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理论:中华诗词精品考量有科学标准吗

昆仑lsm(文学领域优质作者)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中华诗词精品考量有科学标准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作者/卢盛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引言</b></p><p class="ql-block"><b>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在中华诗词学会五届四次理事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筛选推介精品是诗词工作的中心任务,这是因为:第一,精品才能动人。第二,精品才能传播。第三,精品才能传世。第四,精品才能环球。第五,精品衡量成效。创作筛选推介精品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然而,我国对诗词精品评价一向注重个人主观臆断,众说纷纭,缺乏客观科学考量标准。</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中华诗词精品理论综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从古至今的关于中华诗词精品理论。</b></p><p class="ql-block"><b>据考证,孔子当年编撰《诗经》305首的标准就是“思无邪”。“邪”是何考量尺度?不同世界观的人对“思无邪”,会有不同标准,个人拿捏吧。</b></p><p class="ql-block"><b>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所著《诗品》把诗分上、中、下三品,认为“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是诗歌的极致。“风力”是何指?“丹采”又是什么?玄而又玄 ,不作注释,恐怕能懂者不多,把评价标准变成了玄学。</b></p><p class="ql-block"><b>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提出“六观”考量观点:“一观位体(体裁),二观置辞(语言),三观通变(章法),四观奇正(风格),五观事义(引文),六观宫商(音乐节奏)”。用现代汉语解释近似于括号内的语义。这六个方面,古雅深奥,具体操作虽难,但有具体内容,近于科学。</b></p><p class="ql-block"><b>唐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将诗歌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二十四类。虽然文辞简洁,意蕴深厚,但类别太多,多主观性词语,少客观性尺度,考量实难,似乎又回到了玄学。</b></p><p class="ql-block"><b>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说,“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此段论述更加玄奥。怎样考量这“九品”?更是如入云里雾里,把诗词评价考量更加神秘化、玄学化。</b></p><p class="ql-block"><b>于是,直到现代,对于“精品”诗词的评价标准亦是众说不一。有人说,“好诗像好菜,众口难调” 。有人喜欢吃川菜,爱辣味 。有人喜欢吃粤菜,爱甜口。有人喜欢东北杀猪菜,爱酸劲。真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b></p><p class="ql-block"><b>目前,似乎普遍乐于接受的一种观点是,“眼前一亮,心中一颤,喉头一热”。如果读到某一首作品,具备上述三个条件,一定是“好诗”。据说某些编辑人员或诗词大赛评委还把这三个条件作为选“好诗”的尺度。显然,这三条“好诗”评价考量标准都离不开臆断。“眼亮”、“心颤”、“喉热”的体验都是因人而异的,对诗词精品观点不同,对作品的考量就会不同。正如人们所说,一百人读《哈姆雷特》,会出现一百个哈姆雷特。所以,评选诗词精品,靠个人主观臆断肯定是不可靠,行不通,会出现公说公的是精品,婆说婆的是精品。我们必须先制定“精品评价标准”,使之成为考量的“标尺”,众人都能操作这一“标尺”,让“精品”考量具有客观性、合理性、公正性、可信性,从而使评价考量“精品”标准具有科学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什么是科学考量标准</b></p><p class="ql-block"><b>首先,应弄清什么是科学?一般认为,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有三个检验标准:一是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基础之上。二是已经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三是检测的结果可以在实践中反复验证,并且无一例外的正确。</b></p><p class="ql-block"><b>其次,应弄清什么是标准?标准是指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公认的活动规则或指南,供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文件或尺度。</b></p><p class="ql-block"><b>最后,应弄明什么是精品?精品是指那些经过精心制作、具有高品质、高价值的物品或作品。中华诗词精品,就是中华诗词当代作品。</b></p><p class="ql-block"><b>这就是我们制定中华诗词精品评价考量的理论依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中华诗词精品具体考量什么?</b></p><p class="ql-block"><b>那么,中华诗词精品评价标准考量应该包含哪些具体内容呢?笔者认为,至少应该包含特征和内容两个方面。</b></p><p class="ql-block"><b>一是特征。中华诗词精品的特征应该彰显作品的人民性、艺术性和时代性要求,即三性。人民性,即作品对人民大众的生活、思想、情感、愿望等的反映。艺术性,即作品采用的艺术手法、形式、审美、创新程度与作品能够引起观众的思考和共鸣程度。时代性,指作品中必须有体现我们时代特有的特征或特性。</b></p><p class="ql-block"><b>二是内容。中华诗词精品考量内容至少包含章法、立意、炼字、炼句、修辞与合规六方面内容。(一)章法,指作品的布局谋篇、组织结构的合理性。(二)立意,指作品所确立的文意积极性,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写作意图及动机等。(三)炼字,考量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要求文字精炼、通顺、达意,要求作者根据作品的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达诗意和情感。无可有可无字词。(四)炼句,考量作者组词造句能力。要求诗句逻辑清晰、顺畅、多样、优美。(五)修辞,即修辞方法,旨在考量作品中作者驾驭修辞方法的能力。(六)合规,考量作者的基本功。要求格律严谨 ,合规合法。中华诗词曲,有固定的规则要求。如平仄规律、词(曲)谱字数、对偶、对仗、领字及章法等。精品必须合规合法,是基本要求。</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五、结语</b></p><p class="ql-block"><b>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中华诗词精品是时代的标志。优秀的诗词精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在中华诗词学会五届四次理事会上的讲话”同时指出,“抓诗词精品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诗词本身,而且与国家和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创作和筛选诗词精品,强调评价考量标准的系统性、客观性、科学性,从而克服主观性、随意性、无序性,使作者和评者有的放矢,有尺度可衡,是十分必要的。</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感谢您的惠顾雅赏一路支持!</b></p>