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净莲寺春秋 </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家乡令狐庄</p> <p class="ql-block"> 作者:薛喜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山西忻定盆地的中部,忻州古城的东北方向二十二公里处,忻金公路旁,有一个特别的村庄——令狐庄村。为什么说它特别呢?单就这个村名就够特别的了,它是以“令狐”这个不多见的复姓命名的。现在此姓全国约有四点二万人。据一些历史资料记载,最初这里居住的就是令狐姓的人,所以村名就叫令狐庄。说起令狐这个姓,源出于姬姓。令狐本来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地名,据《水经。冻水注》载:令狐即猗氏地(今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的西方),周文王姬昌之子毕公高的后代魏颗得了胜仗,晋景公把令狐一带赏赐给他做封邑,魏颗之子魏颉以封地为氏,称令狐颉。此姓至今已经有23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村中没有令狐姓的人居住了,以薛姓居多。薛姓是于明朝洪武初年从朔州马邑迁居而来,至今已经有六百余年。 现在全村有户籍人口二千零四十五人,耕地五千九百亩且都为上水良田。 这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气候宜人,是人们十分宜居的地方;这里风景优美,一步一景,从村北的万佛塔鸟瞰村庄,那分明就是一幅优美的水墨画卷。村人真幸运,有如此美好的家乡啊!这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还有多处文物古迹分布在村中,叙述着往日的辉煌。村子现为忻府区历史文化特色村。在村中心的古山门前广场北面,坐落着一座古庙——五岳庙,又称泰山庙。村子的北面还有一座名刹——净莲寺,寺内还有一座高塔——万佛塔。</p><p class="ql-block"> 从忻金公路与令狐庄的外环路交叉路口能清晰地看到村北耸立着一座高塔,那就是万佛塔。佛塔坐落于净莲寺的第四进院即塔院内。它的存在使净莲寺这座镶嵌在令狐庄大地上的明珠更加璀璨夺目。而净莲寺的存在已使令狐庄这个忻州城北乡本来名字就特殊的村庄很特别的了。让我们走进这座名刹吧!</p> <p class="ql-block"> 五岳庙(又称泰山庙)正殿</p> <h3> 万佛塔</h3> <p class="ql-block"> 《净莲夕照 》 梁兴国摄</p> <h3> (净莲寺远眺)</h3> <h3> (汉白玉大照壁)</h3> <h3> (山门)</h3> <h3> (净莲寺)</h3> <h3> (钟楼)</h3> <h3> (鼓楼)</h3> <h3> (天王殿)</h3> <h3> (天王殿天王)</h3> <h3> (大雄宝殿院)</h3> <h3> (大雄宝殿院大香炉)</h3> <h3> (大雄宝殿)</h3> <p class="ql-block"> 一、净莲寺建寺缘起 </p><p class="ql-block"> 当你走近净莲寺山门前广场,首先会被巨型的汉白玉“南无阿弥陀佛”照壁所震撼。进入广场,巍峨的山门和古朴的牌匾《净莲寺》会使你的内心多一份肃穆和宁静的感受。净莲寺始建于民国二十八年,原名《念佛堂》,一九八五年改名为《净莲寺》。原址在村西北一隅的一个一亩大的院落,一九九二年在村北的现址开始扩建。从山门进入第一进院,首先看到的是高高飘扬的国旗。旗杆后面就是天王殿了,进入天王殿,四尊天王塑像威武雄壮,给你一种气势磅礴之感。穿过天王殿就是大雄宝殿院。院内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大香炉了,袅袅香烟缭绕的寺院仿佛就是人间仙境。此院主要建筑是大雄宝殿。雄伟壮观的宝殿上最引人注目的则是由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牌匾《大雄宝殿》。汉白玉雕花拦杆围绕着平台上分立两通石碑,记录了建寺缘起和善人功德。东侧平台上的碑刻是《碑序(一)》,西侧的则是《碑序(二)》。</p> <h3> 《净莲寺建寺缘起碑序(一)》<br> 茫茫大千滔滔世道奔腾不止,瞬息万变惟道法不变,源远流长滚滚向前,由汉末至今东流震旦立千年览其三藏十二部经典,高深圆融博大精微浩如烟海。它与中国老莊儒学互补互融,形成以儒释道为主体东方哲学思想。它引入佛教文化艺术中的禅林梵刹、精舍祇圆、函盖塵寰无处不有,而今何存嗟悲呼哉。<br> 曠观百年沧桑之变蒙遭劫远,庵观寺院多为沦落。古之三里一庵,五里一寺,何时再创世,难以人愿。而为文明曙光由此升起,佛门崛起,正法久住它将人类精神带入全维空而终归彼岸。<br> 净莲寺始于公历一九八五年孟春,寺立于村内原念佛堂。僧人深感道场小难以聚众,弘法创禅林非同小可。财源渺茫,地归国有,时势艰难,民有余悸,缘从何生,惟众僧以苦修接等机缘。<br> 九二年善缘萌生,令狐村将北荒原一公顷施舍做建寺用地。由荒原开业倍加艰难,无人员缺匠工,经济指而无望,参建者多以行商过市教而不云。困难重重,唯主持宏观千古,知创业艰辛非曲折事难成,誓把这块默默无开之地建成壮严宝刹弘大法于无际。其苦心感动诸善信既当代高僧久住太原崇善寺佛制法师,随所行处盡是如来培圆之地。<br> 佛制法师祖籍忻州南高人,生于一九二零年。出身名门,从小笃信佛法,遁入空门,一九四九年毕业于青岛佛学院。在历史变迁中尝盡娑婆之苦,亲临目睹寺院变迁伦理失落,而今大千世界重光师之怀古兴沧桑之感抚今起薤露之悲为净莲寺筹建不遗余力化缘。把并州千名弟子引进本寺结缘施奉其资不足,向北国南天善男信女致函,并向原青岛佛学院旅居海外诸大德求援一一给予资助详名列后。会涓流瀛渤积,片石成须弥经大师接转善缘十五万余,其助法宏扬最后五層殿院落成,铺平道路创古今之奇归功垂千秋凡同大师施奉者,不论众寡金无虚弃福有攸归同证菩提。<br> 净莲寺住持寂常大师<br> 公元一九九六年仲春立</h3> <p class="ql-block"> 《净莲寺建寺缘起碑序(二)》</p><p class="ql-block"> 丙子年仲春,风和日丽、天花曼雨、大千生色;百业俱兴、物质飞速增长、民生欣欣向荣;中华飞腾开创新纪元,世人无不瞩目。净莲寺适逢天道难得机缘,得以长足发展誉满神州大地,其缘何由佛轮常转余受托立文记之。</p><p class="ql-block"> 净莲寺原名念佛堂,令狐村西北隅。民国二十八年,薛吉善将自己空院施舍避难回故里成真老和尚立佛堂用。</p><p class="ql-block"> 成真法师俗名薛喜生,生于光绪十三年四月初八。法师幼年聪慧喜读书,所学过目即知,诗书琴画无不通晓。徒政多年,明断公务暗修道妙,失志不婚,民国十八年忻州三佛古寺落发为僧,多与高僧来往。抗日战前为雁门镇边寺方丈,领众弘法历经数载。七七事变华北沦陷法师归祖籍立念佛堂,潜修默念、普植善根、了脱生死。一九六四年八月在念佛中端坐含笑而归。</p><p class="ql-block"> 法师园寂后留给寂常大师茅屋不挡风寒,寺境空空如洗。世道艰难,风雨漫天,视野茫茫,缁素不分。僧归俗,作孤舟随浪飘摇,历经无数曲折,恒守道法,行操不易,以信念为第一,苦修等待寒夜的黎明。</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零年劫后春天来临了,信仰得以自由,僧众聚集。多蒙住地村镇领导支持以及周围村庄善信者,发心资助。僧众昼夜六时行持佛法大展宗风光扬道法,承众愿改念佛堂为净莲寺,名蜚中外。颇感梵天地释诸佛菩萨加被默佑化导辅佐,在此开历史先河在本村施给土地,东西六十米宽,南北一百九十米长。荒原上建起四进五層殿院,系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藏经楼、配殿、有加蓝殿、平祖师殿、观音殿、地藏殿、以及僧人安养院,共七十余间殿堂乃砖木石混合结构。投资五十余万元,形成殿宇雄伟、寺容庄严、僧众云集,名扬海内外,觉路光明、人天共仰、佛缘无际、绵绵相传。</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三年七月十八开光法会时中午十一时许,观音菩萨空中显相,使所有在场者无不惊奇,不约而跪拜,其景壮观,今感菩萨显相改寺制为十方丛林望诸山大德高僧来此佛阐教利生。</p><p class="ql-block"> 忻州市曹张乡令狐村净莲寺</p><p class="ql-block"> 住持释寂常大师</p><p class="ql-block"> 监院释寂光大师</p><p class="ql-block"> 公元一九九六年仲春立</p> <h3> (大雄宝殿菩萨)</h3> <h3><br> (大雄宝殿罗汉)</h3> <h3> 一跨入大雄宝殿,五尊坐北向南端坐,神态端庄典雅、面目慈祥宁静的菩萨塑像就会映入你的眼帘。而分立大殿两侧的十八罗汉则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也会很快引起你的注意。站在每尊罗汉塑像对面则会感觉它在和你交流。</h3> <h3> (三圣宝殿便是西天院)</h3> <h3> (三圣宝殿)</h3> <h3> 二、成真法师与念佛堂<br> 绕过大雄宝殿就来到了三圣宝殿便是西天院。此院可不一般,除了蔚为壮观的重檐歇山顶的三圣宝殿外,还有大院的东北角本寺师祖成真法师的汉白玉园寂塔。塔身形状优美典雅、浮雕精美绝伦。塔正东的石碑所刻就是大师的生平了。</h3> <h3> (成真法师汉白玉园寂塔)</h3> <p class="ql-block"> (成真法师手书的医书及本人照片)</p> <h3> (成真法师手书的经书)</h3> <p class="ql-block">(文物提供者:成真法师侄重孙薛大青先生)</p> <h3><br> 《净莲寺师祖成真和尚与<br> 令狐念佛堂缘起始末》<br> 大师祖籍令狐村,俗名姓薛名喜生,生于一八八二年。从小好学,多闻诗书,礼仪皆通。民国初年,在内蒙从事教育。成年失志不婚,因时局乖舛迫低故土,蒙生出家之念,皈依普渊法师。于民国十八年,在忻州金洞寺下院城内三佛古寺千花戒壇受大戒后各处云游,在雁门关镇边寺住持数年。又去西北方青龙寺住持六年后回村安居,当时是民国二十八年。随后有本村居士薛吉善先生将自己祖遗宅地一亩施舍于念佛堂。当时有靳戌年、薛小六、胡庆宝师父、老存先、薛成元、靳黄贵、王铁舟等众居士、村人盖正房六间,为成真大师久住念佛。在一九四六年,有徒孙寂光与大师共居一起,一面劳动一面护持大师老年。一九五八年徒孙寂常法师亦从三佛古寺转入念佛堂护持大师。一九六四年八月初九大师身感不适,端坐数日寂然坐脱而化。正值村外挖渠道数百工人前来观礼,大师面容如生,并无病苦之状。众解叹为希有,大师定生西方矣,数日后,有徒众居士等音乐伞盖送往坟间盖塔供养。<br> 时在公元一九八六年,有徒孙寂常作为多智并将念佛堂更名为净莲寺扩建于村北 ,成为现在名闻各地丛林道场净莲寺。</h3> <h3> 三、居士薛吉善先生与念佛堂<br> 薛吉善先生,字永正(1893——1972),令狐庄人。其父曾在内蒙古集宁、丰镇一带做生意,所以先生童年、少年时期得以在私塾读书,从而有了一定的文化。从村里发现的一些墓碑上可见“书丹者薛吉善”的字样。家中还藏有很多古书并且老年时期也是与书为伴,先生是当时村中少有的文化人之一。中国古代寺庙是文化的主要载体。先生作为当时当地的文化人,看到回乡的成真法师没有居所更没有念佛之处时,慷慨解囊把自己位于村西北一隅的一处院落捐献出来建念佛堂(净莲寺的前身),以便佛教文化在令狐庄传播、扎根,也便于村人学习交流其它文化。先生也自己开有私塾,教书育人。他的子女、侄子女、外甥大部分生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但是都有一定的文化,这都得益于先生开的私塾了。<br></h3> <h3> 三圣宝殿内供奉着三圣的塑像。塑像庄严华贵、面容雍容安祥,使人肃然起敬。身置其中你会感到整个大殿内庄严肃穆,好一个佛国世界。在这里我真正体会到了“三圣宝殿便是西天”的含义。</h3> <h3> (万福塔)</h3> <h3> (万佛塔与三圣宝殿)</h3> <h3> 一进入塔院,你自然会抬头仰望佛塔,但是目不可及啊!佛塔共十三层,高五十六米。塔内供奉有一万尊铜佛,故名“万佛塔”。实际是“万福塔”,给人们送福的塔。塔的一层供奉着一尊五米高的铜佛。每一层的顶部都装饰着各式各样的彩灯,给塔内营造出各种各样的气氛。使的在塔内的感觉是佛光普照或宁静超尘。从塔上鸟瞰村庄整个一个天上人间,从而作为令狐人的那份自信会由然而生。</h3> <h3> (万佛塔菩萨)</h3> <h3> (佛光普照)</h3> <h3> (宁静超尘)</h3> <h3> (遥望家乡)</h3> <h3> 四、我与净莲寺<br> 我十四岁离开村庄外出求学,后来又远离家乡参加了工作,但由于我的祖辈与净莲寺的特殊联系,所以我从小到现在对其一直关注着,这样关于它的故事我还是能讲出一些。<br> 民国二十八年捐出院落建令狐庄念佛堂(净莲寺的前身)的薛吉善先生就是我的爷爷。听我爷爷讲,念佛堂建立初期的那些年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佛教活动频繁,善男信女云集。因为当时它是有文化的人集中的所在,所以每年春节前一进入腊月,这里就有人张罗着给村里人写春联了!因为那时候不像现在能很容易买到现成的春联,另外村里大部分人没有文化,所以去佛堂让写春联即成习惯。我爷爷也是书写者之一。到了六十年代,佛教活动作为封建迷信被禁止,佛堂的僧人也成了村里的普通社员,与其他社员一道参加劳动。我记忆中,当时佛堂住的和尚就是现在的寂常大师,他的俗名叫“毛毛”,在集体的菜园子里劳动。因为佛堂在村西北,而菜园子在村南偏东,我家在村中,所以他上下工常常路过我家大门口,所以见面是常事。寂常大师对人和颜悦色,说话语速快,眼睛很明亮。我小时候经常跟着我爷爷去佛堂玩耍,常常听大师讲佛教等方面的知识,感觉他知识很渊博。有一次他说:“人来到这个世上就是受难来了,赎罪来了,所以要修行。修炼成功,将来就能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也就再不用受苦受难了。也就是要信佛,念佛。”当时我十来岁,受学校教育后形成的认识是:这些是封建迷信,所以还常常和他辩论。现在想来,那是少年的一种纯真,不能简单地说我的行为的对错,也不能对我的观点对错加以评判,不过现在想来还是感叹学校教育功能的强大。<br> 当时的念福堂有正房六间,院子是一般人家的二倍,所以我感觉很大。西边一间房子是起居室,东边一间储物,中间四间连起来是一个大厅,就是念佛的场所了。我去那里玩耍时正是禁止佛教活动的年代,所以大厅的门总是关着,这样大厅对于我一直是个神密的存在。我记得有几次偷偷地从门缝里往里看,由于光线暗,所以始终没有看清里边是否存在佛像,但是有佛龛,当时的感觉是对那个场所好奇加害怕。<br> 进入一九八零年代,宗教信仰及活动不再受到限制,寺庙等也作为文物加以保护了。念佛堂逐渐恢复着佛教活动,和尚“毛毛”的称呼也变为“寂常大师”了,善男信女也多了起来,念佛堂又恢复了往日的兴旺。我的大哥,也就是薛吉善先生的长孙,还有我家对门净莲寺师祖成真法师的侄孙,当时他们二十大几岁,对信仰佛教这个事情感到新鲜,另外我们两家都与佛堂的关系源远流长,寂常大师就把他们两人收为俗家弟子。我大哥法名“照祥”,成真法师侄孙法名“照卯”。同时还有很多外村,外地的人士来此处出家、修行,这些现像表明念佛堂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一九八五年孟春,寂常大师承众愿改《念佛堂》为《净莲寺》,随后在村里的支持下,在村北异地扩建,这样就有了今天的名刹——令狐净莲寺。<br> </h3> <h3> 令狐庄村这个古老的晋北乡村,这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共存;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进入村庄常常会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而净莲寺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令狐庄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它使的我们每一个令狐人又多了一份“家乡自信”的情感。<br> 写于二零二零年六月二十六日</h3> <h3> 【作者简介】薛喜祥,1962年生,山西忻州市忻府区人。1982年毕业于忻州师范学院。1982年至1985年在偏关县工作,现为太原62中数学高级教师。近年致力于家乡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宣传,代表作有:《山西令狐庄的北京知青记忆》(发表于《忻州文化》杂志);《我与阴窝沟村》、《那年,我任教山乡中学》(发表于《偏头关》杂志)等。出版回忆文集《岁月如歌——致青春》。</h3> <h3> 二零二零年六月二十六日制作</h3> <h3> 再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