附近发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恒山自古以来就是佛教活动的中心之一,被誉为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之一。在恒山上有许多古庙寺,如始建于唐朝的恒山须弥山百尺塔等。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徒会前来朝拜和修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恒山以其独特的文化和历史遗产而闻名于世。在恒山上有许多古建筑群,如恒山宫、圣灵寺等,这些古建筑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珍贵遗产。此外,恒山还有很多文化景点,如与佛教有关的石刻和古代壁画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恒山的山峰壮丽而险峻,有许多著名的山峰,如南天门、北天门、摩星岭等。这些山峰高耸入云,形状独特,给人以巍峨壮观之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排了一个多小时队,终于坐上了缆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乘了15分钟缆车,到达景区登峰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远远望去,最高点的小亭子距离恒顶不远了。我们朝着这个方向攀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应县木塔始建于辽清宁二年,金明昌六年增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世界上现存最高的纯木结构建筑,采用榫卯结构,没有使用铁钉,双层框架和复杂的榫卯结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应县木塔的文化与艺术价值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研究古代建筑技术和佛教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西北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应县木塔的旅游是感受古代建筑的魅力,探索古代匠人的智慧和技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应县木塔的保护与维护抗震避雷的科学特性,在遭受地震和战火洗礼依然屹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应县木塔,本名‌佛宫寺释迦塔。它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塔式建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木塔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外观为五层六檐,内部实则包含九层,其中四个为暗层。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重约2600多吨,且全塔无钉无铆,展现了精巧绝伦的建筑技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应县木塔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并在2016年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成为世界最高的木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然而,这座千年古塔也历经了不少磨难。近代战火中,它曾中弹200多发,被炮弹击中12发,但幸运的是炮弹未在塔中爆炸。然而,1933年的一次错误修复导致木塔结构发生改变,人为损毁严重,木塔整体出现倾斜。尽管如此,应县木塔依然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同市文瀛湖畔,矗立着一组造型独特的建筑——大同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大剧院,它们共同组成了大同市醒目的文化地标。博物馆建筑融合大同火山、云冈石窟、龙壁文化等元素,呈相互盘旋的双“S”造型,宛如行将腾飞的巨龙,也寓意民族融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同市博物馆前身为1959年开放的大同市文物陈列馆,1963年更名为大同市博物馆。新馆2014年底对外开放,占地面积5.1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余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17万余件,包括石器、陶瓷器、铜器、木器、书画、文献、化石、壁画等,其中珍贵文物2.2万余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总馆设有基本陈列“天下大同”和专题展览“大同恐龙”“梵语清音”。基本陈列分为“沧桑代地”“魏都平城”“辽金西京”“明清重镇”四部分,将大同自远古至明清的历史娓娓道来,重点反映本地区民族融合的发展历程以及由此带来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繁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北魏时期,碑刻兴盛。魏碑书法上承汉隶,下启唐楷,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