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序言</b></p><p class="ql-block">滚滚长江,宛如巨龙穿越江苏,昂首东去,奔向大海。俯瞰江苏大地,苏南水乡,水韵弥漫;苏北平原,一马平川。江山炳灵,蕴含丰厚遗产;世载其英,凸显灿烂文化。</p><p class="ql-block">35万年前南京直立人的出现,拉开了江苏人类活动的帷幕;8000年前稻作文化的兴起,迈开了江苏农业革命的步伐;夏、商、周时期,众多聚落与城址的形成,跨越了江苏文明进程的蒙昧与野蛮;吴越争霸,风云激荡,一时多少豪杰。</p><p class="ql-block">泱泱汉邦,江苏秉“龙兴之地”成显赫之乡,拥江淮湖海,享富庶之利,郡国并列,风景这边独好!六朝更迭,华夏文明,一脉相承,“六朝文化”和同时期的古罗马文化被视为人类古典文明的两大中心,建康(南京)一跃成为东方大都会。隋代一统,运河开通,经济南移,江淮地区成为全国经济、文化发达的中心区域。盛唐之际,江苏境内水路运输四通八达,农业增长,城市繁荣,“军国大计,仰于江淮”“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一益二”,谁与争辉!</p><p class="ql-block">宋、元、明、清,锦绣江苏,经济繁荣、科学进步、文化发达、百业兴旺。玉雕、髹漆、紫砂、云锦、刺绣、扎染……道不尽的巧夺天工;沈括、徐霞客、顾炎武、施耐庵、曹雪芹……说不完的千古风流。《红楼梦》《儒林外史》《西游记》……脍炙人口,光芒四射,传诵后世;“吴门四家”“金陵八家”“扬州八怪”……妙造精微,争奇斗艳,各领风骚。江苏昆曲,傲视梨园的经典圭臬;江苏园林,独步华夏的亮丽风景;江苏大地,恩泽天下的鱼米之乡!</p><p class="ql-block">生于斯、长于斯的江苏儿女生生不息、奋发图强,创造了令人神往的江苏古代文明。富饶江苏,文明江苏,令我们骄傲与自豪,更激励我们共圆梦想、走向未来!</p> 天地造化 史前神韵 <p class="ql-block"><b>先史時代</b></p><p class="ql-block">距今约350,000-4,000年 About 350,000-4,000 years ago</p><p class="ql-block">35万年前,南京猿人的出现,揭开了江苏大地人类活动的序幕。此后,江苏古代人类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生存繁衍,创造了富有地域特色的旧石器文化,进入新石器时代,8000年前,江苏土地上的先民们已经开始了定居生活,6000年前,稻作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奠定了史前文化的坚实基础、家畜饲养、制陶治玉、纺织髹漆、石器加工全面进步,物质财富逐渐丰富,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聚落规模迅速扩大,社会阶层显著分化,组织结构日趋复杂,文化面貌特征鲜明。最终,文明时代到来的标志-古城古国应运而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双柏原蜥脚龙 恐龙蛋化石 </b></p><p class="ql-block">Sauropod dinosaur Dinosaur Egg Fossils </p><p class="ql-block">属蜥臀目、蜥脚形亚目、蜥脚龙次目恐龙,特征为体型较大,四足行走,草食性,是地球上出现过的最大的陆生动物。于晚三叠纪或早侏罗纪(2.3亿~1.87亿年前)演化而成,繁盛期为晚侏罗纪(1.63亿年前~1.44亿年前),并生存到白垩纪(1.44亿年前~0.66亿年前)。该组恐龙化石出土地层为早侏罗纪时期,距今约1.8亿年,石化程度较好。</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猛犸象 马鹿 </b></p><p class="ql-block">大角棍,古哺乳动物一属,黑科 猛犸象,古脊椎动物,哺乳纲,拆身 月底果仅次于轮准的大母减秀,只有 生存于更新世晚期及全新世早起的欧亚大目,真象科,学名猛犸象,也称长毛猛 24个种,因方体形心酸马而得名,是体型最大的鹿。我国于河北,山犸象,生活年代大约距今200万年至1万 呈深褐色,两侧有一些白医所点。 内蒙古等地亦有发现代石,是生活在亚欧大陆北部以及北美洲北 雄性有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穿越蒙昧</b></p><p class="ql-block">江苏迄今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存20处,分布于太湖、宁镇、淮河下游地区及苏鲁交界处,这些遗存对研究早期人类的进化、迁徙、分布及环境变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p><p class="ql-block">南京汤山、泗洪下草湾、丹徒莲花洞、溧水神仙洞的古人类化石,反映了人类在江苏地区的进化历程。金坛和尚墩、句容放牛山、苏州太湖三山岛、东海大贤庄和马陵山爪墩,以及连云港将军崖等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是江苏早期的人类活动遗存,谱写了江苏人类历史的最初篇章。</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文明曙光</b></p><p class="ql-block">江苏位于长江、淮河两大河流的下游,动物多样、植被茂盛,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是人类繁衍生息的理想家园,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分布区域。迄今发现的文化遗址达300余处。</p><p class="ql-block">距今 8000 多年的泗洪顺山集遗址为江苏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p><p class="ql-block">6000 多年前,江苏在跨越江淮南北的地理格局中形成了太湖、宁镇、江淮、黄淮四大区系文化。他们各自发展又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长江下游与东部沿海地区的文明化进程,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万国风云 吴越春秋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齐楚相安</b></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06年一公元前223年]</p><p class="ql-block">自春秋中期,楚人一直致力于东控江淮,灭亡或征服了淮上诸姬、江淮群舒,先后与吴、越争锋,并最终占领了今江苏的大部分地区;齐灭宋之后,控制今江苏淮北之地,形成了齐楚相安的局面。战国末年秦军东进,楚国退守东土,最终和齐先后覆灭。江苏地区完全纳入了中原王朝的政治版图,中原文化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土著文化渐趋式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楚汉之争</b></p><p class="ql-block">公元前 206年,秦朝灭亡,项羽、刘邦楚汉相争。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刘邦被封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汉中)。刘邦为夺取天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东出汉中,经过“还定三秦”之战、安邑之战、井陉之战、潍水之战等十余次大规模战役,最终于公元前202年垓下一役打败项羽,建立了统一的汉朝</p> 江东风流 六朝迭兴 <p class="ql-block"><b>六朝時代</b></p><p class="ql-block">公元三至六世纪,吴、东晋、宋、齐、梁、陈六国相继在南京建都,史称“六朝”。疆域北达江淮,南至交广,西抵巴蜀,东临沧海。相对北方地区的战争频繁。</p> 东南都会 隋唐华彩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隋唐時代</b></p><p class="ql-block">隋的统一,为唐的繁荣作好了全方位的准备。盛世大唐,三百余年,经济繁荣昌盛,文化兴旺发达,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朝气蓬勃,国家活力四射。不仅洋溢着刚健有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而且展现出兼容并蓄、自信大度的宽阔胸怀。海上和陆路丝绸之路的通畅,促进了中外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使唐朝成为东亚文明圈的核心和全球范围内最为富强的国家。</p><p class="ql-block">唐代江苏,农业生产稳步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粮食输出地。大运河的开凿,加速了经济中心的南移,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手工艺品日益精巧,城市生活繁华似锦。盐城、泰州已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盐业生产中心,设有盐城监、海陵监等机构,每岁煮盐达百余万石。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享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p> 江淮多姿 宋元气象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宋元時代</b></p><p class="ql-block">公元 960-1368年</p><p class="ql-block">宋朝结束了长期群雄割据的局面,政治开明,社会矛盾缓解,工商业兴盛,文化科技发达,社会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南宋时,扬州成为控扼江淮的军事要地,江南地区社会相对安定,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稻麦两熟制推广,粮食产量远超前朝,时谚有云:“苏湖熟,天下足”。丝麻棉业生产逐渐专业化,髹漆工艺不断提升,商品远销海外。江南地区出现了以苏州、江宁为代表的手工业重镇和新兴商业中心。镇江位于长江和大运河的交汇点,是江南运河的起点,承担着太湖和钱塘江地区漕粮、贡赋的中转重任,成为南北要冲。城市人口大增,商人地位提高,市民阶层出现,市井生活多彩多姿。元代,扬州是“十二省治所之一”,苏州、南京和松江成为全国的丝织业和棉纺业中心,仅南京城内的丝织工匠就多达两万人。文人书画艺术勃兴,出现了黄公望、倪璜等一代大师,影响深远。</p> 盛世江南 明清辉煌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明清時代</b></p><p class="ql-block">公元 1368-1911年</p><p class="ql-block">1368-1911</p><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江苏社会经济空前发展,市镇兴起,人口众多,交通便利,商贸繁荣、农业、水利、丝棉纺织业和制盐业等均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货币雇佣关系大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初见端倪。苏州、南京、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兴。最富有的城市.</p><p class="ql-block">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科技、学术、文学、艺术的繁荣、明清时期,南京的城墙、宫殿、寺庙和江南园林等建筑技术及造船业居于全国前列。江苏成为全国的书画中心名家辈出,精品纷呈,领袖画坛、文学创作鼎盛,涌现出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等一代大师,江苏还是全国工艺中心之一、南京云锦、宜兴紫砂、扬州漆器、苏州玉器、刺绣等领全国之风骚,江苏还涌现出杰出的航海家、科学家和大学者、他们灿若星辰,辉耀于中国古代文明史的星空。</p><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后阶段和高峰,而江苏则是这个高峰的代表。其时,江苏经济繁盛,文化鼎兴,有“盛世江南”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富甲天下</b></p><p class="ql-block">明清两朝统治者对江苏尤为重视,采取了兴修水利、疏浚河道等一系列措施,粮食总产量大幅增加,棉、桑、茶、油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明代中期以后,江南的纺织等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雇佣关系。江苏的社会经济不仅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而且步入了经济繁兴、富甲天下的黄金岁月,被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苏财赋占全国的比重甚大,可谓明清两代的经济命脉所在。清朝在淮安府城(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设立漕运总督,负责漕运事宜,粮盐布帛北运,供应京师衣食所需,松江棉布,“衣被天下”。江南的商业大都市苏州、南京、扬州等,人口众多,市场繁兴,上层人士生活奢华讲究,注重品味。江南古典园林精致雅逸,传统民居饶有特色。清末民初,在张謇推动下,南通开辟了新工业区和港区,进行了近代教育、文化、市政设施建设,成为近代史上中国人最早自主建设和全面经营的城市典范,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p><p class="ql-block"><br></p> 镇院之宝 <p class="ql-block">兴亡谁定,盛衰无凭?</p><p class="ql-block">镇护之宝,属于谁? 镇护了谁?又为何长埋于此?</p><p class="ql-block">是祸福治乱中的仓皇离散?</p><p class="ql-block">抑或是爱恨情仇、生死悲欢的哀婉凄情?</p><p class="ql-block">如今,重现天日,陈列于此,诸多疑问,仿若谜团,发人深思。</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金兽</b></p><p class="ql-block">1982年出土于江苏省盱眙县南窑庄窖藏。长17.5厘米、宽16厘米、高10.2厘米,最晚可追溯至西汉。整体造型屈腰团身,神态警觉,颈部有项圈三道,上有环钮。空腹屏壁,浇铸成形,通体锤饰圆形斑纹。腹内部刻有“黄六”二字。含金量99%,重9100克,是目前我国出土古代金铸器中最重的一件,被称为“镇护之宝”</p> 名家墨迹 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前言</b></p><p class="ql-block">元丰七年(1084),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五年的苏轼量移河南汝州。四月,苏轼沿江东下,七月到达金陵,于钟山脚下的半山园拜谒了罢相闲居九年的王安石。不论曾经有多少是非、多少摩擦,而今事过境迁,两位性格迥异的文化巨人金陵重见,彼此皆是闲人,回首前尘,恍然如梦。悠游林下的王安石,以不世之材看待苏轼,东坡则以前辈师长敬视荆公,两人无拘无束,晤言一室之内,有的是惺惺相惜与幸得清欢慰横亘在彼此之间的鸿沟。</p><p class="ql-block">平生的喜悦。此后月余,两公结伴同游,畅谈诗文与书画,艺术在不知不觉中弥合了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在不同的境遇里与苏轼相遇。如果综合考量文学与艺术两方面的成就,苏轼堪称千古独步。他是宋词最高成就的代表,是宋代最杰出的古文家与诗人之一。其书画理论与实践对中国书画发展有着难以估量的指导性意义与巨大影响。苏轼确立了中国文人画,是中国文人画理论的奠基人,他创造了最富特征与典型风格的中国画。宋代之后,没有任何一种画论超过苏轼画论的影响,没有任何一种画论能像苏轼画论一样深入人心,没有任何一种画论具有苏轼画论那样的统摄力与影响力。他的绘画审美趣味,形塑了中国画的基本性格;他的绘画艺术精神,使中国画发生了划时代的巨大变化。苏轼开辟了书法和书论的新途径,其书风增强了书法艺术的表现力和情感的感染力,能够充分表达人的个性。他开创了具有自由意象和个性化的“尚意书风”,极大地丰富了书法的意态形象,增强了书法的艺术性、观赏性和表现力,从而引导中国书法丰富的情感表达和个性化的彰显。苏轼的书法艺术精神独具特色,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推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创新。</p><p class="ql-block">展览的名称“无尽藏”源于苏轼的名篇《赤壁赋》,我们借此将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喻为后世艺术创作者无穷无尽的宝藏。故此,展览以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与实践为主旨,梳理其对后世中国书画发展的深远影响,用此线索串联起中国书画从宋代一直到清末的名家名作。展览分为绘画和书法两大部分,绘画部分包含“达心适意”“写形传神”“诗歌绘画”三个篇章,书法则包含“法中尚意”“书以学养”两个篇章。这些主题都来自苏轼具有代表性的书画艺术理论,每部分呈现的作品都紧紧围绕其主题展开,对每一幅书画作品,我们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阐释。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博大精深,所列篇章主题之间是相互融通,并非泾渭分明。本次展览分为三期,共展出书画作品150余件(套),展览得到了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无锡博物院、镇江博物馆的大力支持。</p><p class="ql-block">王安石所居的半山园就在如今南京博物院之一侧。940年前,苏轼于此写下了《次荆公韵四绝》,其中有句:“细看造物初无物,春到江南花自开。”在这个江南春暮、百花盛开的时节,南京博物院深入发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心策划此次展览,希望观众能在展览的书情画意中体悟中国传统艺术之美,感受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诗歌绘画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b></p><p class="ql-block">苏轼多次在他的诗文、题跋及书信中表达“诗画一律”的观点,看来不是他一时之论,而是他诗画融合的一贯主张。诗与画,是处于相同的文化背景与审美趣味之中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前者以语言文字为材料,是抽象的语言文字艺术;后者以线条、墨色为基本构成元素,属于有具体的形象可感知的造型艺术。自先秦到宋代以前,对诗画关系的讨论就未曾停止,大多从诗画地位高低、诗画功能异同的角度来阐释二者关系。及至宋代,苏轼加深了对诗画关系的理解并且在其“士夫画"思想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有关诗画关系的著名论断--"诗画本一律"。那么苏轼理解的“诗"与"画有哪些“一律"之处呢?他认为诗重抒发情志,亦长于写景状物,能够情景交融并举;而画不仅可以刻画景致,因物象形,也可以寓兴会心,寄性抒情。所以虽然二者分属不同的艺术形式,在艺术的核心本质上却是无异的。二者均能心物合一、道技两进,让主观生命情调与自然物色交融互渗,从而寄托人性情怀与人生境界。苏轼的"诗画一律”论不仅对当时以他为中心的士人圈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还对后世的绘画理论乃至绘画实践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中国画要求表现“画外之意",更加追求蕴含诗的情致和境界。诗画结合、情景交融,迁想妙得,成为中国艺术的优良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此论支撑起了中国文人画的理论架构,呈现出中国独有的审美特征,乃至反映出中国独特的哲学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文艺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命题。苏轼的“诗画一律"不仅是形式风格的一律,还是深层的艺术意蕴、艺术精神的一律。</p> 博物馆,收藏记忆,启迪未来。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 南京神韵之长江大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p class="ql-block">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东部地区交通的关键节点,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下关和浦口区桥北之间,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这座大桥不仅在中国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世界桥梁史上也占据了一席之地,是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和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被称为“争气桥”,象征着新中国技术成就与现代化,承载了中国几代人的特殊情感与记忆。</p> 六朝古都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指的是以下六个朝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东吴:孙权在南京称帝,建立了东吴,这是南京作为都城的开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东晋: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南京建立了东晋,定都建康(今南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南朝宋:刘裕废掉晋恭帝,自立为帝,建立了南朝宋,定都建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南朝齐:萧道成逼迫宋顺帝禅位,建立了南朝齐,定都建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南朝梁:萧衍代齐称帝,建立了南朝梁,定都建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南朝陈:陈霸先代梁称帝,建立了南朝陈,定都建康。</b></p><p class="ql-block">(除了上述六个朝代外,南京还曾是其他朝代的都城,如明朝初期也曾以南京为都城,因此有观点认为南京是“七朝古都”。然而,按照传统的说法,南京主要以其作为东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而被誉为“六朝古都”。这些朝代的存在不仅展示了南京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也为其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