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再见尔滨

古风

<p class="ql-block">人们常把告别说成再见,也就是拜拜的意思。其实,再见是一种美好的期盼,是希望再一次相见。今年8月初,我随杏坛诗社的诗友们一起来到哈尔滨,开启了为期两天的冰城之旅。再见尔滨,她依然青春不老,而我却鬓发斑斓。哈尔滨对我来说并不算陌生,过去,无论是公差还是私事,无论是专访还是途经,曾无数次走近她。小时候,听评书是生活中一大乐事,那时候除了广播、报刊,几乎没有其他了解外面世界的渠道,每个人都像饥渴的海绵,努力吸吮空气中稀薄的水分子。</p> <p class="ql-block">对哈尔滨最初的印象是王刚讲的评书《夜幕下的哈尔滨》,柳絮影、川岛一郎、马迭尔宾馆是我还记得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发生地。后来有了《太阳岛上》、《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这些风靡一时的歌曲,加深了我对哈尔滨的向往。长大后,我参加了工作,在大庆铁路部门就职,工作关系,我曾多次去哈尔滨出差,行走在林立的楼宇之间,徜徉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驻足在每一幢有故事的历史建筑前,用追崇的目光寻找它的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哈尔滨这座城市因松花江而生,因中东铁路而长。在历史的沿革中,因无数俄罗斯人的涌入,让这座城市的一街一巷都沾染了异国情调,因此有了东方莫斯科的别称。哈尔滨如一杯鸡尾酒,装得下黄色,容得下白色,也从不拒绝其他颜色。包容的胸怀,开放的姿态是一个国际都市最优秀的品质。</p> <p class="ql-block">龙门大厦、红博广场、省博物馆、索菲亚大教堂、防洪纪念塔、松花江大桥、太阳岛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这些都是探寻城市历史、传承薪火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哈尔滨火车站是哈尔滨的名片,也是客旅们认识哈尔滨重要的窗口。1899年,中东铁路在此建站,原名秦家岗站,1903年7月改名为哈尔滨站沿用至今。发生在哈尔滨站的故事很多,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百年变迁。1909年10月26日,第一任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哈尔滨站一站台,被朝鲜爱国人士安重根刺杀,震惊当时的世界。安重根被捕后移送大连旅顺日俄监狱,饱受折磨,1910年3月英勇就义,年仅31岁。据有关史料和图片记录,在哈尔滨老火车站站台伊藤博文被刺杀的地方,日本人曾用钢筋圈起了一块不到一平方米面积的地方,立牌标示“伊藤博文遇刺地”,还制作了一个雕像,在日本侵略者投降后,此雕像被拆除。为纪念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这一历史事件,铁路部门将安重根开枪时站立的位置和伊藤博文遇刺的位置做了明显的标记,带有三角形的白色地砖的位置就是安重根所在的地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哈尔滨站贵宾室前一站台的地面上找一下,我曾多次去那里凭吊。2014年10月19日,哈尔滨站新建并开放了安重根义士纪念馆,供后人追思那段历史,缅怀为反法西斯而牺牲的仁人志士。</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松花江畔的斯大林公园,幽静的林间铺洒着树杪筛选出的最美的晨曦,小径上是散步的人们,或是耄耋的相扶,或是情侣的相牵,亦或是一家三口演绎的风景线。公园中有很多平整的空地,是人们跳舞、健身的好去处。每天或晨或夕,你总会看到热爱运动的人们,在那里锤炼着筋骨,滋养着丹田。站在岸边,看江水奔流,波光潋滟,偶有游船溯江而上,船尾划出了两条优美的燕尾纹,引得江鸥追逐流连;铁路桥横亘江上,如卧虹凌波,似虎踞雄关;太阳岛如碧绿的宝石,镶嵌在大江北岸。岛上榆木参天,郁郁葱葱,华盖蔽日。太阳岛是龙江人心中的圣地,也是集湿地景观、欧陆风情、冰雪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构成的具有休闲、观光、娱乐、科普教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是国家旅游局评定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最大的城市沿江生态区。早年满族在此渔猎,松花江盛产鳊花鱼,在满语中这种鱼的叫法和汉语“太阳”的发音极为相似,久传至今,就被称为太阳岛了。清代康熙年间,太阳岛被作为水师营被开发利用,后来被清朝政府作为水师查兵和训练的基地。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和前苏联十月革命的成功,大量的俄国和欧洲的侨民涌入哈尔滨,他们被太阳岛上的自然景色,美丽风光所吸引,在岛上修建房屋,建造度假的别墅餐厅,游玩娱乐的各种设施,并在这里狩猎、钓鱼、野餐、野浴,这些充满异国情调的建筑也成为了太阳岛上独特的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太阳岛我来过几次,领略过她夏日的风情,感受过她严冬里的坚强。那年冬天,我因从事宣传工作,曾与单位领导造访报社,并与报社编辑一起到松花江上看冰灯。北方的冬季,百草凋零,冰雪掩埋了五彩的斑斓,大地唯存黑白灰的影调,任你装上彩色胶片,也拍不出迷人的色彩。那时候,北方的旅游业基本停歇,能够让人咀嚼便是冰灯盛事了。东北比较知名的冰灯有两个去处,一个是鹤城齐齐哈尔,另一个便是冰城哈尔滨。哈尔滨毕竟是省城,底蕴丰厚,其冰灯的规模、形制都是首屈一指的。哈尔滨冰雪节是1985年开始创办的,2001年,冰雪节与黑龙江国际滑雪节合并,正式更名为“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冰雪节这个名字一开始叫的并不响,人们还是习惯叫它冰灯游园会。那时游园主要看两个景点,一个是冰灯展区,一个是雪雕展区。虽是同为冰雪艺术,味道却是截然不同。冰灯是用冰雕成,内嵌或外饰以各种色彩的照明灯,夜幕之下赏之,如水晶般剔透,如玛瑙般晶莹。雪雕是用雪雕成,白天赏之,如汉白玉般无暇,如和田玉般圆润。雪雕的最佳观赏时间是昼间,而冰雕的最佳观赏时间是夜间,鱼和熊掌无法得兼,因此游人来此大多选择一个去处,当然,同一个时间段也可以浏览两个景区,只是品不到其中一个应有的神韵。</p><p class="ql-block">太阳岛留给我最深的记忆,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单位组织同事到哈尔滨看望住院手术的一位领导。考虑到大家难得到省城一趟,带队领导给了我们半天假自由行动。大多数人都去了秋林逛商场采购,我则与调度员老赵浏览了太阳岛。我与老赵是忘年之交,平时总喜欢在一起闲聊,脾气相投。我们一起把足迹留在了美丽的太阳岛上,甚至花了一百元钱坐上了观光直升机,从空中俯瞰了松花江和这个繁华的大都市。如今,斯人已逝,惟有记忆如松花江水绵绵不绝。</p> <p class="ql-block">龙门大厦贵宾楼位于哈尔滨火车站前,建于1901年,由中东铁路工程局设计建造,时名中东铁路宾馆,是当年红军街(当时名为车站街)上的第一座建筑,也是哈尔滨市第一家豪华宾馆。日俄战争时这里临时辟为俄军野战医院,1907年为俄国军官的俱乐部,哈尔滨人俗称"戈比旦乐园",后改为俄国总领事馆。1935年苏联将中东铁路出售给满洲国,次年6月宾馆进行第二次改造,建筑风格也融入日本特色。1937年2月1日,宾馆改名为“哈尔滨大和旅馆”。溥仪的弟弟溥杰夫妇曾经下榻于215房间。1946年7月,东北铁路总局在此成立,这里成为局长陈云、副局长吕正操的办公场所和大部分接收东北铁路的干部的驻地。后来,这幢建筑几易其主,后改为铁路局招待所,1986年成为哈尔滨市首批认定的一类保护建筑。也是哈尔滨铁路局管内职工到哈出差指定的住宿宾馆之一,我曾有幸下榻在贵宾楼,还在俄式餐厅吃过一次烤牛排,品味过这里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秋林公司是哈尔滨的一张名片,大凡来过哈尔滨的人都会到秋林公司打卡。秋林公司原名秋林商行,由俄国商人伊万•雅阔列维奇•秋林于1867年在俄国创建。到19世纪末,秋林商行已经遍布俄国远东地区的大小城镇。控制着那里居民日用品的零售和批发,被沙俄誉为“远东事业的先锋”。 1900年5月秋林洋行在哈尔滨香坊军政街与草料街拐角处(现香政街与香坊大街)设立分行。它不仅成为哈尔滨最早的商行,也成为中国境内的第一家百货商店。1902年为扩大经营,秋林洋行由香坊迁至秦家岗新商务街(现南岗果戈里大街)的临时房。两年后,秋林洋行在南岗大直街修建新的营业楼,并于1908年竣工投入使用,这就是现在的南岗秋林。1917年,十月革命后,秋林公司董事长卡西雅诺夫等核心管理人员从莫斯科逃到哈尔滨,哈尔滨就成了秋林公司的总部。秋林公司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也曾几度易名,1966年开始先后被更名为东方红百货商店、哈尔滨松花江百货商店、哈尔滨松花江百货大楼等,但无论怎么改名人们仍会习惯的称呼他秋林。1984年这里又恢复了秋林公司的老字号。秋林公司的众多商品中,叫的最响的是大列巴面包和里道斯红肠。哈尔滨的红肠全国闻名,而里道斯红肠一直被视为肠中极品。过去,我每次来哈都要去秋林地下专柜,排上半小时买上几斤带回家给亲人们尝尝。里道斯红肠专柜周边是哈肉联的红肠专柜,虽然哈肉联的红肠也是很出名的,但在里道斯面前,总是逊色很多,柜前顾客寥寥就说明了这一点。</p><p class="ql-block">关于哈尔滨的记忆还有很多,限于篇幅只能舍下笔墨了。</p> <p class="ql-block">这次重游哈尔滨,应该感谢哈尔滨文旅局和南方的小土豆们。多少年来,北方的冬季旅游业一直乏善可陈,无论是人文历史还是自然景观,与南方的同类旅游景点都无法比肩,振兴旅游经济始终停留在口号上。年初的一场冰雪盛宴,终于让哈尔滨火遍了全国,点亮了世界,哈尔滨这个冰冷的名字也被人们简化成了尔滨。尔滨,多么亲切的称呼,如妈妈呼唤儿女,如情妹呼唤情郎,浓情蜜意,尽在其间。</p> <p class="ql-block">两天的行程紧张而又愉悦。说紧张,是因为可看的景点较多,短暂的两天时间根本无法窥探全貌,说愉悦,是因为同行的都是诗社的诗友,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有更多的话题。从金灿灿的步步高花海,到雪域风情的哈尔滨大剧院,从风光旖旎的太阳岛,到白桦林中的伏尔加庄园,在夜阑人不散的冰雪大世界,有歌声可醉,有啤酒可酣。社长大海是这次活动的发起人,一路操心自不必说,由于他酷爱摄影,因此,身边总是众星捧月,蝶舞翩翩。指导老师殷国利,诗虽上乘,龙体欠安,在合影时突然倒地,吓坏了各路大仙,因此也成了大家呵护的国宝。诗友刘敬娟本是诗界大咖级人物,为了追求诗意田园的生活,屈身在诗词班里甘当一名小学生,把芳名写入了杏坛,因此也有了此行的两日之缘。在伏尔加庄园游览,午餐时,不知谁得知当天是刘姐的生日,于是姐妹们纷纷以水代酒,把简单的聚餐搞成了轰轰烈烈的生日宴,那首熟悉的《生日歌》从纳凉的帐下飞越了北方的海神湾,久久回荡在碧水蓝天。诗友钱丽娜性格开朗,能歌善舞,是诗友中的活跃分子。她的歌声有消除旅途疲惫的功效,男女老少无不喜欢。在旅途中,她经常买来冰棍、饮料给大家解暑,她的慷慨大方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友李秀云本是文学班学员,为了兼学多样,她又入了诗词班双修,哈尔滨一行后她写了采风侧记,为人们留下了一篇美文纪念,引得诗友们纷纷点赞。</p> <p class="ql-block">时间好快,转眼归来半月有余,刚刚做完一期公众号,为这次活动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回味中,觉得余兴未减,便从秀云的文章中找些灵感,补足一点缺憾。纵观此行,最大的感受是诗社的诗友们大多年纪较大,虽然他们都是中老年级的,但他们在生活中乐观向上,对诗词创作孜孜以求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他们就像太行山上的崖柏,百年不倒,千年不朽,永远傲立在云巅!</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17日完稿于家中)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