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忽然想去乡下走走,就决定去城北的阿拉底看看。</p><p class="ql-block">阿拉底朝鲜族村坐落于松花江边上的太平山脚下,距吉林市30公里,是一个朝鲜族聚居区。在八十年代这里曾是全国著名的“文明村”。</p> <p class="ql-block">阿拉底村,93%以上的村民是朝鲜族。这是一个驰名大江南北的“文明村”。自1994年以来,始终保持着吉林“省级文明村”的荣誉。1997年,阿拉底村开展了创建“ 中国国家级文明村”活动,被中国中央中宣部确定为中国文明村创建活动示范点。</p> <p class="ql-block">早在70年代末,就有“南学华西村,北学阿拉底”之说,当时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走在前面的阿拉底人,没有忘记朝鲜族的传统观念,宁可饿肚子,也要供孩子读书,首先实施了9年一贯制义务教育。为了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70年代,阿拉底就组建了读报组,三五家聚在一起,读报、议论国事。开始在村民家里,活动范围小。到80年代末正式成立了老年协会,村里专门为老人们装修了活动场所。</p><p class="ql-block">今日的活动室还在,可参加活动的人寥寥。</p> <p class="ql-block">昔日的美食广场杂草有近一米高。</p> <p class="ql-block">敬老院的门口几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在闲聊。</p> <p class="ql-block">阿拉底经济管理区是一个面积只有55平方公里,人口654户、2560人的小城镇。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人均耕地不足1亩,上千名剩余劳动力滞留农村,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为了多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把组织劳务输出作为振兴本地经济、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其中向境外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新西兰等国家输出,向北京、上海、深圳、青岛等国内发达地区输出。</p> <p class="ql-block">劳动力的输出,收入的增加,改变了农民固守土地的观念。</p><p class="ql-block">曾一度辉煌声名鹊起的文明村,如今是一半空城满目萧条。</p> <p class="ql-block">走进一处有人留守的院落,女主人正在洗土豆,准备烀过做咸菜。前院里晒了一些干菜:黄瓜、辣椒、豆角籽、地瓜藤;后院菜地瓜果满架,生机盎然。男主人在地里摘黄瓜。小日子过得蛮红火。无意间瞥见女主人身后的墙边立着一副双拐,心里猜想,这也许是他们留守的原因吧。</p> <p class="ql-block">很喜欢这种淳朴田园牧歌式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土豆已上锅,就等点火。</p> <p class="ql-block">房前屋后种满了紫苏叶,这是做朝鲜族咸菜主要食材。</p> <p class="ql-block">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走遍了村子,没有看见一位彩裙飘逸的朝族妇女;没有看见一处柴扉半掩,院内放满农具的院落。村道上偶尔有上了岁数的骑车人路过,很多院子都是杂草丛生铁将军把门。</p> <p class="ql-block">在城市中很少见到的柴垛。</p> <p class="ql-block">回望第一门楼,想到其曾经的辉煌,内心不免生出一些酸楚……</p><p class="ql-block">社会的老龄化,农村的城市边缘化,村落间的同质化,都将是未来的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