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7日)<br> 龙山苍苍,汀水泱泱,汀中昌昌,校友灿灿。今年适逢长汀一中花甲重开校庆,笔者将搜集的有关汀中的零星历史照片资料散记如下。<br> 长汀一中的前身是建于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的龙山书院,至今已有343年历史。下图是保存下来的龙山书院院名石刻。 1904年5月,龙山书院改为新学,命名为汀郡中学堂,成为福建最早创办的新学之一。5月15日正式开学,学生42人,是从汀州八县考生七百余人中录取的,在校膳宿。汀人、进士、内阁中书康咏(1862-1916)为创办人及首任监督(校长)。1905年冬,将汀州试院并充校舍。下图为康咏画像(源自网络)。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汀郡中学堂教员刘家驹(1875-1911,字乙明,号霭士)组织学生熊汝堉、邓济民、赖寿仁等,联络汀城同盟会会员康绍麟(康咏之子)等人,举行游行示威,促成汀州起义,但遭到清军反扑,刘家驹不幸被捕,牺牲于水东桥上。下图为刘家驹烈士画像(源自《百年汀中》)。 1912年2月,汀郡中学堂更名为汀州中学校,改行新学制。1917年4月收归省办,更名为福建省立第七中学。<br> 张赤男(1906-1932,原名张希尧),长汀宣城人,14岁就进入省立第七中学读书,1926年毕业后参加北伐军,次年加入中共,参加了广州起义。他在校时与罗化成、杨成武等同学发起成立学生联合会,创办《长汀月刊》,宣传反帝反封建。下图(源自网络)左起张赤男、罗化成、杨成武。 下图是张赤男(张希尧)在省立七中读书时的作文簿,内有他1923年至1926年写的《久雨叹》等15篇文章(现收藏于长汀县博物馆,源自网络)。 1927年,中共党员、校友吴炳若回汀中任教,发展校友王仰颜、段奋夫入党,组成中共在汀第一个党小组。下图(源自《百年汀中》)左起段奋夫、王仰颜。 <p class="ql-block"> 1927年9月,南昌起义部队到达长汀,发展汀中教员黄亚光入党,成立中共长汀支部,段奋夫为负责人,汀中校友刘亚楼、李震东、黄继烈、刘宜辉等相继入党,支部改称中共长汀特别支部,积极开展工农运动。下图(源自网络和有关书籍)左起黄亚光、李震东、刘亚楼。1928年3月,张赤男也受党组织派遣回到汀中任教,开展农民运动。</p> 1929年1月,省立第七中学更名为福建省立长汀中学。毛泽东、朱德当年2月率领红四军首次入汀,5月二次入汀。张赤男、杨成武、刘亚楼、何廷一、傅连暲、张元培、李鸿模(李欣)等二百多名汀中校友积极参加红军和革命队伍,在中共的领导下,掀起了闽西的革命高潮。<br> 1930年9月至1935年6月,国民党政府以红军经常来往闽西为由,令省立长汀中学停办。期间长汀成为中央苏区,福建省苏维埃政府设在汀中校园内(原汀州试院,下图源自网络)。 <p class="ql-block"> 1932年3月18日,在原汀中礼堂内召开了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下图,源自网络),宣告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p> 1934年10月红军离汀长征后,汀中校园被国民党军36师师部占用。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留在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2月不幸被捕,被36师囚禁于礼堂东北侧小屋内,仍然坚持斗争,6月于长汀西门外罗汉岭英勇就义。下图是瞿秋白烈士在狱中所书诗篇(源自网络)。 1935年8月,汀中奉令复办,定名为省立长汀初级中学。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师生广泛开展抗战宣传动员活动。下图为1938年春汀中初中学生在校图书馆自习(此屋后来是长汀一中车棚)。 下图为1938年7月7日省立长汀初级中学第一届初中毕业生在礼堂前合影,前中黑衣者为王秉雄校长。 <p class="ql-block"> 1938年8月汀中奉令増办高中,复名为福建省立长汀中学,为当年全省仅有的三所省立完中之一。下图为1939年5月4日汀中高一年级全体同学在礼堂前合影,该届学生当年夏天奉令下乡一年,开展社会教育实践活动,大都在农村办民校。1940年秋复学,与下一届同学一起在1942年毕业。</p> 1939年9月,经长汀李惕生、钟品松、谢雪堂、林钟鸣、黄恺元等九位乡绅倡议,长汀县立初级中学开办招生,校舍在汀州府文庙,教师大部分由1937年底内迁长汀办学的厦大师生担任,并从1940年春季开始,实行春秋两季都招生。下图为府文庙的县立中学校舍,大殿中摆满了一排排学生上课的长凳(1944年5月英国学者李约瑟拍摄,源自网络)。 由于县立中学校舍不足,乡贤李惕生在县中操场外的西北角兴建了一座两层教学楼,捐献给县中,命名为惕生楼(下图,现为仓下巷9号)。 省立长汀中学1941年元旦开始编辑出版《汀中季刊》,宣传抗日,内容丰富。下图为《汀中季刊》第二期(源自网络)。 1943年6月,省立长汀中学成立校友总会,设在朱子楼,定每年5月15日为校庆日和校友返校日。下七图为当时省中学生自治会编印的省立长汀中学师生通讯录(源自网络),第一图扉页有姜子润校长题词。 下图初一年级的陈孔立同学,后来成为厦大台湾研究所所长、教授,今年已95岁高龄。 下图中的修省同学,后来考上厦大,毕业后留校,任中共厦大地下党支部书记、中共厦门市临时市委委员,厦门解放前夕英勇牺牲。 与此同时,长汀县立初级中学学生自治会也编印了一本师生通讯录(下五图,源自网络)。 下图有县中陈诗启校长作的序和亲笔签名。三页的教师名录中有许多是厦大师生兼职,如吴厚沂、林幼堃等。 1944年5月14日,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到了长汀,到汀州府文庙的长汀县立初级中学拍了几张珍贵的照片(下三图,源自网络)。下图是在文庙大殿里的教室拍摄的,五位初中男生坐在长凳上,看着镜头,有的手上还拿着课本,旁边的黑板上还留着数学老师书写的粉笔字迹,看来是二元二次方程的内容。身后的神案上放着一排牌位,其中较大的两个是宗圣曾子和亚圣孟子的牌位。 下图在府文庙的西庑可以看见“长汀县立初级中学”的黑底白字名牌。 下图是1945年初在府文庙的东庑前面,县中的兼课教师、厦大学生林幼堃(左二)等与省中的初中学生陈孔立(后排中光头者)四兄弟等在负暄茶叙(陈孔立先生提供)。 <p class="ql-block"> 1945年冬,省立长汀中学学生自治会学艺部编印了师生通讯录(下三图,源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1945年12月,省中校长已改为刘大业担任。</p> <p class="ql-block"> 下图高三甲班的谢希文是长汀厦大教务长谢玉铭之子,后来任清华大学教授,其姐谢希德后来任复旦大学校长。</p> 下图为1945年长汀省中师生游览长汀中山公园,右图的北山小楼后已改建长汀一中天一阁。 下图为1945年春长汀县中女生何吉利、游美章、张如莲游览长汀中山公园北山。 下图是1946年春,省中学生在北山凉亭合影,左起邱靖义、钟毅、刘智、邱靖民、范启恒。范启恒是省中1949届高中毕业生,1949年与一些校友、学生参加闽粤赣边区纵队独立第七团,担任政工队员,化名范杰,当年在河田潘屋被捕,壮烈牺牲。 抗战胜利后,厦大于1946年夏从长汀复员厦门,将中山公园校舍、场地、及部分教具、图书交给省中使用,部分教具、图书赠给县中使用。许多外地学生纷纷返回各自家乡,下图是省中高中同学临别前在礼堂前合影留念。 下五图是省立长汀中学高中1948届即高八级毕业生纪念册。 <p class="ql-block"> 教师名单中有董绍焘、何柳泉、廖荻甫、范启煌、蔡玖生等。</p> <p class="ql-block"> 同学名单中有丘德基、丘贵沅、张如莲、傅维康(傅连暲之子)、杨振波、钟毅等。</p> 下图是省立长汀中学高中1949届即高十级毕业生纪念册(源自网络),由校长戴焕文题名。 下图是1949年10月10日长汀县立初级中学聘请范桔晖担任英语教员的聘书,月薪140元(下图,源自网络)。 上个聘书签发时还是用民国纪年,过了几天,解放军兵临长汀城下,10月19日长汀和平解放,驻汀军事代表团接管了省中和县中,对管理机构进行了改造。下图(源自网络)是长汀县立初级中学1950年12月和1951年2月续聘范桔晖任教的聘书。 1951年2月,上级将县中并入省中,校名为福建省长汀中学。下图(源自网络)是1951年7月福建省长汀中学发给学生张自模的初中毕业证书,从校印可以看出校名已改。 福建省长汀中学成立了党支部和青年团、工会、学生会、少先队组织。1955年长汀中学更名为长汀县第一中学,学校教育质量提高,升入高等学校的毕业生每年都在60%以上,1956年达到90%。下图是长汀中学四位高中毕业生考入高校后于1956年7月在北京俄语学院门前合影,其中涂尚银(后左)为53届毕业,邱靖荣(前左)与范积芬(后右)为54届毕业,当时前两人在北京俄语学院读书,后者在南京药学院读书。 下图(源自网络)是1957年7月5日长汀一中初三戊班团支部在初中毕业时与老师合影。 从上图可以看到长汀一中学生胸前挂的校徽是布制的,笔者还没有找到当时的一中校徽图片,但有一张当时长汀师范校徽的图片可供参考(下图,源自网络)。 后来长汀一中制作了钢底珐琅的校徽(下图,源自网络)。 <p class="ql-block"> 下面是长汀一中1959届高三年级四个毕业班195位毕业生的照片(源自《福建长汀一中高中五九届同学毕业四十周年纪念册》)。其中包括官鸣、钟能荣、范森春、童家贤、丘炳皓、钟永桂、胡德芬、许德馨、吴泽耀、李维民、赖云川、陈维彰、谢佩珍等。</p> 下图是1959年10月1日国庆十周年庆祝大典时,开国上将杨成武(右一)、刘亚楼(左一)两位汀中校友与陈丕显(右二)、童小鹏(左二)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的合影。 <p class="ql-block"> 下两图是1964年5月15日长汀一中校庆60周年时,长汀一中全体教职工与党政领导和知名校友在礼堂前的合影及名单(源自网络),笔者已另有专文介绍。</p> 1966年6月,文革爆发,长汀一中开始“停课闹革命”,教学秩序无法维持,连续几年,损失巨大。下图是当时长汀一中群众组织编印的《毛主席诗词》(源自网络)。 <p class="ql-block"> 在1966年文革大串联期间,长汀苏区旧址是红卫兵学生串联常到之处。下图(源自网络)是当年一位外省学生在长汀革命纪念馆盖的纪念章,其图案是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汀中礼堂)。</p> <p class="ql-block"> 1968年10月,长汀一中与长汀师范合并,改称抗大中学。文革“老三届”学生全部办理毕业,动员上山下乡。1969年恢复初中招生,1970年恢复高中招生,实行初中两年制和高中两年制,推荐入学,取消入学考试。1972年8月恢复长汀一中校名。下图是恢复招生后长汀一中首届高中毕业生即72届黄锡鹏的毕业证书(源自网络)。</p> 当时课程被大改,缺乏教材和教辅材料,长汀一中教师自己动手编写了一些材料。下图是1972年长汀一中编写的《初中语文课本词语及有关资料汇编》(源自网络)。 下图是1973年3月长汀一中语文教研组编印的《语文知识》(源自网络)。 下图是1975年8月长汀一中农医教研组编印的《农村实用医疗》课本(源自网络)。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学校拨乱反正,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1978年秋恢复初高中招生考试制度。1979年秋初中改为三年制,1982年秋高中改为三年制。下两图分别是长汀一中高中1981届7班、8班毕业合影。 下两图分别为长汀一中高中1982届5班、6班毕业合影。 <p class="ql-block"> 1984年5月15日,长汀一中举行80周年校庆活动,下图是80周年校庆专刊(源自网络),刊载了陈丕显、杨成武等领导同志的贺辞。</p> 1994年10月,长汀一中举行校庆90周年活动,编印了校志,刊登在《长汀文史资料》校庆专辑上(下图)。 1999年7月23日,长汀一中高中59届同学在母校欢聚一堂,纪念毕业40周年(下图,源自活动纪念册)。 2004年10月,长汀一中隆重举行建校100周年庆典活动,下图为庆典照片(源自《长汀县志》2006年版)。 2014年12月14日,长汀一中举行110周年校庆活动,下图为参加活动的校友嘉宾,前排右起杨闽、谢先文、上官世盘、王耀华。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当天长汀一中老校友在校门前合影,左二起兰思忠、杨闽、梁茂淦、沈富腾、王耀华、兰德明。</p> 今年12月22日,长汀一中将举办百廿华诞庆典,预祝庆典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