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姐

刘卫国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姐,取名“明月”。可能是出自文学功底深厚,才思敏捷的二爸,有感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诗句。她比我大五岁,是我堂姐,生于一九五〇年。也正合乎了当时那一句非常时髦的话,“你的第一声啼哭,迎来了新中国诞生的曙光。”</p><p class="ql-block"> 在童年的记忆里,因为年龄和性别的原因,再加上她从小就随二爸,一直在寨市“绥宁一中”生活。于是,小时候在一起玩的机会几乎没有,除了每年回家一两次,能看到她外,就连一起说话的机会都很少。就是后来她们下放回家了,我和堂弟在一起玩的时间多,也很少与姐姐们一起玩。</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印象中记得二姐时,已经是一九六0年了。那时我刚刚启蒙,在大湾小学读一年级,二姐已经读四年级了。有一天,我在学校后面菜园子里去厕所的路上,捡到一个还没有手板大,有条拉链锁住,大半圆形的粉红色小皮夹子。打开拉链一看,里面有二角钱的纸币和六个分币的锑毫子。我不像有些同学,捡到东西以后,趁人不备便据为己有。我而是赶紧跑回去,交给我们班的班主任,也是我的父亲刘老师。</p><p class="ql-block"> 老师马上在全校学生中一询问,才知道这皮夹子是二姐丢的,她正坐在教室里,默默地垂头丧气哩,皮包和钱失而复得,顿时喜笑颜开,破涕为笑。也是后来她讲,皮包里的二角多钱,是攒了好久才攒起来的,平时有好多零食想买,都舍不得买,要用钱来守荷包。</p><p class="ql-block"> 在印象中还最记得二姐的,就是二姐相亲了。有一天,黄土矿街上赶场,二姐经过熟人撮合,到街上去相亲。谁知俩人一对眼,她便二话没说,同意了。男方也怕夜长梦多,就采取趁热打铁的举措,当即就提出了上门走动一下,经得家人们的认可。哪知她也不假思索,一说就同意了,就这样在家里没有一点儿准备的情况下,她就带了一个准丈夫回家。对于一向矜持稳重的二妈来说,觉得有点太草率了,面子上过不去。后来二妈悄悄一问她:“你自己的终身大事,怎么就做得这么草率。”你听她怎么回答:“这个后生客老实,不是个乖人,值得托付终身。”有这一句话,她就把自己给嫁了。</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们年纪还小,也就是十三四岁。但第一次看到准二姐夫时,与相貌堂堂,又有文化,家庭背景又好的大姐夫一比,在头脑中的第一印象并不理想。因为他的肤色长得黑黝黝的,人又不善言辞,看上去甚至有点木讷,好似极老实的样子,在内心深处还有点儿排斥。但主人爱你是条龙,主人不爱是鼻涕虫。香油炒菜,各有所爱,二姐同意了,大家操得那份空心也没用。</p><p class="ql-block"> 二姐结婚以后,四清大队渣湾的田多人少,田地又向阳太丘。再加上个个又勤劳肯干,粮食产量在整个黄土矿公社来说,也要算一个比较高的大队。水涨船高,生产队的收入好了,老百姓的生活也就跟着提高。二姐从一个缺粮少米的生产队,嫁到了一个有余粮剩米的生产队,也算是从糠箩箩里,跳到了米箩箩里了。过上了只要勤劳,便不会饿肚子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二姐性格比较温和,做什么事都慢条斯理,不慌不忙。结婚不久,公婆还有任务没有完成,就让他们单过。作为公婆来说,也是一分好意,还有小弟要结婚,不能拖累他们。也就给他们一个鸭崽子爬田坎,各撑各乾坤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尔燕新婚的一对夫妇,只要把家一分,就要担心日常生活中的油盐柴米酱醋茶,还要负责即将来世的新生儿。不管负担多么沉重,都是一担要自己挑,一头要自己背。前面虽然生活压力很大,但对于两个年轻人来说,也是欣然接受,勇往直前地去迎接困难。</p><p class="ql-block"> 不久以后,二姐夫通过自己的努力,竟然成为了四清大队,几个“赤脚医生”中的一个,在龙王桥向氏祠堂里坐诊治病了。那时文件上虽然说,赤脚医生是半农半医,但在实际的工作中,赤脚医生还是全脱产的。仅仅是早中晚,这三个时间点上,别人闲时你要忙。</p><p class="ql-block"> 因为时间能得到自由安排了,二姐夫除了做好赤脚医生的本职工作以外,还要利用多余的能自由支配的时间,进行各种生产,他甚至做过砖,做过瓦,做过木工泥工漆工。也就是说,把给家庭能省的钱都省了,把有机会能去挣的钱都挣来了。凭着他的勤劳和智慧,本职工作做得小有名气,家庭经济也搞得蒸蒸日上。</p><p class="ql-block"> 农村里有句俗语,“缸好要篓好”[1]。二姐夫挣手虽好,更需要二姐把家庭管理得好,做到一个钉子一个眼,不浪费一分钱。同时二姐自己也没闲着,每天除了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生产以外,还要承担家庭的一切家务事。没几年功夫,小孩子也一个接着一个地来到了这个家庭。人口多了,负担重了,加上大家都靠挣工分吃饭,二姐每天既要出工,又要带小孩,还要做那永远做不完的家务活。</p><p class="ql-block"> 20世纪的80年代。全国的适龄生育夫妇,都同时遇上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全国的人口数量,从刚解放时的四亿五千万,在短短的三十年时间中,人口总数猛增到9.87亿了。对于当时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其经济压力就可想而知了。</p><p class="ql-block"> 为了适应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党中央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便提倡过“计划生育”这个号召,也曾经有极少数的人响应过,做过结扎绝育手术。因为当时仅是提倡,没有什么严厉的措施,于是响应者少,过后不久便被遗忘了,也就对计划生育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生育还是一种自然生产状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1]缸好要篓好:方言。缸是谐音,一种竹子编织,用来捕鱼的农具。篓也是一种用竹子编织,用来装鱼的农具。全句就是你能捞鱼回来,还要篓子装得好,不漏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