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致敬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地下党的系列随笔(一)<br> 阅读提示——<br> 渣滓洞位于重庆市歌乐山,三面环山,一面临沟,地形十分隐蔽。原是一个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br> 后来军统逼死窑主,霸占渣滓洞煤窑,并将其改设为看守所。<br> 看守所分为内外两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等,内院一楼16间房间为男牢,另有2间平房为女牢。<br> 这里曾经关押过许多革命烈士,如江竹筠(即江姐)、许建业、何雪松等革命烈士,最多时达三百余人。<br></h3> <h3> 如今渣滓洞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纪念地,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缅怀先烈,铭记历史。</h3> <h3> 给江姐的一封信</h3> <h3> 江姐:<br> 您好,请原谅我这个后辈以如此唐突的方式跟您交流。<br> 虽然我们现在的人使用微信的文字或语音输入的便捷程度,远大于当年您冒着巨大危险,将筷子磨成竹签做笔、把棉花烧成灰,和些来之不易的清水,当墨水,辛苦给弟弟(谭竹安)写的信,但可以百分百肯定您当时是一定是用生命在书写。<br> 而我、我们——这些现在的人,能够轻松熟悉操作任何电子设备的人,至少在情感表达上,远比不了你那封信里阐述的情感厚重。<br>您是1920年生人,如果按长寿年纪(还健在的话),您今年刚过104岁生日。<br> 按家乡风俗,我应该叫您太奶奶或者再高一辈,叫“活祖宗”(老祖宗)<br>(长父辈一辈、爷爷辈一辈、太奶奶一辈,差不多四辈人) <br> 但您早于1949年11月14日,在歌乐山的电台岚垭刑场不幸罹难,时年您仅29岁。<br> 再一个,按现在的人约定俗成:喜欢叫您“江姐”,或许倍增亲切,所以,请原谅我这个无知后辈,也冒昧地跟着大伙,喊您一声“江姐”。<br> 我从来不知道:<br> 是什么力量在支撑您,在面对敌人疯狂用刑,咬牙坚持,在近乎昏阙时,始终不吐露党组织的任何信息,如此波澜不惊、惊为神人;又是什么让您这个最平凡的妈妈,恋恋不舍,放心不下?<br> 今天,在机缘巧合下,我来到了渣滓洞,瞻仰了您生前最后的苦难。<br> 这是您生命倒数时刻的不堪回首,也是铮铮铁骨、中华儿女最刚毅、最真实、最伟大的体现。<br> 确切地说:我不知道怎么形容这个地方。<br>这里的房间、物品对我而言,在感观上的震撼与冲击,前无未有——<br> 之前只是在课本上看、还有《红岩》里的革命故事手口相传,可真正站在真实囹圄(女牢)、以及看到刑房、刑具,感同身受后,完全不一样。<br> 书本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br> 甚至,我在想:假设当年我是您的“同志”,也不幸被捕,投入这“人间地狱”,我能不能在这里坚持下去?<br> 一月,一天?还是一个小时,一分钟?<br> 内心告诉我:要坚强,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活着走出这“活棺材”。本能却明白地告诉我——做不到,真的做不到:<br> 我只是在烈日炎炎下,仅仅站了不到20分钟,在人挨人、人挤人的排队洪流中,跟着往前走,等待进入参观,就已经汗流浃背、痛苦不堪。<br> 我迫切希望走到阴凉的房檐下或是喝上一口冰冰凉凉的饮料/矿泉水,这样仿佛才够“续命”,不至于热、渴严重,或突然中暑,晕倒在人群中。<br> 我不敢想象在这不足20平米的女牢笼里,曾经住过您和同志们,共计16人。<br></h3> <h3> 在几乎不通风,没有空调(而且是有着“火炉”美誉之称的重庆)、吊扇等现在所谓电器设备的加持,您是怎么度过那惨无人道的15个月,约计450天左右的?<br> (1948年6月14日不幸被捕—-1949年11月14日牺牲)<br> 审讯室里令人窒息的气氛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br></h3> <h3> 审讯室里有什么?<br> 桌上摆着老虎凳、正在燃烧的烙铁、狼牙棒、皮鞭、美制手铐、脚铐等等,还有“发明创造”的——特务用竹签子扎您的十个手指头,鲜血淋漓,有着手指连心的痛与难以忍受。<br></h3> <h3> 这大约48套刑具,让您逐一“尝遍”<br> 这些刑具上的斑斑血迹,触目惊心!<br> 伴着特务们的发疯、癫狂,嘶吼,却没有您的一声哀嚎。<br> 您是如此的一声不吭、坚强不屈,仿佛钢铁铸成的血肉一般。<br> 人间的“刑具”能奈你何?您一定会愤怒地说:“不能!”<br> 我根本不敢相信:当这帮人面兽心的特务们在怎样的丧心病狂的驱使下,做出令人发指的行为:<br> 用酷刑折磨您、昏死,之后,您又被冷水泼醒,他们继续用刑。<br> 为了套取您嘴里的“情报”,他们用尽了多少恶毒的手段。<br> 您的坚持,在生理和心理上,已经超越了常人理解的范畴。<br> 跟您的坚强、勇气敢比,我太渺小,太畏难,太害怕了。<br> 我几乎不敢相信:一个遍体鳞伤、受刑过后的女子,该怎样爬上床,等待更为恐怖的黎明。<br> 暖心的同志们一定会让受过刑的您,睡在进门的下铺,好方便照顾您,一定会的。<br></h3> <h3> 渣滓洞地处偏僻,周围是山,茂密植被、人烟稀少且把守森严。另外,您待在牢里时间最多,放风时间最短。<br> 您和同志们一定渴望自由,哪怕带着沉重的手(脚)链,也奢望呼吸一口房外的空气。<br> 但是,牢房外,是什么?<br> 是四面不透风的墙上写的——<br></h3> <h3> (奴性思想)</h3> <h3> 命令重于生命,工作岗位就是家庭。 <br> (“温馨提示”)</h3> <h3> (思想“教化”)</h3> <h3> (“自我反省”)</h3> <h3> 墙上,还写有什么?</h3> <h3> 给您和这些地下党或革命群众,宣扬国民党理论与政策,迫切希望你们能纳入他们的“阵营”<br> 这,在您看来,绝对是痴心妄想!<br> 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和可能!<br> 您和这些同志们,是旧政权反扑做最后垂死挣扎的牺牲。<br> 他们——反动派的颤抖、歇斯底里的发怒,在您和同志们看来:只不过是胜利的曙光来临的标志。<br> 他们越疯狂,说明革命胜利就越有希望。<br> 你们或许只是当时那个时代的一颗尘埃,却是后世子孙永远不可能逾越的丰碑。你们是当之无愧的楷模。<br> 江姐,或许您现在很想知道牺牲以后的大概情况吧:<br> 在有着同样是“活棺材”之称的白公馆,里面关押了许多革命同志,其中有一位同志,他叫罗广斌。<br> 他在大屠杀中,幸存地活下来。<br> 之后,他在无数个辗转反侧、一闭上眼,屠杀过程中牺牲狱友们,都眼睁睁看着他的夜晚,以及对关押的诸多事情,难以忘怀的“折磨”下,他写呀写,不停地写<br></h3> <h3> 最后他写了一本书,叫《红岩》</h3> <h3> “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苏菲娜的精灵。<br> 不,你就是你,你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br> 这是狱中难友赞颂您的诗句(选自小说《红岩》)<br> 您的大名,开始只是在川渝的街谈巷尾讲述<br> 渐渐地,故事传遍了全国,家喻户晓,老少皆知。<br> 今日中国之盛世,皆如您当年坚持不懈的夙愿。<br> 今日中国之鼎盛,至少一抹红是您的丰功伟绩!<br> 我不是共产党员,但我的心是红的、血是热的。对您,我们这些后人都是万分的敬仰与推崇。<br> 另外,您的孩子彭云,他还活着。<br> 谭妈妈(谭正伦)视如己出,照顾得很好,彭云很优秀,现居美国,是大学里的计算机系的终身教授,请您放心!<br> 最后,向您汇报个好消息:<br> 2009年9月1日,您被列入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br> 我们今天过的很好,有空调制冷制热、有手机及时通讯、扫码出行,十分方便。山城重庆现在发展迅速,有轻轨(李子坝站还能穿越居民楼,实属创新)有高铁一日千里,不是问题。<br></h3> <h3> 重庆人民对您和这些革命烈士世代推崇,他们在渣滓洞旧址附近,演出大型舞台剧《黎明之前》,可以让每一位游客切身体验 “地下交通员”在白色恐怖下的紧张与不易<br> 我们没有忘记你们,永远都会在心里默默地怀念你们。<br> 我们知道今天的幸福,是你们当年的不幸换回来的。<br> 所以,我们只会倍感珍惜,好好过日子,过好每一天!<br> 谢谢,谢谢你们的努力与坚持!<br> 江姐同志,请安息!<br></h3> <p class="ql-block"> 后世中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p><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