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乡宁古碑文考释系列</p><p class="ql-block"> 《重建文庙碑记》解析</p><p class="ql-block"> 宋知县 刘舒</p><p class="ql-block">简介:</p><p class="ql-block"> 原碑遗失,今已不存,碑文辑选自民国《乡宁县志》。</p><p class="ql-block">碑文:</p><p class="ql-block"> 重建文庙碑记</p><p class="ql-block"> 鲁国圣人,垂教后世,天下孰不闻焉。凡设学校,树志石,缝掖称论者众矣。此不复书。首善始京师,宇内郡邑承风建祠,俾春秋奠献有归礼,仰其貌而导民化俗,渐仁摩义之本源也。乡宁,慈之古邑,以附河水患,公私务改邑为诉。皇祐三年,始遂其请,寻卜鄂侯故垒而迁置焉。邑地接原壤,民乐其居。舒是岁被命理兹邑,授署越三日,恭谒先圣之故祠。观其宫宇隘陋,加之墮颓不堪其忧。会此移邑,乃于传舍后卜得隙地余亩,可为基址。于是鸠工度材,诹日经营。遂命他山伐其木,埏埴陶诸瓦,日番公隶版筑外垛,先构中殿,次及两庑。栋梁合度,丹獲不华。至于绘塑圣哲,尽出官缗,儒宫一成,不劳民力。噫!素王之道,后人规之以安邦,奉之以训俗,黔庶日用而安作。邑君子升其堂,睹其仪,无忽诸道教焉。苟道教不尊,何用庙为?深可戒哉。舒才琐无识,滥膺字人之任,勉述芜辞,愧刊坚琰,聊载移建之月日云尔。</p> <p class="ql-block">词语解释:</p><p class="ql-block"> 1. 文庙 文庙也称孔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等,是专门用来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文庙的建立体现了历代王朝对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尊崇,将其作为国家大事来办理。文庙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规制高大,建筑技术与艺术精美,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文庙的建筑布局和设计体现了儒家文化的精髓,通常包括影壁、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等主要建筑,以及配殿、碑亭等辅助设施。文庙不仅是祭祀孔子的场所,也是古代官府学堂的所在地,发挥着教化作用,是每个读书人的圣地。</p><p class="ql-block"> 2. 鲁国圣人 指孔子。</p><p class="ql-block"> 3. 孰 谁。</p><p class="ql-block"> 4. 缝掖 本作缝腋,是儒者之服,又代指儒者。掖,通腋。</p><p class="ql-block"> 5. 渐仁摩义 用仁义感化教育百姓。渐,浸润。摩,磨砺。语出汉书董仲舒传: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谊,古同义。</p><p class="ql-block"> 6. 皇祐 北宋仁宗年号,自1049至1054年。</p><p class="ql-block"> 7. 授署 指到任。</p><p class="ql-block"> 8. 谒 音夜,拜见,拜会。</p><p class="ql-block"> 9. 隳 音毁,毀坏。</p><p class="ql-block"> 10. 会 适逢,恰巧</p><p class="ql-block"> 11. 传舍 此指县署中供客人休息住宿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12. 鸠工度材 纠集工匠,预算准备建材。度,此音duó,计算、计划之义。</p><p class="ql-block"> 13. 诹日 选日子。诹音邹,询问,咨询。</p><p class="ql-block"> 14. 埏埴 音山直,指制陶工艺。</p><p class="ql-block"> 15. 版筑 筑土墙工艺。两边以木板做模具,中间以土夯之。版,通板。</p><p class="ql-block"> 16. 垛 指墙(原文中为垛的异体字,左提土旁,右旁为耑字)。</p><p class="ql-block"> 17. 丹雘 红色颜料,代指彩饰。雘,音户。</p><p class="ql-block"> 18. 绘塑圣哲 绘塑孔圣人像。</p><p class="ql-block"> 19. 官缗 即官钱。缗本是穿钱的绳,又指钱串和钱的单位,一缗一千钱,又称一千文。</p><p class="ql-block"> 21. 素王 即孔子。</p><p class="ql-block"> 22. 黔庶 又作黔首,庶民,指老百姓。</p><p class="ql-block"> 23. 邑君子 指县令。</p><p class="ql-block"> 24. 道教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老子的道德经是其主要经典。后与儒家学说及佛学三教合一,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此泛指中华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 25. 滥膺 犹滥竽充数,自谦之词。膺,此作承当解。</p><p class="ql-block"> 26. 芜辞 芜杂之辞,谦称自己文章。</p><p class="ql-block"> 27. 坚琰 此代指碑石。琰,音炎,美玉名。</p> <p class="ql-block"> 碑文今译: </p><p class="ql-block"> 重 修 文 庙 碑 记</p><p class="ql-block"> 宋. 乡宁知县. 刘舒</p><p class="ql-block"> 孔夫子的学说历两千多年流传下来,天下人谁不知道呢?凡是设立学校,并立石志之,读书人大都很赞同,这就不需要再说了。</p><p class="ql-block"> 首次建文庙始于京城,然后地方府县各级承风建立祠庙,使春秋两次祭奠皆有其所。进入文庙,瞻仰孔夫子的圣像顿起敬意。于是,此地就成为用儒家仁义学说感化和教育百姓的本源了。</p><p class="ql-block"> 乡宁,慈州的属县。因县城紧靠河岸,屡遭水灾,无论官民皆希望能改建县城,并呈文请求。到皇祐三年,才得到皇家批准。不久即卜筮选址,决定在春秋晋鄂侯曾居住过的故鄂城址内建设新的县城。此地紧邻原县城,移居方便,县民皆乐意。</p><p class="ql-block"> 我于这年受皇命治理本县,到任三日,即拜谒文庙。见其建筑狭隘简陋,且年久失修,颓败不堪,令人忧伤。正好遇到此次迁移县城,便在(新规划县城)的客舍之后选得一亩多地,作为新建文庙的基址。</p><p class="ql-block"> 于是,纠集工匠,预算筹集建材,选吉日开工。命工匠上山砍伐树木,到陶窑烧造砖瓦,平日间由县衙的差役们夯土版筑外墙。先建中间大殿,再修两侧廊庑,栋梁严格按照礼制要求的长度,彩绘庄严而不奢华。至于塑绘孔夫子圣像,尽出官府之资,原文庙学宫亦出十分之一,丝毫没有劳费民力,这点非常好。</p><p class="ql-block"> 圣人之道,也就是孔夫子创立的儒家学说,被历代官家奉为安邦定国、教化民众的法宝,老百姓也得以安身立命,埋头劳作,社会就赖此得以安宁。</p><p class="ql-block"> (今县治新迁,文庙重建,)县令升堂理政,天天得以瞻仰圣人的尊容,时刻不敢忘圣人的法典,(定能政通而人和)。反之,如果不遵从儒家经典,还建庙做什么呢?这点非常重要,必须加以重视,严戒疏忽。</p><p class="ql-block"> 我才疏学浅,枉充文人之任,勉强以俚语村言陈述其事,可惜了那么好的碑石,不过将迁建的时间记载下来了。</p> <p class="ql-block">跋后:</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要解读这个早已遗失的碑呢?</p><p class="ql-block"> 还真有原因,原因有二。</p><p class="ql-block"> 一是因为文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太重要了。那个时候庙学一体,文庙通常与官学建在一起,以便于士子日日祭拜先师。那个时候官学一体,政府的官员常常会亲自临席任教,学校便成了各级官府宣扬儒教、导民化俗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 宋知县刘舒迁建县治至今凡973年,经过明清两代的扩建和近现代的数次改建和如今的老城改造,原先的规制早已不复存在。原来的文庙如何,除了年长者对其所在地址还有些许印象之外了无痕迹。但是,凡是过往的事物总会留下遗存,哪怕是一丝一毫。这就需要我们留心去发现。</p><p class="ql-block"> 二是因为我们可能已经找到了一点有关文庙或县学的蛛丝马迹,或者说是一点信息,并期待着更多的信息出现。</p><p class="ql-block"> 我说的是可能。可能就是也可能是,也可能不是。</p><p class="ql-block"> 当然,我们都希望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文所采用皆网络图片,图片所摄场景皆为汾城文庙即原太平县文庙之建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岁在甲辰瓜月望前一日读山老农谨识于敬山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